阳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锦峰 下班前巡视完病房才心安
作者:孙茹 来源:山西青年报 编辑:石磊
近日在采访刘锦峰时,旁边的一位年轻医生告诉记者,每天下班前刘锦峰总是要巡视病房一次,看望每一位患者后才离开。他说:“只有这样自己心里才踏实。”一天,当他查到9号病房时,发现22床姬姓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病情加重,他立即予以辅助呼吸、吸痰、吸氧等进行抢救,使病人脱离了危险,家属感叹地说:“如果不是刘主任抢救及时,肯定没命了。”
冒雨连夜抢救危重病人
前不久,一个漆黑的雨夜,在阳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的病房里,正在上演一场真正的“生死时速”,刘锦峰带领同事们,要和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夺回一位患者的生命。事情要从几个小时前说起,因病住院的温某突然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血压迅速下降,生命垂危。
而当时科里只有一个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年轻医生,临床经验不是很丰富,无法承担这么艰巨的抢救任务。值班医生马上给刘锦峰打电话,向他求救。
电话铃声响起的前一分钟,刘锦峰正在家里睡觉。接到电话后,他条件反射般从床上弹起来,边穿衣服往外走,边通知值班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他以最快的速度,冒着大雨赶到了医院。输血、化验、用药、监护一系列抢救措施在刘锦峰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因为病人出血量非常大,情况危急,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控制住病情,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直到第二天清晨,在刘锦峰和值班人员抢救了整整一个晚上后,病人终于停止出血,血压也开始回升。见此情景,焦急的家属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给家人打了一个电话后,刘锦峰拖着劳累了一夜的身体,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于刘锦峰来说,参加工作33年来,这样的故事难以计算。不论白天黑夜,不论是休息或周日,只要有病人需要抢救,他都会迅速赶到,尽最大的努力全力抢救每位患者的生命。
在神经科这种重病人多、工作量大的环境中,刘锦峰长年过着这种半夜到医院加班的生活,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说 :“做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极端负责。”
多次为贫困患者捐款
在阳泉煤矿老百姓的心中,刘锦峰不仅是享誉十里矿山的名医,而且是医德高尚、和蔼可亲的“大好人”。
“他平时总会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但关心治病效果,还要考虑病人是不是能够负担起,想尽办法为病人减轻经济 负担。”科里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在医疗工作中,刘锦峰总是设身处地为每位患者的利益着想,能用效果肯定的、价格经济的药品,绝不用贵重药品,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有时候,一些患者和家属为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会送给他钱物,他却总是婉言拒绝。在病人的心目中,刘锦峰是一个难说话的人,甚至可以说有点不近人情,因为他从不接受病人的红包。
刘锦峰自己不收红包,而且同样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他说:“我们要多为患者想想,他们住院负担很大,每一分钱都是 血汗钱,我们的责任就是尽量减轻患者的负担,让他们在少花钱的情况下治好病,凡不该收的,一分钱也不能多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神经内科无一例患者投诉,多次受到患者及医院同仁的好评。
前不久,一位吴姓患者病危住院。他的家属为了让刘锦峰尽全力治疗,硬要送他“红包”。在难以推却的情况下,为了安抚病人家属,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刘锦峰便暂时收下,手术结束后就为病人交纳了住院费。
他还曾经多次为贫困患者捐款捐物。科里原来的一位杜姓患者,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生命垂危。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困难,为了给他治病,家里人卖掉了所有家产,但是仍不足以交纳住院费。了解这一情况后,刘锦峰主动带领全科医务人员为患者捐款500元。
刘锦峰不但对自己的病人如此热心,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他与全科工作人员和四矿职工高某结成帮困对象,时常到他的家中看望,并给他捐款购买生活用品。
带病抢救患者
从医33年来,每当过春节,在别人安享节日欢乐之际,刘锦峰却总忘不了到病房向每个患者拜年。一声“过年好”如涓涓清泉,滋润着每一位患者的心田。找刘锦峰看过病的患者都说:“他是真正把病人放在心上的医生。”
2009年的一天,刘锦峰因感冒身体不适准备下午休息。中午下班后,他脱下白衣正要回家。突然从走廊尽头跑过来几个人,气喘吁吁地抬着一位患者要住院,刘锦峰急忙迎上前为患者诊治。
科室的同事知道他身体不适,劝他先回家休息,让别人负责,他却严肃地说:“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尽快处理。”说完,便埋头投入到抢救中去。当他忙完一切,患者转危为安后,已是下午两点多。因为生病,没有按时吃药,再加上长时间紧张的忙碌,刘锦峰的脸上挂满了汗珠,显得格外的苍白。“当时确实挺难受的,幸亏病人很快就脱离危险,否则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住。”
患者家属看见他那满头的汗水,非常感动,想请他吃饭。而他却微笑着拒绝了:“心意我收下,但这饭是绝对不能吃的,因为这是我的工作,纯属分内的事。”为此,病人家属逢人便说:“把患者交给刘主任,我们一百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