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1卫生工作成绩单,数字背后的进步

  在昨天开幕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一本不太厚的小册子,汇集了23个省(区、市)2011年在卫生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从这张成绩单里,记者截取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数字,从中可以看到各地政府为卫生改革和公众健康所作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并为2012年的卫生工作留下更多期许。  

  1岁  

  2011年,北京市推出健康北京建设规划。按照该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人均期望寿命将增长1岁,城乡居民期望寿命的差距缩小1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十二五”期间,该市不仅要让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居民生活更加安全,更要让居民健康水平进入世界先进的前列。  

  北京市还制定了实现这一规划的时间表:用5年时间,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降低10%,努力把成人吸烟率控制在25%以内。做好16种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儿童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为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到2015年,将个人医药费用在地区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降至25%以下。  

  同样推出区域卫生规划整体理念的还有天津市。2011年,按照健康状况、卫生资源、卫生投入、医学科技、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儿保健和卫生应急9个类别,天津市提出了38个具体规划指标,以及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市区两级平衡发展、整体提升,形成以5个医学中心为龙头,8个区域医疗中心、9个专科诊疗中心、12个区(县)综合医院为主体,基层卫生服务组织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编辑部点评  

  实现人均期望寿命增加1岁,需要为此付出的努力绝不可能是短短几年,需要调动的资源也绝不能局限于卫生系统。医改为实现百姓的健康期盼绘制了一个全新的路线图,但要开好头、可持续、见实效,首先要做好布局谋篇。只有当一座城市、一个省份、一个区域制定出科学、系统、长远、可行的卫生规划,才能有效整合相关各方的力量,合力推进卫生事业,百姓才能切实体会到健康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点滴进步。  

  1491人  

  1491人,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近2年来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减少出生的数量。广西是出生缺陷和地中海贫血高发区。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监测,广西出生缺陷发生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6个千分点,其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是出生缺陷主要病因,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深化医改启动后,广西将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和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作为医改自选项目组织实施。该区以免费婚检为突破口,通过投入专项资金,全面建立“地贫”筛查、诊断工作机制,使潜在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疾病及时得到医学干预。经过2年努力,全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09年的20.64%。下降至2011年11月的12.71%。,2年共减少8900多例出生缺陷儿,其中包括重症“地贫”1491人。目前,广西因“地贫”引起的出生缺陷已从首位降至第3位。  

  在地处西部边远地区,欠发达、欠开发,人均医药卫生资源占有率处于全国倒数位置的贵州省,当地政府则立足省情,将遏制严重危害民众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作为医改的当务之急。该省以麻疹防控为抓手,所有县(市、区)均按照0.15元/人以上的标准将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监测预警,对传染病防控实施目标管理,2011年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该省强力推进地氟病改炉改灶防控项目,提前一年超额完成深化医改目标任务,让饱受地氟病危害数百年的病区群众第一次看到了远离疾病困扰的曙光。  

  编辑部点评  

  “预防重于治疗”。根据卫生经济学研究,一些慢性病的早期预防费用和后期治疗费用之比是180,投入产出比极为可观。公共卫生涉及的是群体,通过市场解决问题的成本可能很高,通过政府解决成本最低。  

  83%  

  2011年1月~10月,福建省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立案1318起,调解成功1096起,调解成功率达83%。福建省司法厅会同卫生等部门制定了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有关制度,加强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协调各地落实人民调解机构的办公场所、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有的地区实现了辖区内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中心调解联网,群众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外地调解专家开展远程调解,增强了调解中心的公信力;有的地区在党委、政府的信访局内设立医患调解中心,发挥大调解优势,提高了调解效率;有的地区在调解中心内设立保险理赔室、警务室和巡回法庭,实现“一条龙”服务。一旦发生因医患纠纷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的行为,有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在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公安、调解中心等相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介入,协调联动,及时将医患双方引导到院外进行调解。  

  河北省制定了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接访约访、包案和下访、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等7项制度,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要求,固定了领导干部接访日程。该省还制定了《关于畅通群众联系渠道的实施意见》、《医患纠纷投诉管理制度》等,围绕拓展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在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群众工作室和基层排调员、信息员队伍,实行了机关干部派驻医疗机构工作制度,指导帮助医疗机构开展医患纠纷投诉的协调处置工作。  

  甘肃省建立了卫生系统新闻宣传联络会商制度,围绕卫生中心工作,组织主流媒体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统一开办“卫生与健康”专栏,持续刊播有关卫生政策、健康知识等方面的资讯。建立网络评论员制度,加强对网上言论的正面引导。高度重视微博等新媒体的应用,并充分利用《健康报》等行业舆论平台,宣传卫生政策,传播健康知识,引导社会舆论。  

  编辑部点评  

  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拓展卫生新闻宣传阵地,这些在医患之间、干群之间,以及卫生系统和社会之间构建起来的良性沟通机制,不仅可以塑造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还能够有效化解风险,为医改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有效的沟通,往往能够使我们以最低的人际和社会成本解决问题,这样的常识不应再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2494起  

  2494,这是2011年全年湖北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累计排查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起数。去年以来,该省以建立风险管理常态工作机制为突破口,重点强化风险隐患消除和事件信息早期预警管理,将卫生应急管理关口前置,显著减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该省充分整合卫生系统内各领域、各专业应急资源和潜力,逐步完善17个应急管理制度和6大类57个应急工作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省、市、县及时调整充实4类、986支卫生应急队伍,应急骨干达6730人;初步建立起卫生应急高效的管理体制、规范的目标责任体制、迅捷的预警机制、协调统一的部门联动机制、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这些体制和机制在2011年长江、汉江全流域洪灾及“4·29”京珠高速公路孝感段重大交通事故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在广东省,2011年省财政共投入风险监测经费2400万元,建立和完善以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为主体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在8个省级监测点共设立96个监测区域,对8类15种初级食用农产品、20类28种加工食品实行定期抽检。选定南方医院等20家医疗机构作为哨点,在全国率先启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初步掌握了全省主要食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平,先后发出贝类毒素、季节性毒蘑菇中毒等食品安全预警。建立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队伍和调查处理队伍,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能力显著提高。  

  编辑部点评  

  非典疫情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凡事预则立。当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临危不乱,及时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固然是行政理性的表现。而当公共危机苗头初现,甚至还只是处于一种隐性状态时,就着手防患于未然,这样的前瞻和预判,则是现代社会治理更需要的有智慧的行政理性。  

  1.3万个  

  1.3万,是去年重庆市新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数。针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足、服务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设备较差等问题,重庆一方面为乡镇卫生院重新核定并增加人员编制,并采取定向择优公开招考方式,将8000名临聘人员聘入乡镇卫生院,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也为稳定基层卫生队伍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全市投入6.6亿元,用3年时间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还推动县级医院提档升级,使绝大部分农民能就近就便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着力促进城乡卫生均衡发展方面,浙江省以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改革综合化、资源统筹化为抓手,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城乡居民在社区(乡镇)就诊比例接近60%,初步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2009年开始,浙江省在24个县(市、区)启动了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政府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与群众服务满意度双提升。  

  四川省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基层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截至2011年12月底,该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倒逼和带动各地加快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政府建立了综合补偿机制,落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全省181个县(市、区)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人员竞聘上岗并签订聘用合同、人员清理和分流安置,全省181个县(市、区)100%落实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陕西省则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以强化政府投入责任、体现公益性质为切入点,多措并举深化医改。目前,全省实施改革的公立医院增加到110家,占全省总数的57%。该省坚持把政府主导作为推进改革的根本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合理定编定员、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强医院监管,同时推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付费、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等惠民便民措施,使机制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科学管理等有机衔接、相互支持。  

  编辑部点评  

  基层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创新。这既要求改革者坚持医改的方向、原则和目标要求,又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旧有体制机制,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无论经历怎样的创新和突破,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得发展。  

  21亿元  

  21亿元,这是2010年以来,河南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群众让利的药费总额。此外,河南在2010年8月底完成新农合管理省级平台建设,2011年7月实现在所有省、市级定点医院的跨区域即时结报,实现新农合跨区域直补。实施信息化监管,实现“三升三降”(管理提升、服务提升、公益性提升,药品收入比例下降、医疗责任事故下降、医疗费用下降)。2011年,该省三级综合医院药占比下降至38.82%,二级医院下降至38.22%,2010年以来共让利群众药费21亿元,医院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和出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省以信息化为支撑,首批选择30家医院、30个病种开展新农合按病种付费改革,共收治按病种付费患者18000多名,次均住院费用降低1890.6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降低928.3元,30家医院平均药品收入比例为18.32%,平均住院日减少2.33天,为患者节省医药费用3173万元。  

  在江西省,惠民工程成为最大亮点。自2009年5月起,该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为所有具备手术适应证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省财政筹集3.04亿元专项资金,按平均每名白内障患者1300元、唇腭裂患者4900元补助定点医疗机构。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省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18.1万例,唇腭裂手术8119例。2011年4月在全省全面推行儿童“两病”免费救治,救治病种由卫生部指定的6种增加到10种。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免费收治白血病患儿35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51名。自2011年12月15日起,该省全面开展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工作,救治对象基本覆盖全省所有患者。  

  将“三好一满意”活动与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这是山东省惠民的举措。该省在全省82家三级医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加强节假日门急诊管理;在二级以上医院推广“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在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和84.5%的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远程会诊、志愿者服务、新农合病人优惠治疗等10项惠民便民措施在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了全覆盖。规范医疗收费行为,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全省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较全国低3.7%和7.9%;连续6年实行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全省相互认可的医疗机构达477家,平均每年为群众节约费用1.12亿元;严格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达42.66%,为群众节约支出12.92亿元。  

  编辑部点评  

  在过去的一年里,医疗卫生行业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形式,潜心探索便民惠民举措,力求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这些举措不仅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作出了最好的注解,也有力印证了一切改革与创新都是为了公众的福祉。  

  7000人  

  7000,这是截至2011年年底,在安徽省享受到重大疾病保障待遇的人数。虽然从绝对数字上来看并不多,但是这意味着新农合在“低水平、广覆盖”的基础上,开始为农民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2011年,安徽省精心筛选了包含45组大病在内的65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其中大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报销,切实减轻了所涉病种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分级医疗”格局的形成。  

  在江苏省,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提高基层体系的服务能力,江苏一方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加强基层适宜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人员素质。“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近11万人,在岗乡村医生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已超过90%。  

  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卫生可及性是最大难题。为此,内蒙古探索建立牧区流动医院和流动卫生服务站,优化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并为每个牧户配置一个家庭小药箱。与2008年相比,2011年内蒙古农牧民到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5公里及以上的住户所占比例下降了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牧区下降了10个百分点;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住户所占比例下降了2.7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牧区下降了8.17个百分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初保为抓手开展基层卫生工作,认真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促进了卫生资源的调整和重组,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截至2010年年底,兵团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孕产妇死亡率由2001年的62.95/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8/10万;婴幼儿死亡率由2001年的13.47%。下降到2010年的6.4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1年的17.25%。下降到2010年的9.8%。;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6岁。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