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卫生部推荐申报今年国家科技奖项目公示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1〕64号)的要求,经组织专家评议,现将拟推荐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我国对全球突发流感大流行的科学防治与有效干预的创新性研究》和科普项目《健康66条》予以公示。如对拟推荐项目存有异议,请于2012年2月23日前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实名反映。  
  联系人:卫生部科教司技术处  王锦倩 
  电话:010-68792245  传真:010-68792234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100044。 

  1.《我国对全球突发流感大流行的科学防治与有效干预的创新性研究》候选人、候选单位及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中文名  我国对全球突发流感大流行的科学防治及有效干预的创新性研究
公布名  我国对全球突发流感大流行的科学防治及有效干预的创新性研究

候选人  主要贡献者:侯云德(之后按照姓氏笔画排序)、王宇、王辰、王永炎、李兰娟、杨维中、金奇、胡孔新、赵铠、高福、梁晓峰、舒跃龙
  贡献者(按照姓氏笔画排序):马家奇、卞俊峰、王大燕、王全意、王华庆、王宝麟、王健伟、邓瑛、冯子健、冯录召、吕爱平、刘大卫、刘保延、刘清泉、向妮娟、余宏杰、吴疆、张誌、李松、李群、李兴旺、李红芳、李怀林、李德新、汪华、陈则、陈瑜、庞星火、罗会明、赵敏、殷大鹏、秦川、秦成峰、袁国勇、郭立君、曹彬、曾光、钟南山
  候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香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大连雅立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
 
  项 目 简 介
 
  在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部科技支撑“十一五”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建立了创新性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2009年初,一种新型流感在全球暴发流行,来势凶猛。在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及时实施举国体制,建立了由卫生部牵头,科技部等多部委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针对防控中各个阶段中的关键性科技问题,开展全国多学科大协作攻关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举世公认的重大科技创新和突破,为全球防控流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指导了有效防控,有效保障了我国人民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在人类流感大流行的防控历史上,属于首案,也为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科技攻关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依据突发流感大流行防控的各个阶段,所取得的国际先进的创新性科技成果有:
一、依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功应对甲型H1N1流感。以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为核心的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委员会始终先行一步,前瞻预测和研判疫情走势,在关键节点及时提出防控策略调整建议,为科学、有序应对疫情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准确把握关键科技问题,采取举国体制集成优势资源协同攻关,在最短时间内攻克病原检测、疾病诊断、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等技术难题,为有效实施各项防控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手段;依托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了依靠科技,科学地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新型组织模式,为我国科学应对突发疫情提供了机制保障,也为全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二、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为核心的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委员会,面对全球科学家的相同条件竞争性研究中,根据疫情发展不同阶段急需的关键技术,提出顶层研究设计,及时依据创新性的科技突破,适时提出调整完善科学防控措施和建议,对全国防控工作起到了科学指导作用。
三、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的新甲流诊断试剂,比美国提前5个月,并迅速在全国和12个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为全球和我国有效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有效技术手段。
四、在全球流感大流行的防控史上,首次证明在基本传播系数(R0)为1.3-1.7的甲流流行早期,对早期发现病人进行医学隔离,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出现流行高峰。
五、在全球首次系统揭示了新甲流的临床特征和规律;建成全球最大的甲流临床数据库;首先提出了新流感的治疗方案和重症甲流的救治策略,显著降低了病死率;使我国对甲流的诊治居于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全球甲流诊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六、中医药治疗甲流取得重大突破,如,以严格循证医学方法证实的麻杏石甘汤加银翘散等组方可显著缩短甲流病程,与奥斯他韦等效,为甲流提供了新的、廉价的治疗药物,并获得国际认同。
七、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新甲流疫苗,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上市国家。首先向世界宣布:1剂次15微克疫苗接种2周后就有显著的回忆性免疫保护反应,有效预防甲流,为全球疫苗生产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全国接种疫苗1.05亿人,首次证实新疫苗的保护效果达到87%。
八、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含7000万接种者的疫苗安全监测系统。证明新疫苗是安全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与甲流疫苗无关,首次为全球提供了大规模接种的安全性科学依据,使我国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监管认证,结束了中国疫苗不被国际组织认可的历史。
八、首次成功解析了新病毒NA和HA晶体结构,发现新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病毒具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揭示了新疫苗有回忆性免疫保护反应的理论基础,为设计新型抗流感药物提供了依据和靶标。
通过动态病原学研究及规模化血清学调查,实时追踪病毒变异及耐药情况,研判疫情变化,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防控对策。制定了国家指南38项,科学指导防治。由于有效的科学防治,显著降低了发病率与病死率,我国没有像美国等国家宣布卫生紧急状态,保障了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使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活动未受严重影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系列研究发表SCI论文117篇,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新药证书11个。世界卫生组织特批准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成为发展中国家首个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中心,标志着我国进入全球流感防控领导者行列。


  2.《健康66条》候选人、候选单位
项目名称:《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

候选人:刘谦、王彦峰、殷大奎、杨青、陈贤义、秦耕、李新华、王克安、赵仲龙、田向阳

候选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