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骨密度正常为何难逃骨折厄运?

  ●诊断骨质疏松有两个重要指标:骨密度低下和发生脆性骨折,或是两者并存
  ●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约10%骨密度正常,但因骨强度降低而引起脆性骨折
  ●骨强度的高低尚无检测标准和可信赖的检测方法,因此,预防骨质疏松,骨强度的增高和骨密度的增大“两手都要抓”
  今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疾病防治形势严峻,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56%,其中女性发病率更高达60%~70%。专家指出,骨质疏松已成为继冠心病、糖尿病后,中老年人最常见但又最容易忽视的疾病之一。
  而一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都会将它跟骨密度太低、骨质流失太多等概念联系起来,以为只要多补钙就能摆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厄运。对此,专家指出,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的骨密度是正常的,而且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这跟此类患者的骨强度低有关。“其实,除了骨密度外,骨强度同样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重要因素。”专家提醒,即使骨密度正常者,除了预防性地补钙和维生素D外,日常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并进行体育锻炼,尤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跌倒。
  病例
  骨密度正常仍骨折
  今年刚退休的崔姨,一天晚上在自家浴室冲凉时不慎滑倒。当时,她右手本能往地下一撑,但腕部马上传来一阵剧痛。之后,崔姨发现自己的腕关节动不了了。家人立即将她送往医院急诊科,医生给她拍了X光片,结果显示右腕部骨折,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表现为腕部脆性骨折。
  看到诊断结果,崔姨很纳闷:“我因为知道更年期后很可能出现骨质疏松,所以特别留意补钙和定期做检查。”崔姨说,这几年,她每次体检都接受所谓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的双能X线吸收法测骨密度,她的骨峰值T值≥-1.0。医生解读称,这说明她的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范围内;一般是T值降低到1~2.5个标准差之间,才是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才诊断为骨质疏松。
  按照以往的体检结果,崔姨离骨质疏松还远着呢,怎么突然就骨折了呢?
  解读
  一成骨质疏松者骨密度正常
  “骨密度正常不等于不会患骨质疏松症。”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诊疗与研究广东基地、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孙平博士指出,其实,诊断骨质疏松有两个重要指标:骨密度低下和发生脆性骨折,或是两者并存。正常人在站立或是低于站立位的高度跌倒不至于发生骨折,因此,临床上将像崔姨这样在站立高度跌倒导致的骨折归为脆性骨折,这是由骨强度降低引起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大约有10%左右属于这种骨密度正常、骨强度降低引起脆性骨折的情形。
  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都会将它跟骨密度太低、骨质流失太多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但骨强度又是什么概念?孙平解释说,骨强度是一种综合性指标,是骨密度与骨质量的结合。骨的主要成分是矿盐及胶原,前者提供刚度与强度,后者提供延性及韧性。骨密度主要指骨骼中单位面积上骨矿盐的含量,矿盐主要构成骨骼的刚度;胶原主要指胶原蛋白,给骨骼提供柔韧性。在骨骼结构中,胶原蛋白好比黏附矿盐的“水泥”,钙等矿盐被吸收到血液中后,通过胶原蛋白的黏附作用在骨骼上沉积,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骨的强度。
  所以,如果缺少钙而胶原蛋白含量过多,骨骼就缺乏硬度,软化到一定程度可出现软骨症;但如果钙充足而缺少胶原蛋白的黏附,骨骼柔韧性会减弱,脆性增强,也很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
  提醒
  骨强度尚无检测标准
  孙平指出,绝经后妇女及50岁以上男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为了解决骨质疏松的问题,一些老年人往往选择吃钙片来解决问题,可是骨质疏松依然发生,就因骨强度降低。目前,双能X线吸收法测骨密度虽被称作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但对于骨强度的检测手段,国际上仍无相关标准出台。国内只有少数医院通过定量超声开展骨强度方面的检测探索。但超声检测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提示骨强度的变化,对于骨强度高低的指标,目前仍难以界定。
  “也正因此,多数因骨强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往往要‘潜伏’到患者出现脆骨性骨折后才被发现,实在防不胜防。”孙平说。
  预防
  30岁之前就要打基础
  既然骨密度和骨强度的降低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的“罪魁祸首”,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骨强度的增高和骨密度的增大自然是“两手都要抓”。那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孙平支招如下:
  1.30岁前开始打基础:30岁是骨量的顶峰,之前的运动、补钙决定了一生骨量的峰值;而30岁  以后则进入骨量的维持期;也就是说,要保持骨的坚固,需要在30岁前就开始打基础,如注意均衡饮食、多做运动、多晒太阳等。
  2.40岁之后注意补充骨量:这个年龄段的人骨量开始缓慢进入“流失期”,除了要坚持之前的预防策略之外,还应视个体需要适当补充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和钙。
  3.绝经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继续保持适量运动并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日常饮食上尽量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高钙食物的摄入量,还要特别注意防跌倒;对于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