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还能当妈妈
★求医经历
“三·八”妇女节这天,一位女士特意拿了一张4岁大的孩子照片来到诊室,感谢医务人员5年前给予她的“第二次生命”。原来,这位患者在结婚后不幸被查出宫颈癌。由于还未生育,在多地奔波求医之后,她都被告知要摘除子宫,不能再有生育的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我们为她进行了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术后半年,她就成功怀孕,并且病情也得到了控制。至今已经5年,这位女士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医患对话
■患者问题: 哪些患者有机会实施“保育”手术呢?
出诊医生:宫颈癌早发现才能为“保育”创造机会。“保育”手术的指征包括合适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浸润范围等。这就意味着,要想有“保育”手术的机会,患者一般都是早期宫颈癌,晚期患者将丧失这一手术的机会。
■患者问题:怎样捕捉宫颈癌的早期信号?
出诊医生:要想尽早发现宫颈病变,女性朋友就要密切关注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一般而言,从宫颈的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性宫颈癌,需要5~15年的时间。大部分女性因为机体自身免疫力问题,多在短时期内一过性感染HPV病毒。只有持续感染HPV病毒的患者,才有可能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这是宫颈癌病变最先发出的信号。此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就能遏止宫颈病变的趋势,远离宫颈癌。
宫颈癌早期女性的身体会发出异样的信号,比如阴道出血。这一症状常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经常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以及出现便后出血。另外,有些女性会有阴道排液的症状:患者常诉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偶尔会有异味。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女性朋友不应忽视或拖延,应该立即就医,和宫颈癌的进展速度进行“赛跑”,为早期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患者问题:“保育”手术会不会引起复发和转移?
出诊医生:对于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病人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留着子宫会不会增加复发风险?难道留着子宫,就是埋下了一颗复发和转移的“定时炸弹”吗?
很久以来,肿瘤手术的“彻底性”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很多患者都误认为尽可能多、尽可能大范围地摘除脏器,将会极大地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现代肿瘤外科的发展愈来愈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外科手术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生存率和手术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以及手术并发症。
在严格筛选的宫颈癌患者中进行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先要彻底清扫腹膜后淋巴结,确定肿瘤没有转移后,则可将病灶所在的宫颈切除,保留子宫体,在根治肿瘤的同时,给患者保留了日后生育的机会。
■患者问题:具体来说,“保育”手术适应证是什么?
出诊医生:早在2004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为一位早期宫颈癌患者施行了第一例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但由于知晓率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一手术直至2008年才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泛地开展起来。2004~2007年,我们每年开展这一手术的病例只有个位数;2008年之后,每年接受该手术的患者达到两位数;2011年全年有33名患者接受了这一手术。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累计完成此类手术96例,已有4名患者成功孕育了下一代,而所有96名患者没有一人复发或转移,突显了这一手术的安全性和“保育”的优越性。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摸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于这一手术的适应人群给出了符合中国患者的“复旦标准”:
1.淋巴结未有转移。
2.肿瘤最大直径小于4厘米。
3.肿瘤局限于宫颈。
4.年龄小于45岁且无不育病史。
5.本人有强烈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
6.肿瘤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或鳞腺癌等。
链 接
女性洁身自好 社会摈弃偏见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全球宫颈癌发病患者约有50万人次,中国占了13万人次。值得注意的是,十余年前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癌患者小于35岁的比例不到10%,而现在这一比例已上升至15%。宫颈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不容小觑。
从预防宫颈癌的角度来看,年轻女性应该洁身自好,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关心自己的健康,定期行妇科检查,为自己竖起一道绿色的生命屏障。同时,社会和家庭应该认识到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愈的肿瘤,摒弃对宫颈癌患者的偏见,以一种更加宽容、包容的心态去接受这群需要关怀和帮助的特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