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动力
“大型三甲医院参与医改,为社会百姓服务必须提高3个能力:首先是提高处置危重、疑难病人的能力;二是紧跟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提高综合学科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个体化治疗能力;三是把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模式辐射至基层的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说。
这些能力如何提高?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选择了把学科建设作为“抓手”。该院院长何建行说,该院根据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预防这些病人的基本需求,来决定科研内容,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治手段,实现了病人需求指导科研,以科研促进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
疑难危重病要拿得下
大型综合医院站在医疗服务体系的“塔尖”,聚集了医务人员当中的精英。位于“塔尖”的大型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参与医改、服务医改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自身处置危重、疑难病人的能力,要能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开别人开不了的刀。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应由构成“塔体”的基层医院解决。钟南山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某些大医院为了增加运营收入而盲目扩大规模,并不是当前大医院医改的发展方向。”
2003年,在广东省的非典战役中,病人死亡率之所以在全世界最低,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和有针对性地使用免疫调节剂(皮质激素)这两大利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该院呼研所的呼吸力学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一个由呼吸面罩和管路连接的器械。工作人员介绍,它的学名叫双通道非重复呼吸面罩,是该院自主研发的无创通气器械。早在1991年,由陈荣昌教授主持的呼吸力学研究团队就开始了无创通气在危重症救治中的研究,并取得成果,直到其在抗击非典中应用,这些成果才为外人所知。目前,双通道非重复呼吸面罩已被全国多个地区的三甲医院采用,无创正压通气也已成为我国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
该院泌尿外科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独创了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式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术式,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孤立肾结石、马蹄肾结石、移植肾肾结石、小儿肾结石等疑难复杂病例,患者以小于2厘米的微小造瘘口的代价,解决了以往传统手术难以解决的病痛。
高费用要降下来
研发“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技术、器械和药品,是大医院解决看病贵、更好地为医改服务的努力方向。广医一附院通过实践证明,大医院的科研能为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找到新方法和新手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患慢阻肺的人数达3500万,死亡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达500万~1000万。2008年,由钟南山院士领衔、23家医院参与的临床实验表明,一种常用的廉价祛痰药物羧甲司坦可减少24.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慢阻肺常规治疗费也可降85%。
常见病要诊得精
对治疗疾病而言,诊断不清就用药,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也会让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显得更加紧张。因此,大型综合医院如果能从临床出发,主动承担为疾病诊治提供规范化的预防、预测和个体化治疗路径的功能,尤其是对常见病提出规范化诊疗模式,并将其普及、推广到基层医院,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医改,让更多患者受益。
咳嗽是常见病,其中,慢性咳嗽占大医院呼吸科病人的1/3。由于慢性咳嗽病病因复杂,因此常被临床医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2001年,该院呼研所咳嗽实验室教授赖克方在钟南山的直接领导下,率先在国内对慢性咳嗽进行规范诊治及系统研究。研究团队通过对300余例就诊患者的调查分析明确提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慢性咳嗽的4大基本病因,而由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导致的慢性咳嗽不到病人总数的10%。由此,该院90%以上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患者,能够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进行特异性治疗。
赖克方团队此后还牵头制定了我国咳嗽诊治指南草案中英文版。去年,他们又把研究样本扩展至6个省份和地区的10家大型综合医院,使研究成果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规范的诊治技术要下得去
十几年前,广医一附院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微创胸外科手术,病人做手术,再也不用开30厘米~40厘米的大切口。“但是,微创技术成型后,很多基层医生不愿意学。主要原因一是手术切口小,操作空间窄,手术难度大且时间长;二是耗材贵,当时手术用的耗材都是进口的,光是一个钉仓就要2000元,医生们笑说,放一颗钉仓,一台电视机就没了。”何建行说,之后,他们又摸索出了一些相对微创又相对经济的术式,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还是要开发物美价廉的器械和耗材。
根据何建行团队的设计,该院发明的电凝钩能够自主调整长度,可满足各种微创手术的要求;过线推结器能帮助术者在小切口下进行血管结扎,有利于精简手术步骤;国产化之后,手术用钉子等耗材的费用也大大降低。到目前为止,该院胸外科共获得实用型器械专利14项,还有10项发明专利正在公示。
开展帮扶也是技术推广和辐射的方式,是大医院促进医疗服务体系更健康、合理的重要举措。该院与广东省内,外77家基层医疗单位建立帮扶协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个,一是在西藏林芝地区人民医院,每年外科手术中将近80%是胆道手术,但还不能独立开展微创外科手术。麻醉科副主任温晓晖说,从2007年至今,广医一附院每年都派专家手把手带教,现在该院已成为藏南地区唯一能独立开展胆道、泌尿、妇科等方面微创手术的医院。二是河南省安阳地区是全国食管癌最高发的地区,2003年开始,广医一附院胸外科与安阳市肿瘤医院合作推广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几年下来,安阳市肿瘤医院的传统开胸手术率已减少40%。
对话院长何建行——向内涵要效益是医院发展正途
记者:医院搞科研如何能促进医院发展?
何建行:在一个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大型公立医院应该主要接诊转诊病人,即以疑难、危重病人为主。相较于靠大量接诊病人的粗放扩张型的医院发展模式,以优质科研能力换取医院持续发展,从规模扩张式的发展模式转为向内涵建设要效益,我认为是健康的发展。
记者:医院搞科研的导向是什么?
何建行:医院在临床上做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临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上,应该是针对疾病病因和治疗手段有效性的循证,是用流行病学的思想方法和统计学手段为临床提供新的指南及标准,这是临床医生不可取代的研究优势。另外,医生做研究也不要看不上临床上的小问题,改善某种检测方法,改善手术方法,都是让病人受益的重要研究,值得支持和倡导。
记者:怎样做才能让人才和医院共同成长?
何建行:在医院内部大力弘扬“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南山精神,将这种精神和风格作为医院的文化进行传承,让医务人员自觉、主动地参与科研和临床工作。同时,实施科研绩效奖励机制,推动医务人员主动参与科研,实际上也是在为他们自己创造更广泛的个人发展空间。在硬件支持上,通过科研平台的建设与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并通过平台的建设培养科研人才,让人才和医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