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骨质疏松,不能只补钙
发布时间:2012-04-25
发布人:
解放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在60岁到70岁的女性中约有三分之一患有此病。在我国,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6944万人,由此引起的骨折、疼痛、脊柱畸形等发病率正在上升。
提到骨质疏松症,多数人都会想到补钙,那就是多喝牛奶、骨头汤或者吃钙片,而维生素D的重要作用却被许多人忽视。事实上,只有在维生素D和钙的共同作用下,骨骼才能强健。但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体内的维生素D缺乏。
钙吸收需要“搬运工”
提起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补钙,认为只要多喝骨头汤、喝牛奶、吃钙片,骨质疏松就不会“找上门”。其实,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来说,只补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同时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和补充维生素D。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预防骨质疏松,也离不开适量的维生素D。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章振林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维生素D就如同 “搬运工”,肩负着把人体摄入的钙“搬运”到骨骼中的作用。维生素D是维持肠道内钙吸收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升高、骨吸收增加。因此,保证人体内维生素D的正常水平,对防治“骨松”非常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科教授、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朱汉民指出,青少年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摄取充足的维生素D能促进其骨骼发育,使骨骼强壮。对成年人来说,维生素D能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维护骨骼的正常功能、强度和结构。可见,维生素D对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的骨骼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还有促进细胞成熟、分化的作用,对多种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多数人缺乏维生素D
既然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那我们每天到底需要摄入多少维生素D呢?
中华医学会推荐,每个成年人每天应摄入600到800毫克的维生素D。但事实上,仅仅通过日常饮食所能摄入的维生素D是很有限的。
朱汉民教授指出,维生素D含量较多的食品是鱼肝油、三文鱼、香菇、蘑菇,每100克香菇里约含有1600毫克的维生素D。鸭蛋和鸡蛋中也含有一定的维生素D。日本有测试显示,一个鸭蛋中约含有400毫克的维生素D,而鸡蛋仅含20毫克。若是圈养鸡的鸡蛋,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则更少。
虽然多数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有限,但阳光能成为人体重要的维生素D来源。然而,早出晚归、缺乏户外锻炼的生活方式使得大部分城市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特别是在阳光直射、云层较薄的日子,本该是补充维生素D的大好机会,但一早走进办公室、傍晚走出办公室的生活使得多数人错过了最好的阳光。
朱汉民教授建议,年轻人应该加强户外运动,尽量多接触阳光,增强运动对于刺激骨骼的新陈代谢非常重要。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会不断下降,更应该多晒太阳。
治“骨松”需双管齐下
章振林教授提醒,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非常隐秘的慢性病,它常常悄然来袭,50%的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在日常生活中一旦跌倒或提稍微重一点的物品,以及受到轻微创伤时,就会发生骨折。
近年来,许多人都对“补钙”二字非常重视,但说起骨质疏松症,还是有不少人低估了这一疾病的严重性。骨质疏松症最危险的后果是髋部或脊椎骨折。对髋部骨折患者来说,1年内死于各种合并症的比例达20%,存活者中约有50%会致残。上海有统计显示:在髋部骨折的2000多例患者中,仅有3%的患者接受过骨密度检查,仅有15.8%的女性及10.7%的男性患者接受过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早期虽然静默无声,但即使出现了背痛、驼背、身高缩短等典型症状,仍有不少人没有主动就诊的意识。章振林教授建议,千万不要等到骨折,才想到关心自己的骨密度。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绝经后的女性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因为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在日常饮食中,奶制品、绿色蔬菜以及豆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每个成年人每日钙的摄入量应为800到1000毫克。对于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除了保证摄取充足的钙之外,还需要长期接受正规的治疗。阿仑膦酸钠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用药,它如同强健骨骼的“基石”,具有增加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二者双管齐下,是最佳的治疗方案。据悉,目前我国首个骨质疏松药物和维生素D的复合制剂——阿仑膦酸钠维D3已经上市,这一药物既能增加骨密度和钙吸收,又能改善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
提到骨质疏松症,多数人都会想到补钙,那就是多喝牛奶、骨头汤或者吃钙片,而维生素D的重要作用却被许多人忽视。事实上,只有在维生素D和钙的共同作用下,骨骼才能强健。但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体内的维生素D缺乏。
钙吸收需要“搬运工”
提起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补钙,认为只要多喝骨头汤、喝牛奶、吃钙片,骨质疏松就不会“找上门”。其实,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来说,只补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同时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和补充维生素D。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预防骨质疏松,也离不开适量的维生素D。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章振林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维生素D就如同 “搬运工”,肩负着把人体摄入的钙“搬运”到骨骼中的作用。维生素D是维持肠道内钙吸收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升高、骨吸收增加。因此,保证人体内维生素D的正常水平,对防治“骨松”非常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科教授、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朱汉民指出,青少年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摄取充足的维生素D能促进其骨骼发育,使骨骼强壮。对成年人来说,维生素D能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维护骨骼的正常功能、强度和结构。可见,维生素D对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的骨骼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还有促进细胞成熟、分化的作用,对多种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多数人缺乏维生素D
既然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那我们每天到底需要摄入多少维生素D呢?
中华医学会推荐,每个成年人每天应摄入600到800毫克的维生素D。但事实上,仅仅通过日常饮食所能摄入的维生素D是很有限的。
朱汉民教授指出,维生素D含量较多的食品是鱼肝油、三文鱼、香菇、蘑菇,每100克香菇里约含有1600毫克的维生素D。鸭蛋和鸡蛋中也含有一定的维生素D。日本有测试显示,一个鸭蛋中约含有400毫克的维生素D,而鸡蛋仅含20毫克。若是圈养鸡的鸡蛋,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则更少。
虽然多数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有限,但阳光能成为人体重要的维生素D来源。然而,早出晚归、缺乏户外锻炼的生活方式使得大部分城市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特别是在阳光直射、云层较薄的日子,本该是补充维生素D的大好机会,但一早走进办公室、傍晚走出办公室的生活使得多数人错过了最好的阳光。
朱汉民教授建议,年轻人应该加强户外运动,尽量多接触阳光,增强运动对于刺激骨骼的新陈代谢非常重要。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会不断下降,更应该多晒太阳。
治“骨松”需双管齐下
章振林教授提醒,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非常隐秘的慢性病,它常常悄然来袭,50%的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在日常生活中一旦跌倒或提稍微重一点的物品,以及受到轻微创伤时,就会发生骨折。
近年来,许多人都对“补钙”二字非常重视,但说起骨质疏松症,还是有不少人低估了这一疾病的严重性。骨质疏松症最危险的后果是髋部或脊椎骨折。对髋部骨折患者来说,1年内死于各种合并症的比例达20%,存活者中约有50%会致残。上海有统计显示:在髋部骨折的2000多例患者中,仅有3%的患者接受过骨密度检查,仅有15.8%的女性及10.7%的男性患者接受过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早期虽然静默无声,但即使出现了背痛、驼背、身高缩短等典型症状,仍有不少人没有主动就诊的意识。章振林教授建议,千万不要等到骨折,才想到关心自己的骨密度。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绝经后的女性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因为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在日常饮食中,奶制品、绿色蔬菜以及豆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每个成年人每日钙的摄入量应为800到1000毫克。对于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除了保证摄取充足的钙之外,还需要长期接受正规的治疗。阿仑膦酸钠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用药,它如同强健骨骼的“基石”,具有增加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二者双管齐下,是最佳的治疗方案。据悉,目前我国首个骨质疏松药物和维生素D的复合制剂——阿仑膦酸钠维D3已经上市,这一药物既能增加骨密度和钙吸收,又能改善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