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七个一等奖”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12-05-02
发布人:
中国科技网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4月上旬,春意盎然。行走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这所军队医院里,浓郁的文化气息迎面而来。“教授林”、西京广场、历史广场……这些由西京人创造、传承和发扬的文化符号,催生了战斗力、提升了竞争力、聚合了向心力。
就在过去的2011年,一个“大满贯”的奇迹从这里诞生——斩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七个一等奖”在全国医疗机构绝无仅有!
该院政委董新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七个一等奖’的产生绝非偶然,是一代代西京人凝练而成的,以创新文化、精品文化和阳光文化为核心的西京文化熏陶下的自然‘井喷’。这种文化塑造了西京人科研创新的氛围,提升了科研创新的水平。文化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互为依托,才有了这个奇迹。”
创新化为不竭动力
谈起“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项目主研人、该院院长熊利泽将其归功于“创新”。
熊利泽团队始终以临床为牵引,在一个个未知面前潜心研究23年,收获5项国际首次创新发现,研究结果写入美国心脏学会科学声明、欧洲心脏病学会与糖尿病学会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学会指南、39部国际专著,国内51所三级甲等医院、5.3万余例高危手术患者受益。
创新,是概念,是理念,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而它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熏陶。究竟什么是创新文化?西京人给出了答案——以国际视野定位、以世界标准衡量,勇攀医学巅峰、抢占科研高地、创立学术新论,在专业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这所研究型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平均每天一场学术报告会,听众范围涵盖机关干部、专家教授、护理人员、进修生和在校学员;为产生大论文、大成果,建起了1万平米、29个功能单元、资源共享的“西京科研支撑平台”;成立分子影像、转化医学、干细胞治疗和新药研发4大研究中心机构,在不同学科间玩“混搭”。这一切都因创新而生,为创新而服务,文化的熏陶使创新成为西京人的一种自觉行为。
该院整形外科主任郭树忠教授参与完成的“严重颜面战创伤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2011年同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谈起大奖的取得,答案还是创新!
在他的办公室里,记者目睹了他创造出的各种“零件”:一个1岁的孩子下巴被驴咬掉了,郭树忠又帮他造出了“下巴”;没有耳朵的女孩,郭树忠取出她的肋软骨,雕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耳朵,并完美地接合上……郭树忠用创新将科学和艺术结合,造出了完美的人体“零件”。
除了科研大奖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该院从顶层设计开始的制度创新,获得了全国医疗机构首个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
针对复杂病症患者往往涉及到不同的学科专业,需要多个不同学科专家共同诊治的难题,该院创新发展出了“院中院”模式。他们将胃肠外科并入消化内科组建消化病医院,将心血管外科与心血管内科融合组建心血管病医院,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心身科进行整合组建脑科医院,将骨科扩建为骨科医院。这样的资源整合使病人的诊治更加便捷,而多个科室的联合也使科研人员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精品立为无形标杆
一位意大利友人跟骨软骨长有恶性肿瘤,面临截肢的危险。意大利罗马埃琳娜女王医院国家癌症研究所专家首先想到的不是西方专家,而是中国西京医院骨科医生李靖副教授。果不其然,在李靖的手术指导下,患者的肢体保住了,李靖也被对方聘为客座教授。
李靖的成功离不开该院精品文化的熏陶。精品文化,就是在全院形成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超值奉献为核心的文化氛围。西京人将精品文化标杆推向医院建设的各个方面、立在了医院发展的每个阶段,形成了想精品、干精品、出精品的良好氛围,大家的价值定位、奋斗目标越来越高,追求精品已经化为一种传统。
“通过精品文化的历练,一个个世界医学难题从这里破解、别的医院做不了的手术西京医院能做、别人不敢接的病人从这里康复而归,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恰恰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所追求的。”熊利泽说。
近年来,该院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世界第2例异体全颜面移植术、亚洲首例心肝肾同期联合移植术、世界首例异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等移植手术436例,国家开展的心、肝、肺、肾四项大器官移植项目全部获得资格准入;成功开展亚洲首例全胸腔镜下房颤治疗术等微创手术20257例,微创技术特色形成规模……在疑难重症和多发伤救治方面凸显了医院综合实力。
阳光带来温暖效应
在西京医院,传承和发扬着这样一种阳光文化——追求卓越的奋斗意识、无私奉献的军人情怀、公平正义的办院理念。它促进了医院的清风正气,为医院优质快速发展凝聚了内力,聚集了人气,积累了声望。
为了让患者受益,该院推行阳光行医。他们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出台了《处方管理制度》,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严格监控。去年,因不合理用药和大处方问题,全院有10名医生受到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阳光文化下的阳光行医让患者真正受益,患者的心也更暖了。
该院政委董新平说:“一流文化造就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技术、一流技术造福更多军民,赢得一流口碑。文化软实力给西京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大发展,‘七个一等奖’与西京文化密不可分!”
就在过去的2011年,一个“大满贯”的奇迹从这里诞生——斩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七个一等奖”在全国医疗机构绝无仅有!
该院政委董新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七个一等奖’的产生绝非偶然,是一代代西京人凝练而成的,以创新文化、精品文化和阳光文化为核心的西京文化熏陶下的自然‘井喷’。这种文化塑造了西京人科研创新的氛围,提升了科研创新的水平。文化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互为依托,才有了这个奇迹。”
创新化为不竭动力
谈起“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项目主研人、该院院长熊利泽将其归功于“创新”。
熊利泽团队始终以临床为牵引,在一个个未知面前潜心研究23年,收获5项国际首次创新发现,研究结果写入美国心脏学会科学声明、欧洲心脏病学会与糖尿病学会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学会指南、39部国际专著,国内51所三级甲等医院、5.3万余例高危手术患者受益。
创新,是概念,是理念,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而它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熏陶。究竟什么是创新文化?西京人给出了答案——以国际视野定位、以世界标准衡量,勇攀医学巅峰、抢占科研高地、创立学术新论,在专业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这所研究型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平均每天一场学术报告会,听众范围涵盖机关干部、专家教授、护理人员、进修生和在校学员;为产生大论文、大成果,建起了1万平米、29个功能单元、资源共享的“西京科研支撑平台”;成立分子影像、转化医学、干细胞治疗和新药研发4大研究中心机构,在不同学科间玩“混搭”。这一切都因创新而生,为创新而服务,文化的熏陶使创新成为西京人的一种自觉行为。
该院整形外科主任郭树忠教授参与完成的“严重颜面战创伤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2011年同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谈起大奖的取得,答案还是创新!
在他的办公室里,记者目睹了他创造出的各种“零件”:一个1岁的孩子下巴被驴咬掉了,郭树忠又帮他造出了“下巴”;没有耳朵的女孩,郭树忠取出她的肋软骨,雕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耳朵,并完美地接合上……郭树忠用创新将科学和艺术结合,造出了完美的人体“零件”。
除了科研大奖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该院从顶层设计开始的制度创新,获得了全国医疗机构首个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一等奖。
针对复杂病症患者往往涉及到不同的学科专业,需要多个不同学科专家共同诊治的难题,该院创新发展出了“院中院”模式。他们将胃肠外科并入消化内科组建消化病医院,将心血管外科与心血管内科融合组建心血管病医院,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心身科进行整合组建脑科医院,将骨科扩建为骨科医院。这样的资源整合使病人的诊治更加便捷,而多个科室的联合也使科研人员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精品立为无形标杆
一位意大利友人跟骨软骨长有恶性肿瘤,面临截肢的危险。意大利罗马埃琳娜女王医院国家癌症研究所专家首先想到的不是西方专家,而是中国西京医院骨科医生李靖副教授。果不其然,在李靖的手术指导下,患者的肢体保住了,李靖也被对方聘为客座教授。
李靖的成功离不开该院精品文化的熏陶。精品文化,就是在全院形成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超值奉献为核心的文化氛围。西京人将精品文化标杆推向医院建设的各个方面、立在了医院发展的每个阶段,形成了想精品、干精品、出精品的良好氛围,大家的价值定位、奋斗目标越来越高,追求精品已经化为一种传统。
“通过精品文化的历练,一个个世界医学难题从这里破解、别的医院做不了的手术西京医院能做、别人不敢接的病人从这里康复而归,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恰恰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所追求的。”熊利泽说。
近年来,该院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世界第2例异体全颜面移植术、亚洲首例心肝肾同期联合移植术、世界首例异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等移植手术436例,国家开展的心、肝、肺、肾四项大器官移植项目全部获得资格准入;成功开展亚洲首例全胸腔镜下房颤治疗术等微创手术20257例,微创技术特色形成规模……在疑难重症和多发伤救治方面凸显了医院综合实力。
阳光带来温暖效应
在西京医院,传承和发扬着这样一种阳光文化——追求卓越的奋斗意识、无私奉献的军人情怀、公平正义的办院理念。它促进了医院的清风正气,为医院优质快速发展凝聚了内力,聚集了人气,积累了声望。
为了让患者受益,该院推行阳光行医。他们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出台了《处方管理制度》,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严格监控。去年,因不合理用药和大处方问题,全院有10名医生受到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阳光文化下的阳光行医让患者真正受益,患者的心也更暖了。
该院政委董新平说:“一流文化造就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技术、一流技术造福更多军民,赢得一流口碑。文化软实力给西京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大发展,‘七个一等奖’与西京文化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