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中国每年逾54万人心脏性猝死

  中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54.4万。这是记者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心脏节律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的。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心律失常联盟主席郭继鸿说,心律失常是中国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伤害,但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则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针对此种疾病的特征及如何施救,郭继鸿对中新社记者说,通常,运动员是健康体魄的代表和象征,但对于此类疾病,其发生概率是普通人的2.5-3倍,“打开运动员猝死黑色档案,足球、马拉松等项目都位列其中”。

  同时,公众对于心脏骤停者抢救的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郭继鸿说,如“掐人中”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突发情况。

  也正是不规范的抢救方式消耗着被施救者本已垂危的生命。“心脏骤停后10分钟,人体将达到生命的极限,在这段时间里,每延迟一分钟,会降低10%的希望。”郭继鸿说。

  相反,正确的抢救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或可帮助被施救者突破生命的极限。在场的专家举例说,北京近期曾出现了一个病例,一名刚入伍的19岁新兵在操练时因心律失常而晕厥,从其倒地那一刻到专门的施救器材被送到,共耗时20分钟,而现在,那名新兵已基本恢复。专家表示:“持续的心脏按压对于挽救这名患者的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心律失常联盟(AA-北京)于15日正式成立。“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出现心律不齐的几率是25%,而通过自我检测脉搏,就能发现心律不齐,甚至挽救生命。”该联盟副主席张海澄说。

  未来一周,北京心律失常联盟将在北京30家医院组织100余名医生开展义诊和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上海、广东、浙江、新疆等地亦将开展相关活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