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陈竺 张茅:把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到新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倡导、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迄今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始终坚持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突出成绩,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总结好、运用好这60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60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

  爱国卫生运动得到党的领导集体始终如一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始终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方针,60年不平凡的历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

  坚持群众路线。动员群众、全民参与是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爱国卫生运动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是因为它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它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只要我们制订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目标,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使爱国卫生工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一定能够创造伟大的奇迹。

  坚持政府主导。地方负责、部门协调是做好爱国卫生工作的有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层层落实,提高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卫生防病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形成了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是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洁净的饮用水、安全的食品供应、免疫接种及环境卫生等最基础的卫生因素,在保障健康、促进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倡导和开展的全民卫生防病运动,是群众自己动手改造环境、同疾病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2008年的73岁,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爱国卫生运动功不可没。

  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爱国卫生运动在农村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环境卫生建设和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是大面积、全方位改变农村面貌的有力举措。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受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威胁最大的人群仍然在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必须把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放到农村,必须长期坚持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起抓,把爱国卫生运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卫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培养农民的卫生习惯,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不断丰富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

  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运动,既要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又要立足现实国情、顺应群众健康需求,不断丰富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

  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快速转型与升级,人们更加追求生命质量和健康,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期望更高,对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优质资源布局调整、保障制度完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爱国卫生运动应着力于整合社会力量、改善环境质量、普及健康知识,从源头上控制健康危害因素,持之以恒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积极应对日益加重的传染病和慢性病双重负担的挑战。当前,我国疾病发病和死亡模式发生转变,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疾病负担不断加重。有效应对这种挑战,应继续将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应对传染病的有力抓手,广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不断提高人群健康素养,共同打造健康环境。同时,把慢性病防控融入爱国卫生工作中,将慢性病防控与健康促进纳入卫生创建的指标体系,使各项防控措施可操作、可评估。

  深入挖掘爱国卫生运动的文化内涵。6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爱国卫生运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激励群众,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保持爱国卫生运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必须继承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在促进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上下功夫,在激发群众爱国情怀和创新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上下功夫,在整治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上下功夫。

  积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创新发展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秉承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依靠群众、造福群众,从我国国情和卫生发展规律出发,努力把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到新水平。

  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应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爱国卫生运动与依法治国结合。既发挥爱国卫生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方面的优势,又加快爱国卫生立法进程,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促进控烟、减盐、降糖、限酒,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二是慢性病防控与卫生创建结合。把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防控慢性病纳入卫生创建指标体系,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危害,完善相关政策,落实部门职责,使各项防控措施可操作、可评估。三是建设健康城市与创建卫生城市结合。卫生城市(镇)创建在我国已开展20多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应因势利导,把卫生城市创建与健康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各地党委、政府更加关注群众健康,大力打造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以群防群控的战略思维在预防、控制和消除人民健康危害因素方面再打一场新的人民卫生战争。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着眼于进一步建设整洁、优美、健康的城乡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把整洁行动向纵深推进。抓好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难点部位的整治,城乡统筹,攻坚克难,以点串线,全面推进;集中抓好一批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环卫设施以及集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满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生活,提升城镇形象;及时出台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将整洁行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中,不断强化部门职能管理,落实岗位人员职责,建立竞争机制、强化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形成人人参与环境卫生治理、人人享有良好卫生环境的生动局面。

  加大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增加投入,确保爱国卫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建立长效、规范的工作制度入手,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逐步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加强爱卫会的组织建设,健全爱卫会及其办事机构,为爱卫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完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和分级管理的工作方式,强化部门协作,充分发挥爱卫会的议事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爱国卫生工作与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