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卫生部2012年7月9日新闻发布会实录

  邓海华: 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孔灵芝副局长,向大家介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解读《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慢性病防控专家共识、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等有关情况。参加发布会的还有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研究员,全国慢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立明教授,在台下还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副主任梁晓峰研究员。首先有请孔局长介绍一下情况。

  孔灵芝: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首先,我要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将与健康相关的疾病或者健康的问题分为传染病、慢性病和损伤三大类。因此,慢性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当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提高、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面对慢性病高发态势,卫生部高度重视,把慢性病防治列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加以推进:一是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由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专业防治机构共同构筑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络。二是紧密结合医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疾病防控项目,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对重点癌症高发区和农村妇女“两癌”开展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三是大力推行健康教育,促进防治结合,落实综合防控策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综合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等活动。四是建立慢性病的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患病监测、死因监测、恶性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五是加强技术指导和能力建设,组织编印了各重点慢性病的防治技术指南,培训了大批基层卫生工作者。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教育体育等部门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慢性病防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与慢性病的严峻形势和百姓的健康需求相比,全社会对慢性病的危害依然认识不足,有利于慢性病防控的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环境仍然缺乏,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有待建立,社会知识环境有待形成。在卫生系统内部也存在工作机制不畅、防治结合能力不足、防治资源难以整合、信息共享难以实现等困难,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制约了慢性病防治事业的整体发展。

  为有效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形成政府社会防治的工作合力,共同应对慢性病的严峻挑战,日前,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5个部委联合印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这是我国政府针对慢性病制定的第一个国家级的综合防治规划,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慢性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慢性病防治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规划》的出台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去年联大召开的慢性病高级别会议通过的《慢性病防治政治宣言》的承诺。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的出台及目前落实的有关情况。慢病防治规划的编制从启动到印发,共历时近两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卫生部作为牵头部门,开展了大量的专题调研、研讨和意见征求工作。经过多方协调,凝聚了共识,于今年5月由15个部委颁布实施。《规划》紧密围绕“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的健康核心目标,着力打造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明确“十二五”期间慢性病防治的具体目标和策略措施。

  规划内容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提出将健康融入各项公共政策的发展战略。二是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治专业体系,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三是按照三级预防策略,针对全人群、高风险人群和慢病性患者分别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基本原则。四是要借力卫生城镇、健康城镇创建,开展示范区建设和省部共建、搭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平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规划的制定和出台对提高各级政府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和指导地方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规划实施,卫生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的动员力度。卫生部联合14个部委局、有关国际组织、一些国家政府代表和企业代表召开了宣传贯彻规划的研讨会,结合本部门领域的工作,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制定了慢性病的防治核心信息,为各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中央财政率先加大的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力度。2012年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较2011年增长了近1倍,地方各级财政也将加大慢性病防控项目的配套经费。

  三是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学会、协会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响应支持规划的发动,中盐、中粮等大型国企提出减盐,开发健康食品等行动的倡议,积极支持卫生部等部门落实规划。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慢性病防治分会近70位知名专家形成专家共识,向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和卫生系统提出了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建议。

  四是加强指导和评估。目前卫生部已经启动了重点慢性病专项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委托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等专业机构分别组织编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与监测、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疾病的行动计划,争取尽早发布,指导各地进行实施。卫生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制定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共同对规划落实情况实施考核和评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慢性病防治的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地方试点,不断完善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深入开展慢性病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着力解决慢性病防治在适宜技术选择、基本药物遴选、基层防治模式和筹资保障机制等方面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大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工作力度,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利用,全面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当然,慢性病的防治不仅仅是健康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切实转变观念,将全民健康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战略,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以推进。在这一进程中,新闻媒体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也衷心希望媒体朋友们能更加关注慢性病防治工作,大力宣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慢性病防治和人群健康的良好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社会各界广大公众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和参与。谢谢大家!

  邓海华: 谢谢孔局长。慢性病防治的专家共识和慢性病防治的核心信息都印发给大家了,就不再宣读了。下面直接进入提问环节,回答大家关于慢性病防治和其它热点问题的提问。

  财经杂志记者: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联大高级别会议提出四个风险因素,但是这里只给了三个数据,请问关于酒精滥用有没有数据?第二,关于投入的,2012年医改重大专项的慢性病防控项目大概投了多少钱,分成了几个项目?比如像脑卒中项目和乳腺癌的项目做没做成本效益评价?如果做了的话大概是什么结果?因为这次规划里提到,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我们现在看到医改重大专项慢病项目主要是早诊早治的项目,请问这种早诊早治的项目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是什么关系?

  孔灵芝: 首先回答关于酒精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酒精的分类中确实有有害使用酒精这一项。我们在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的监测里有这样的数据,关于成人有害酒精使用的数据应该是17%左右。关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的项目在2012年投了多少钱,应该是将近3个亿。我连后面一个问题一起回答,您曾经提到在中央财政转移地方支付项目里,基本上都是早诊早治的项目,好像是不是有点晚了,应该更加体现关口前移的原则。在这里面并不完全是早诊早治的项目,这里分几大类,一类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项目,这个项目完全是从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技能和促进健康行动的角度,是完全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二类是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也感觉到,慢性病的防治如果仅仅靠卫生系统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调动政府的积极性,政府来进行主导,这也完全符合联大政治宣言里政府具有承担首要责任的政治宗旨。所以我们从去年开始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体现政府要建立组织机构,同时政府要有经费投入。这里面包括的很多项目也是重点支持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其它干预策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里也包括这块工作。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对一些行为危险因素和一些疾病进行监测、登记的工作,所以这里面是分成这样四大块。早诊早治也是其中之一。

  关于乳腺癌是否进行过经济投入评价的问题,很抱歉,因为乳腺癌筛查这个职责不在我们局,对于这个情况我不太知道。脑卒中的筛查也是一个预防性的项目。

  李立明: 特别感谢媒体,我感觉媒体现在越来越专业化,提的问题很多都是非常好的。酒精的使用,其实我们讲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说的是过度饮酒,酒精滥用和过度饮酒还是有差别的。对于国人来讲,18岁以上人群饮酒率大概在12%-17%的范围,但是重度饮酒率在4%-5%左右的范围。刚才提到关于一些项目,卫生经济学的评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衡量国家的钱花得值不值,效果怎么样。我想很多专业的机构,像一些大学,有关卫生经济的研究所等等,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可能能够有相关的数据提供给大家。

  北京电视台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刚才发布会提到关于重大疾病的防控,我们也看到一些有重大疾病的家庭,因为经济困难终止了治疗,请问医保在重大疾病治疗方面的考虑?第二,关于医改,因为北京友谊医院7月1号开始启动了医改,关于服务费方面是医保每人次,单次支付40元,请问这样会不会加大医保的负担?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之后,医生开大处方的现象会不会依然存在,从而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谢谢。

  邓海华: 关于重大疾病的保障,国家对这块是非常重视的,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来,要进一步加大对重大疾病保障的有关工作。在卫生部的职责范围内,我们是通过卫生部主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逐步加大对重大疾病的保障工作。从2010年开始,卫生部在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方面率先开始了重大疾病保障的试点工作,新农合支付70%。如果家庭经济困难,进一步由民政系统的医疗救助再支持20%,这样就能够基本上保证白血病患儿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医疗救治问题。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卫生部在新农合的范围内全面加大对重大疾病保障的有关工作,保障的范围从儿童的“两病”提高到“八个病”,在2011年在全国进行推广。今年我们提出在八个病的基础上扩大到二十个病,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至于你说到北京的医改工作,大家都知道,从7月1号开始,北京市,包括广东的深圳市都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关试点工作,特别是在破除以药补医、医药分开方面进行了探索。北京友谊医院等5家医院在试点,深圳是所有医保试点机构向参保人员销售的医保目录药品,取消以药补医。我想,破除以药补医是“十二五”期间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前不久卫生部等部委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也是将破除以药补医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我想,北京和深圳的这种改革的探索,应该是中心医院和大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一种积极的探索。它必将为全国范围内细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途径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和探索。所以,卫生部高度关注,我们认为北京、深圳的这种做法是符合目前中央关于破除以药补医的方向,措施也是得当的,具体改革的成效还需要实践进一步检验,卫生部也将密切关注,包括北京市、深圳市的试点工作,必要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我们还会总结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结果,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为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打下基础。

  香港健康卫视记者: 第一,精神疾病现在是否列入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规划中?如果列入了,咱们以后具体政策措施是什么?因为精神疾病现在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第二,我们了解到边远农村地区的慢性病还是非常严重的,这个人群里情况是怎么样的,是否有统计数据?再有,农村这块的慢病管理防控有哪些措施?谢谢。

  孔灵芝: 先回答您关于精神卫生是否纳入到这个规划里面来的问题。正像您说的,精神卫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把精神卫生单独提出来了,这个慢性病规划,我们选择了四种重要疾病,还有口腔疾病纳入到了这里面。精神卫生规划现在也在制定当中,已经征求了各个部委和地方的意见,很快也会出台。

  关于您谈的第二个问题,边远农村地区的慢性病问题,农村居民得某些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比城市居民还要多一些,比如癌症高发区多半都是在农村地区,另外像脑卒中的死亡,其实农村是高于城市的。其它一些疾病,像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农村是高于城市的,而像心血管病和糖尿病,这几年来在农村也有快速上升的势头。我们这个规划是对全国的,农村也包括在内。但是规划里提出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分类指导,考虑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社会环境和背景不一样,所以对农村的问题,我们会在《行动计划》中制定一些更详细的针对农村的工作策略。

  刚才我谈到我们现在正在建立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这个工作得到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在去年命名的首批39个示范区里,有4个就是农村地区,甚至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我们感觉到这些地方的政府也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比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的县长,他就提到,我越穷就越要搞慢性病,因为老百姓病不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说,如果生了病的话,政府有能力,老百姓兜里也有钱,但是作为贫困地区就必须要搞预防,只有预防好了,老百姓不生病,这样老百姓个人的负担才会减轻,政府的负担也会减轻。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像这样的县长,有这种理念的地方政府领导,我接触得挺多,所以我们对于农村的问题也很重视,对农村的工作也在下力气推进。

  比如这几年癌症的早诊早治重点是在农村的高发区,通过这样的工作,也有很多地方经济并不发达,但是他们有了很好的做法。比如说河北的磁县,是一个食管癌的高发区。在我们做早诊早治的过程中,政府并没有作为一个简单的项目来做,而是通过这项工作,把整个卫生系统内部的资源,医院的、乡镇卫生员、CDC全部整合起来,同时他把民政部门、社保部门、财政部门的资源也整合起来,出台了一些很有力的政策。因为做早诊会比较痛苦,有些老百姓不愿意,他就联系社保部门,出台了一个如果你越早积极主动进行这种诊治,你发现得越早,将来你做手术,新农合报销的比例就会越高。通过这样的政策杠杆就吸引了很多原来有顾虑的人进行早诊检查,早诊率已经达到2.75%,也就是查100个病人可以查到3个食管癌的病人,而且现在越来越早期。像江西有一个县也是一个贫困县,现在已经没有早期子宫颈癌的病人,她们都通过早期筛查查出了疾病。在农村也还是有很多农村的方式和方法,关键是要找准这样的切入点,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老百姓的支持。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我想请问孔局一个问题,您刚才说到慢性病防治应该全社会参与,您提到中粮和中盐都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来,能不能介绍一下中粮和中盐有什么具体措施?

  孔灵芝: 中盐是在上个月召开了一个启动会,就是全行业的减盐行动,在全行业进行加工的食品里推广低钠盐。在全行业推出之后,生命科学院要在上海的老年人群中响应中盐集团的号召,要在养老院等一些地方推广低盐食品和低钠盐。关于中粮,他们希望在他们加工的食品里减掉盐的含量。

  财新新世纪周刊记者: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精神卫生这块也属于慢性病的范畴,经合组织最近一个报告提出来说,抗抑郁药在中国还没有纳入医保,觉得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经合组织其他国家的趋势是把精神病患留在社区管理,而我们现在好像还趋向于由基层的医疗机构接收到专业机构去转诊,未来在这方面会不会有些调整?第二,今年把肺癌、食道癌等12种病列入大病保障试点的工作,保障方面我们在选择这些大病的时候是优先选择愈后效果比较好的,还是优先选择发病率比较高的和需求量比较多的?

  孔灵芝: 等下邓主任回答大病这块,我回答精神卫生的问题。确实像您说的,精神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国家采取的精神卫生防治策略跟其它国家是一样的,我们不是把病人转到大医院里面去,而是希望形成一个大医院跟社区共同协作的机制,就是在急性期的时候,他必须在大医院进行治疗,但是到稳定期的时候需要到社区进行管理。从2004年开始,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就支持做了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项目,这个项目的策略措施就是使社区和医院相互联动,通过培养基层医生,使他有这种能力,要督导从大医院转回的病人,要进行随访,对病人是否坚持服药进行随访并进行有关的管理。如果他用药有调整的话,我们不建议基层医药给他进行用药调整。从2009年,医改三年计划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里,我们也把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这个要求就是社区的医生要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管理。我想这个策略跟其它国家是没有区别的。

  邓海华: 关于对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的选择,卫生部非常重视这块工作,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从最初选择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开始就进行了大量测算,包括后来扩大到8种,现在扩大到20种,疾病选择范围是要根据新农合的保障水平以及疾病的发病率高低,临床治疗的手段是不是有效,愈后是不是好,再有费用是不是可控,通过这几个方面综合选择保障的疾病。今后根据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

  中国日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柬埔寨最近发现了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已经夺走了不少儿童的生命,请问中国作为其临近国家,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疫情,怎么应对和预防?

  邓海华: 关于柬埔寨发生的疾病的问题,我们也高度重视,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这个病进行了通报,我们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也在高度关注,我们国家还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

  中国卫生人才记者: 我想问一个关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问题,现在一些老年人因为慢性病失去了部分或者全部的自理能力,因为我看到咱们工作规划中写到建立一些医疗卫生机构中慢性病防治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请问他们能在哪一类的卫生机构得到一些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或者医疗服务呢?

  孔灵芝: 关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问题已经纳入医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们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要做一次常规的体检,这个体检包括一些体格的检查,也包括一些实验室的指标,以便能够早期发现一些疾病,进行管理。确实像您说的,老年人的问题比较特殊,而且我们国家老龄化也比较严重,很多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可能会有一些失能或者其它的问题。国务院也是非常关注这些问题的,我也陪领导参加了几次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会议,现在也有一个关于老年人的规划,而且现在正准备制定到203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这里面对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都会有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机制出台。我想老龄这方面还有专门的研究,但是对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我们会视同其它年龄的疾病一样进行管理。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看到规划上列出了很多比较具体的目标,请问这些目标是出于什么考虑,这些目标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比如像肥胖率这些指标也列入官方规划,请问会采取什么措施完成这样的目标?

  孔灵芝: 我们大致看一看规划的目标,可以分成几类,有一类是关于健康教育的,像我们的核心信息知晓率等相关信息,一些是关于行为的,还有是关于一些疾病控制工作或者管理的,还有关于监测的,为了保证工作能够执行,有一些机构的指标。这些核心信息指标都经过了反复的讨论,一方面是考虑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需要,这些都是比较关键的点,包括人群行为的养成率,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目前工作的基础和我们能够开展工作的条件,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的。关于信息知晓率这块,刚才我们已经谈到,我们也委托健康教育中心毛主任他们制定这样的信息,我们会在这方面进行大量的宣传。关于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覆盖范围,现在已经覆盖了40%的区县,所以我们认为在五年之内覆盖到50%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完成。关于国家对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现在有39家,今年又上报了150家,我们希望能够到300家左右。关于盐的摄入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是6克或6克以下。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国情,我们平均水平是12克,我们很难一下子在五年之内降到6克,考虑到国情,这不是一步到位的指标,我们现在把它定到9克。经常锻炼人群的比例等等这些都是根据现有的基础,考虑到我们的条件而制订的。

  关于肥胖率,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指标,关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的指标,我们跟教育部进行过反复磋商,教育部也认为这个指标确确实实比较难达到,因为现在儿童的肥胖率差不多接近8%,所以说不超过8%,就是希望不要再继续上涨,而是维持在这个水平。这个要达到,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也包括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等等,餐饮业的改善,包括家庭的掌勺人,对他们的教育都会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在规划里,我们对于生产部门和妇联都有一些要求,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合作来完成这样的任务。应该说在这里面儿童肥胖的指标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指标。其它一些工作,基本上是根据现有工作的基数,在那上面有适当提高或者下降。

  三九健康网记者: 我看资料上显示,糖尿病患者是9700万,这实际上是已确诊的显性患者的人数,我了解的数据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隐性的患者数应该是1.5亿,关于1.5亿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我们卫生部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打算投入多少?第二个问题,我国糖尿病患者,我了解的数据是,每分钟增加7个人,每小时增加400个人,每天可能增加1万个人,针对这样的增长速度,卫生部打算如何控制?谢谢。

  孔灵芝: 您问的关于糖尿病前期的问题,确实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一直在强调,慢性病的防治策略针对三个人群。高危人群包括您说到的糖耐量受损的和血压偏高的,还有超重肥胖或者有其他危险因素的人,这个人群应该是慢性病关注的重点人群。如果我们只是关注那些已经患病的人群,病人是永远治不完的,而且我们再采取措施,不会减轻病人的痛苦。所以在我们规划的第8页第二小点里有一个策略措施,第一个是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第二个是扩展服务,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这里面列了很多项内容,包括扩大基本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管理,我们特别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履行这样一些职能,能够及时发现病人。这里面列出了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要开展血糖监测。另外,我们也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健康体检制度,通过体检也会发现高风险病人。对于一般的社区,我们希望发挥社区的作用,对于那些功能社区,我们特别强调要发挥企事业单位通过体检发现高风险人群。

  这里还有一个建议,有条件的机关和单位要建立指标自助监测点,希望在零售店里也设立这种监测设备,现在那种自助性的监测在社区和单位里已经非常普及了。我们在三年以前,在国家机关推广了这样的项目——自测健康小屋,现在很多社区都在推广,老百姓自己自助服务就可以监测血压、血糖甚至肺功能等等指标。我们希望下一步能够跟相关的部门合作,对于那些在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体检出来的有问题的人能够加强关联系,包括社区就更要管理了。这个工作在很多单位已经进行了,比如我亲眼看到的中石化的机关,他们对所有健康体检发现的不正常的人进行健康管理,还有包括山东济南的二机机床厂也采取了这种措施,凡是体检出血糖有一点问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的,血压有点问题又不能诊断为高血压的,全部纳入了管理范畴。这样的经验我们今后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另外,我们会大力宣传这些高风险因素,希望这些人能够主动进行检测。

  健康报记者: 有个问题提给孔局长,关于慢性病防控,卫生部和有关部委今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最近卫生部领导又在《人民日报》撰文,要把慢性病防控融入到爱国卫生运动中,请问对于这一点有什么具体举措?

  孔灵芝: 您提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爱国卫生运动在建国初期就是一个群众性的运动,针对当时的疾病流行特点采取一些措施,强调的是人人动手。爱国卫生运动始终都是疾病控制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平台,这些年来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能融入到爱国卫生运动中去。我们首先推行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城镇的活动。世界卫生组织非常倡导健康城市,健康城市实际上就是为了应付快速进展的城镇化和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不是由于传统的疾病,比如传染病,是能够找到明确的病源生物,能够找到原因的,这些疾病都是和社会因素相关的,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早年就提出要大力开展健康城市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针对当地的快速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经过诊断找到最主要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些年来,我们的健康城市和健康城镇的建设工作在各地如火如荼,我们可能都听过健康重庆、健康北京、健康唐山、健康湖北、健康山东等等,有30多个城市在做这项工作,他们基本上是把慢性病防治作为重要内容纳到里面去,搭建了政府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探索,能不能跟创卫结合。我们知道卫生城市的创建是爱委会现在的重要工作内容,而且也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内容,这个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应。我们也考虑到爱国卫生是随着疾病控制的变化,爱国卫生运动应该给予它新的内涵,扩大它的内涵,同时也要适应我们现在的疾病和健康特点。所以,陈竺部长今年5月份在爱国卫生60周年启动会上和工作簿上也谈到,在将来创卫的过程中,卫生城市至少要创建一个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这样就把慢性病防治的有关工作结合进去。关于怎么样能够把慢性病防治和创卫和健康城市进行结合,我们也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今年在宁波召开了一个会,主席台上的毛主任和李院长也参与了这个会议。另外,我们在北京也召开了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把慢性病防治工作跟创卫结合,既是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为爱国卫生运动在新时期的不断深化、发展、扩大内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所以,现在爱委会正在组织专家修订创卫的标准,在这里面慢性病防治指标会有所体现。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现在手头都印发了一份慢性病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我想问一下,形成这样一个专家共识是基于怎么样的一种考虑,目的是什么?谢谢。

  李立明: 大家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在慢病防治的时候都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因为一般的卫生问题都是当时威胁老百姓最严重的健康问题。过去是传染病,现在是以慢性病为主。政府非常重视,但是从专家的角度和政府的角度,有的时候是不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用专家共识,就像国外很多专家一起开会,形成了一些宣言,形成了一些共识或者一些建议,是希望政府和全社会对慢性病工作更加重视,同时从专家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我们用了一批科学证据来证明现在慢性病对我们国家人群的健康威胁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仅仅是死亡的情况。大家知道,目前慢性病现患的人群里,对劳动力人口威胁已经很大了。我们有很多援外项目,现在要选援外的合格的、健康的劳动者,由于慢性病的问题,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就在一个施工队里或者一个施工公司里挑不到足够的没有各种慢性病的合格的健康的劳动人口。慢性病是一个终身治疗的疾病,这对我们国家以后的医疗费用和负担带来很大的挑战。

  刚才这位记者提到,不发达地区的问题,慢性病会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把去年作为“慢病年”,提出慢性病防控的问题,就是考虑到千年人类发展目标可能达不到目标,实现不了的原因是来自慢性病,过去认为是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现在又加了一个慢性病。因此像这样一些学术的观点,我们从专家的角度,希望给我们的媒体和社会来讲这样一些道理,讲这些道理以后,大家知道这些慢性病的危害,下一步就是提出相应的建议。除了“十二五”规划里提出来的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外,有几个观点应该明确。过去大家总认为慢性病是社会行为病,比如谁让你抽烟、谁让你喝酒、谁让你吃肉,都是一些行为问题,所以说得慢性病是自找的,和政府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政府有非常重要的责任,比如现在宣传大家的心血管病的防治,叫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积极体育锻炼,是健康四大基石。北京这种污染的情况,如果谁要是在大街上天天锻炼,能防心脏病吗?可能防了心脏病,但是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就会增加,这不是我个人的行为问题,我可以改变,我可以去锻炼,但是环境的改善,健康环境的形成和维护,这是政府的责任。所以这就是刚才为什么提我们现在把慢性病防治和健康城市、卫生城市结合在一起,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慢性病防治绝不是卫生部门一家的责任,因为大家一说得病就是卫生部的事。我们举一个例子,中国人是一个食品文化的国家,民以食为天,我们是以吃为主的,所以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一定首先是餐桌的改善,而这种改善带来的问题,首先就是和膳食结构改变引发的慢性病问题。这些年为什么我们农村的慢性病上得非常快,就是农村的经济条件改善以后,第一体现在餐桌上,所以吃的高胆固醇、高脂肪的东西在增加。再加上盐,口重,所以慢性病上升的速率快于城市。像这样一些东西出来以后,是我们卫生部门的事吗?比如大家现在到超市买东西,一定会看生产日期,但是有多少位记者,你去看食品里的结构、热量,有多少人除了看生产日期以外还看成份?连我们这些搞专业的人能够去关注成份这些东西的人还非常少,哪些是健康的食品,哪些是不健康的食品,这是是我们工业食品部门要在标签上标识的,我们在杭州已经搞了一些试点,就是餐馆里的菜,上头标出来,什么样的菜什么营养成份,有什么病不能吃这个菜,这些都是非卫生部门的责任。再有,我们想让大家锻炼,杭州现在搞的是最好的,一是“西湖透绿”,大家不用买票进公园,可以去锻炼,但是晚上锻炼如果没有灯、路不平的话,一定会摔跤,伤害会增加。所以健身环境的形成,这些东西都不是个人行为的问题,而是政府的责任,是多部门协作,创造一个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防慢性病和健康城市建设、卫生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同时从我们专家的角度,强调呼吁一是政府的责任,慢性病防控不是个人的责任,政府有着主导责任。二是慢性病的防治一定是多部门协作,而不是卫生部门单独的责任。三是卫生部门是不是没责任了?不对,刚才也有一位记者提出来,就是提糖尿病防治,没得之前怎么办?卫生部门要按照三级预防——病因的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得了病我们还要预防发展成为合并症,预防发展成为残疾。所以大家想一想,卫生部门的责任,三级预防也非常重大。因此,我们说慢性病的防治,我们专家的共识是希望呼吁社会、政府高度重视,不同责任部门承担不同的责任,共同创造一个促进维护健康的环境,来有效预防、遏制我们国家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这就是我们共识的目的。谢谢。

  邓海华: 请毛主任补充说明一下,我们这次还发了一个慢性病的核心信息,在规划中也对信息的知晓率提出了要求。另外,社会上的健康信息比较混乱,我们怎么进一步提高防控信息的准确率。

  毛群安: 我们在慢性病的防控策略里,特别提出来希望我们和媒体合作,与媒体一道宣传慢性病防控的信息和一些技能。长期以来,媒体在健康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公众了解了一些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健康传播,我们通过监测也发现,目前在媒体上也有一些不准确的信息,因为像慢性病和很多人都有关系,很多人也非常关注,但是慢性病,包括其它的健康传播,我想提醒大家,健康传播有它的规则,有它的特点,一是信息的权威性、科学性。因为大家做媒体,我们讲新闻传播、新闻报道,但是科普这块,我们一定要考虑到科学性、权威性,怎么办呢?在我们写报道的时候,或者摘编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来源,这个信息是不是来源于一个有权威性的机构或者专家,它的出处在哪。现在很多信息找不到出处,这样使得公众就会造成信息混乱,同一个事,几种不同的说法,老百姓就不知道该信哪一条了。再有,要考虑到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可能会有很多人循着我们这样的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要考虑到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传播的原则。也要求我们的专业机构,包括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媒体合作。在慢性病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这是当前健康传播的重点,我们希望跟各个主流媒体能够合作来举办一些专栏专题,围绕慢性病开展健康传播。

  我们这次拟定的核心信息,实际上就是说关于慢性病的信息有很多,列出这些核心信息是指让媒体的记者或者让公众能够比较简明扼要地掌握关于慢性病防控方面的知识。我们传播就是围绕这些核心信息研发一系列的健康传播资料,对不同的人,比如文化层次高和文化层次低的人,怎么能够让他们接受这个信息。我们要寻求不同的信息通道,有些人看报纸,很多人都上网,不看报纸,怎么办?我们还要把重点人群以及重点要传递的这些信息通过恰当渠道传播。再有,你的传播是不是能够被受众们接受,同样的道理,你怎么讲才能让老百姓接受这个信息。这是我们专家和媒体要共同研究的,怎么把这些核心信息做成一系列适合不同人群的传播材料。所以我们也愿意与各位媒体一道就慢性病的健康传播开展合作,愿意给大家提供支持。

  孔灵芝: 我补充一个数字,刚才财经报的记者问到关于酒的问题,根据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人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国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害饮酒的标准,2010年是2.8%。更正一下这个数字。

  第一健康记者: 听了刚才嘉宾回答了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报告里有三级预防的问题,中医是我们的国宝,中医“治未病”,三级预防里有没有用中医预防慢性疾病的内容?谢谢。

  孔灵芝: 我们提到中医了,第9页,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特点。现在中医药管理局在社区里推行中医“治未病”的试点,这个工作跟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强联系。中医药管理局也提出过这样的意见。

  邓海华: 发布会结束之前我还有一个信息要说一下,今天早上我在搜索舆情的时候发现关于乳品三聚氰胺的限量标准问题,媒体还在说我们国家的标准比国际上的标准宽松十几倍。这个问题我想强调一下,我们国家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规定与国际食品法典的标准规定是一致的,不存在我国的标准比国际上的标准要宽泛多少倍的问题。出现这样的误读,是由于首先报道的媒体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稿件出现了翻译上的错误,导致了大家的误读。卫生部在上周五对这个问题已经在网站上发表了一个稿件,做了说明。也就是说,本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三聚氰胺的限量0.15毫克/公斤,是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标准制定工作的一个延续,而不是对原有标准的更改,是进一步明确了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规定。我请教了有关专家,婴儿配方食品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专门有标准来规定的,国标号是GB10765-2010。婴儿配方食品是仅仅适用于0-12个月龄婴儿的食品,分为粉状和液态产品两种,在我们国家目前几乎没有液态婴儿配方食品。这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三聚氰胺限量以后,卫生部将组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批委员会进一步进行研究,提出跟进的意见。

  对于这次媒体对标准问题的争议,我想再次说明了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我们的宣传,我们的科普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社会公众、媒体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高度关注和舆论监督,也是对于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极大支持,在这里表示感谢。大家知道,最近卫生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提出了工作目标、任务以及具体措施。国务院刚刚又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卫生部近期将会组织对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进一步解读。

  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