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四证合一”培养合格医生

  “四证合一”培养合格医生 住院医师培训“上海模式”将向全国推广

  早上9点半,山海关路456号,上海市石门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楼的康复病房,杨巧凤医生刚出夜班,她提醒81岁的姚阿婆说:“一个小时吃一小口点心,解解馋就可以了。”姚阿婆血糖高,却偏爱吃甜甜的早点。

  去年此时,在瑞金医院经过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杨巧凤进入石门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全科医师。一年来,打下扎实基础的她越干越得心应手。

  如今,医学毕业生要在上海做医生,必须经过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能走上临床岗位。上海在国内首次提出以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培养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构建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5+3”提升专业素养临床技能

  前一晚的这个夜班,有一位阿婆睡前突然发烧,左心功能衰竭,经过杨医生半个小时处理,病情得以控制。她交待第二天接班的医生,如果仍有危象,今天就送到附近三级医院急诊。“带着我写的病历、转院小结,那边医生就可以节约救治时间。”

  康复病房里的24张病床上住的都是老年人,多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夜班时候,杨巧凤不仅要处理危急状况,还要查看病人的各种指标、调整用量,她做的事情可能涉及好几个专科领域。

  2008年,杨巧凤在同济大学医学院读完五年医科,正好赶上本市全面实施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这位年轻的“85后”和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医学院校的150多名毕业生一同进入全新的培训环境。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告诉记者,全国医学教育的标准各异,要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缓解医患矛盾,就必须从临床医学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水平这一基础开始抓起。

  2010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层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作为推动医改、为未来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举措。本市39所三、二级医院被确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培训时间为三年。在一个全市性的公共平台上建立“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全国属创新之举,更被称为“上海模式”。

  经过培训,冷门科室不再冷

  杨巧凤三年的规范化培训是在瑞金医院完成的。所有的科室都轮转了一遍,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病例讨论。讨论会上,专业导师讲解案例,学生们轮流发言,提出诊疗意见,导师再总结。“在学校学习中,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交流。通过讨论会,我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她说。

  临床技能训练,始终是住院医师培训的重点。杨巧凤记得,在一个科室轮转结束,必须接受出科考试,每年还有年度考试,以及操作技能考试、理论考试。瑞金医院还举办了住院医师技能大赛,胸片读解、胸穿、插尿管、腰穿……

  石门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申主任认为,经过规范化培训学生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特别强,对社区医生提高整体水平有比较大的帮助。比如看心电图,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的学生看得更为仔细。

  印杰说,培训让医学生对医学学科选择更加理性,现在选择全科、康复、精神、病理岗位的医学生越来越多,冷门科室不断被大家接受。

  解决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间的矛盾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出后,上海紧接着又启动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改革试验”,有关高校和培训医院共同组织研究生招生及住院医师招录。在培训期间,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们既可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还可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这项创新举措使得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衔接,“四证合一”解决了专业学位与执业医师资格之间的矛盾。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试点高校迄今已经招录了3届共计1112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住院医师研究生,首批386名研究生将于明年6月毕业。

  印杰表示,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成为推动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凌云正是其中一名。本科毕业的他经过院内笔试、技能操作、各科专家面试后获得硕士直升资格,最后在瑞金医院外科各科室开始了他三年培训生活。今年是他研究生的第二年,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二年。至今,凌云已经轮转了普通外科、心脏外科、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移植中心等科室,现在在麻醉科学习。不同科室都有不同的带科老师,老师们会“手把手”地教他握刀方式、缝合、打结等等,“原先我的动作比较机械化,跟老师学习了之后规范了很多。”凌云说。

  据悉,上海市构建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今年将在全国推广。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