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认亲靠谱吗? 导演很强大 传说很可怕
发布时间:2012-10-07
发布人:
扬子晚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在古装剧热播的几天里,古人往往具有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智慧和超能力:食物是否有毒,一根银针就能搞定;两人是否父子,两滴血就能证明……
这些古装片中的“真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靠谱吗?扬子晚报的一系列实验告诉我们:导演很强大,传说很可怕。
一个装着水的碗,两滴血滴入,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瞧着,如果两滴血没有相融,定要有人勃然大怒——这样经典的镜头,出现在很多电视剧中。与滴血认亲桥段经常同时出现的还有剧中人物的“小动作”,加白矾、加清油,总之总有方法让主角化险为夷。可是,在电视剧中流传甚广的滴血认亲究竟靠谱么?扬子晚报记者也通过实验验证了一番。
实验
●实验对象:扬子晚报记者(O型血)、志愿者母子(胡女士53岁,A型血;陈先生26岁,O型血),志愿者朱小姐(A型血),志愿者何小姐(B型血)
●实验器材:医用针头、烧杯、清水、白矾、清油
实验1
亲生母子——融了
记者在玻璃杯中装入约2厘米高的清水,胡女士母子分别刺破手指将血液滴入。与电视剧中镜头完全不一样的是,两滴血滴入水中后并没有保持“血珠”状,更没有互相靠近,而是散成不规则的形状,水中可以看到血液沉降时拉出的“血丝”。沉到杯底后两滴血也似乎“各自为政”。随着时间的推移,淡红色的晕染逐渐加大。随后扬子晚报记者缓缓摇动烧杯,两滴血液慢慢化开,将杯中水染成了淡红色。
非亲血液又如何呢?扬子晚报记者将自己的血液与朱小姐的血液滴入烧杯中。记者与朱小姐并无亲缘关系,不过滴入烧杯的血滴除了形状与刚才的实验不一样外,血液的状态几乎一模一样:先“各自为政”,然后慢慢扩散,渐渐烧杯中水变淡红色——电视中“无血缘关系的血液不相融,凝结成固态的小颗粒沉在杯底”的情景完全没见着。
“加料”是不是真有效?
答案:有一点暂时的功效,但到最后依然是相融的
实验1
水加白矾——加速相融
《甄嬛传》中温太医称若水中含清油,无论两人是否有血缘关系,血液都不可相融;若水中加有白矾,则任何血液都可以相融。
为了验证这一点,记者又做了两个实验。没有亲缘关系且血型不同的志愿者朱小姐与何小姐,各将一滴血滴入杯中,记者立即投入了一粒米粒大小的白矾,白矾很快融解,杯中血液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没加白矾时,血滴在水中会有一段时间相对“静止”,即血滴和水的界限比较清楚,还能看见零散的小血滴或血丝;但是加入白矾后,两滴血液几乎瞬间就晕染开来,从肉眼看来是真的融在了一起。
实验2
非血缘关系——融了
实验2
水加清油——依旧相融
那么,水里加入清油后,任何人的血液都变得不相融了吗?
扬子晚报记者与志愿者朱小姐分别将两滴血滴入烧杯后,记者在水中加入了一滴清油:油入水后,随即浮到了水面上,几乎没与水中的血液有任何关系,这两滴血液最终还是化到了水里。
扬子晚报记者再次实验:先在水中加入了清油,这次能看见血滴入水后,似乎受到了油的阻碍,有小部分浮在了水面上,不过大部分也沉到了水底,最后依旧相融了。
需要说明的是,水中加了清油其实很容易被发现:一层油花非常明显。
专家解析
滴血认亲是名副其实的“坑爹”
周惠英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高级实验师、法医物证室主任,日常主要负责亲子鉴定工作。
在扬子晚报记者实验的过程中,周主任都一直在旁边。对只有亲缘关系的两人的血液才能在水中相融的说法,周主任很有“微词”:“血液中含有很多成分,但其中很大的比例是水。所以血液滴入水中,很快就会‘散’了,哪有血液融不融的说法?从常识来看,无论加什么血,在水中都可以溶在一起。”周主任表示,如果要说不融的话,有种验血型的方法是有可能做到的。那就是在通过血液与不同试剂发生反应来辨别,这种鉴定方法中会出现血液凝结,看起来是“不融”,但必须得是加试剂才行,而这些试剂在古代肯定是没有的。
“搞小动作”没太大作用
加清油、加白矾是不是可以干预“滴血认亲”的结果呢?扬子晚报记者就此请教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范磊医生。
范医生也同样认为,血液在水中是绝对可以相融的,滴血认亲本来就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很难说加清油或是白矾会对滴血认亲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像白矾,无论加与不加,血滴最后都会溶在一起——白矾的化学作用只是加快了这一过程而已。
而清油则是更不靠谱。“如果硬要说道理的话,可能是油和水的密度不一样,油会包裹住一部分的血液,但是血滴会沉入水中,油浮在水面上,两者甚至很难发生作用。”周惠英说。而范磊医生也表示,即使血滴出现凝结,那也是血液的自然反应,与清油并没有关系。
“同血型相融”也不靠谱
扬子晚报记者在网上发现,关于“滴血认亲”,很多网友都认为“不靠谱”,但也有一种观点“科学”地分析称:滴血认亲大部分时候不靠谱,只有在与“血型相融”时才靠谱。
这种理论和大家熟悉的输血禁忌有关系: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所以O型血能和任何血型都能相融,而A、B型血不能互相输血,因此这两种血液不相融。这套理论听起来有些道理,那实情是不是这样呢?
范医生告诉记者,血液相不相融,与血型完全没有关系。“我们平时说的A、B型血液不能互相输血,是因为会发生溶血反应。”不过这个反应和滴血认亲中的“相融”、“凝结”也完全没有关系。“融血反应必须是大量血液时才会发生。”范医生说,如果是两滴血的话,不论血型如何,是否加水,一定可以相融。
各种认亲方法准确指数
滴血认亲 准确指数:0
在碗中盛清水,将两滴血滴入碗中,融则为亲生,不融则没有血缘关系。实验与专家都证实,这种方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任何人血液都可以在水中相融。
滴骨认亲 准确指数:0
《洗冤集录》中有记载,取子女血液滴在父母骸骨上,如血浸入骨内则为亲生,否则没有血缘关系。周惠英主任表示这种亲子鉴定方法也完全不靠谱:“骸骨时间一久表层常腐蚀发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
血型认亲 准确指数:50%
“根据血型认亲分两种情况。”周主任说,如果父母是A型,那生出的孩子有可能是A型和O型。“如果孩子是B型或AB型,那几乎可以100%肯定非亲生。”但如果孩子血型为A型或O型,理论上亲生或是非亲生都可能。
DNA认亲 准确指数:100%
“亲子鉴定准确率最高的是DNA分型检测法。”周主任告诉记者,人的每个DNA的一对等位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该方法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亲子关系,而确认亲子关系的准确性高达99.999999%,几乎零误差。
这些古装片中的“真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靠谱吗?扬子晚报的一系列实验告诉我们:导演很强大,传说很可怕。
一个装着水的碗,两滴血滴入,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瞧着,如果两滴血没有相融,定要有人勃然大怒——这样经典的镜头,出现在很多电视剧中。与滴血认亲桥段经常同时出现的还有剧中人物的“小动作”,加白矾、加清油,总之总有方法让主角化险为夷。可是,在电视剧中流传甚广的滴血认亲究竟靠谱么?扬子晚报记者也通过实验验证了一番。
实验
●实验对象:扬子晚报记者(O型血)、志愿者母子(胡女士53岁,A型血;陈先生26岁,O型血),志愿者朱小姐(A型血),志愿者何小姐(B型血)
●实验器材:医用针头、烧杯、清水、白矾、清油
实验1
亲生母子——融了
记者在玻璃杯中装入约2厘米高的清水,胡女士母子分别刺破手指将血液滴入。与电视剧中镜头完全不一样的是,两滴血滴入水中后并没有保持“血珠”状,更没有互相靠近,而是散成不规则的形状,水中可以看到血液沉降时拉出的“血丝”。沉到杯底后两滴血也似乎“各自为政”。随着时间的推移,淡红色的晕染逐渐加大。随后扬子晚报记者缓缓摇动烧杯,两滴血液慢慢化开,将杯中水染成了淡红色。
非亲血液又如何呢?扬子晚报记者将自己的血液与朱小姐的血液滴入烧杯中。记者与朱小姐并无亲缘关系,不过滴入烧杯的血滴除了形状与刚才的实验不一样外,血液的状态几乎一模一样:先“各自为政”,然后慢慢扩散,渐渐烧杯中水变淡红色——电视中“无血缘关系的血液不相融,凝结成固态的小颗粒沉在杯底”的情景完全没见着。
“加料”是不是真有效?
答案:有一点暂时的功效,但到最后依然是相融的
实验1
水加白矾——加速相融
《甄嬛传》中温太医称若水中含清油,无论两人是否有血缘关系,血液都不可相融;若水中加有白矾,则任何血液都可以相融。
为了验证这一点,记者又做了两个实验。没有亲缘关系且血型不同的志愿者朱小姐与何小姐,各将一滴血滴入杯中,记者立即投入了一粒米粒大小的白矾,白矾很快融解,杯中血液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没加白矾时,血滴在水中会有一段时间相对“静止”,即血滴和水的界限比较清楚,还能看见零散的小血滴或血丝;但是加入白矾后,两滴血液几乎瞬间就晕染开来,从肉眼看来是真的融在了一起。
实验2
非血缘关系——融了
实验2
水加清油——依旧相融
那么,水里加入清油后,任何人的血液都变得不相融了吗?
扬子晚报记者与志愿者朱小姐分别将两滴血滴入烧杯后,记者在水中加入了一滴清油:油入水后,随即浮到了水面上,几乎没与水中的血液有任何关系,这两滴血液最终还是化到了水里。
扬子晚报记者再次实验:先在水中加入了清油,这次能看见血滴入水后,似乎受到了油的阻碍,有小部分浮在了水面上,不过大部分也沉到了水底,最后依旧相融了。
需要说明的是,水中加了清油其实很容易被发现:一层油花非常明显。
专家解析
滴血认亲是名副其实的“坑爹”
周惠英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高级实验师、法医物证室主任,日常主要负责亲子鉴定工作。
在扬子晚报记者实验的过程中,周主任都一直在旁边。对只有亲缘关系的两人的血液才能在水中相融的说法,周主任很有“微词”:“血液中含有很多成分,但其中很大的比例是水。所以血液滴入水中,很快就会‘散’了,哪有血液融不融的说法?从常识来看,无论加什么血,在水中都可以溶在一起。”周主任表示,如果要说不融的话,有种验血型的方法是有可能做到的。那就是在通过血液与不同试剂发生反应来辨别,这种鉴定方法中会出现血液凝结,看起来是“不融”,但必须得是加试剂才行,而这些试剂在古代肯定是没有的。
“搞小动作”没太大作用
加清油、加白矾是不是可以干预“滴血认亲”的结果呢?扬子晚报记者就此请教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范磊医生。
范医生也同样认为,血液在水中是绝对可以相融的,滴血认亲本来就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很难说加清油或是白矾会对滴血认亲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像白矾,无论加与不加,血滴最后都会溶在一起——白矾的化学作用只是加快了这一过程而已。
而清油则是更不靠谱。“如果硬要说道理的话,可能是油和水的密度不一样,油会包裹住一部分的血液,但是血滴会沉入水中,油浮在水面上,两者甚至很难发生作用。”周惠英说。而范磊医生也表示,即使血滴出现凝结,那也是血液的自然反应,与清油并没有关系。
“同血型相融”也不靠谱
扬子晚报记者在网上发现,关于“滴血认亲”,很多网友都认为“不靠谱”,但也有一种观点“科学”地分析称:滴血认亲大部分时候不靠谱,只有在与“血型相融”时才靠谱。
这种理论和大家熟悉的输血禁忌有关系: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所以O型血能和任何血型都能相融,而A、B型血不能互相输血,因此这两种血液不相融。这套理论听起来有些道理,那实情是不是这样呢?
范医生告诉记者,血液相不相融,与血型完全没有关系。“我们平时说的A、B型血液不能互相输血,是因为会发生溶血反应。”不过这个反应和滴血认亲中的“相融”、“凝结”也完全没有关系。“融血反应必须是大量血液时才会发生。”范医生说,如果是两滴血的话,不论血型如何,是否加水,一定可以相融。
各种认亲方法准确指数
滴血认亲 准确指数:0
在碗中盛清水,将两滴血滴入碗中,融则为亲生,不融则没有血缘关系。实验与专家都证实,这种方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任何人血液都可以在水中相融。
滴骨认亲 准确指数:0
《洗冤集录》中有记载,取子女血液滴在父母骸骨上,如血浸入骨内则为亲生,否则没有血缘关系。周惠英主任表示这种亲子鉴定方法也完全不靠谱:“骸骨时间一久表层常腐蚀发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
血型认亲 准确指数:50%
“根据血型认亲分两种情况。”周主任说,如果父母是A型,那生出的孩子有可能是A型和O型。“如果孩子是B型或AB型,那几乎可以100%肯定非亲生。”但如果孩子血型为A型或O型,理论上亲生或是非亲生都可能。
DNA认亲 准确指数:100%
“亲子鉴定准确率最高的是DNA分型检测法。”周主任告诉记者,人的每个DNA的一对等位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该方法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亲子关系,而确认亲子关系的准确性高达99.999999%,几乎零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