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600多家县医院取消“以药补医”
发布时间:2012-12-28
发布人:
中新网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国新办26日下午就《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现在全国已经有600多家县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在药品上不加价。
有记者问,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现实当中,老百姓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感受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改观,公立医院的改革有哪些进展,未来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在哪些方面?怎样进一步体现它的公益性?另外,直到2011年的医院费用当中,城市医院的费用占到64%,县医院、社区服务中心还有乡镇分别是21%、5%和9%。这个比例是否说明国内医疗卫生资源其实是偏向城市更严重一些?这种不平衡,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张茅称,这也是医改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初步的调查,农村居民对医改的感受要高于城市居民,低收入人群的感受要高于中高收入,老年人的感受要高于年轻人。医改前三年在“保基础、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下,首先是从基层特别是农村入手,医疗工作方针也是以农村为重点。在前三年任务当中,五项任务只有公立医院改革是作为试点提出的。公立医院是广大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随着全民医保制度的基本建立,现在公立医院不仅仅为城市居民、也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张茅表示,同时,相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改革所面临的矛盾也比较复杂,比如,要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医生的利益、医院的利益、药品流通企业的利益等等。所以医改前三年提出公立医院改革先进行试点。经过三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十二五”规划提出公立医院改革要全面推开,先是选择在县级公立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达到群众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的目的。现在一些改革推开的县,都提出了90%的居民生病可以在县级医院内得到解决,这是医改的一个重要目标。
张茅指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首先是取消“以药补医”,也就是取消15%的药品加成。还要改革补偿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六个方面由政府来投入;同时,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总的来看,目前医疗服务价格是比较低的,要适当调整医疗服务的费用。
张茅表示,调整医疗服务费用,并不由居民来负担,而是由医保和新农合来承担,改革“以药补医”,能够降低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同时也避免大处方、大检查、过多使用抗生素等等这些问题,也能够在解决药品流通环节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是主要突破口。现在全国已经有600多家县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在药品上不加价。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挂钩,而不是与药品收入挂钩。
张茅称,在县医院和城市大医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比如预约门诊挂号、假日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同等医院检查结果互认、优化就医流程等等,这些措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成果。
张茅表示,要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共同投入,对于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新一轮建设,现在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更好地满足群众看病的需要。
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比如,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确立了大医院支持基层的措施,目前全国有一千多所三甲医院对口支援两千多所县医院,大医院长期派驻水平比较高的医生到县医院工作,并接收县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培训,很受群众欢迎。就是要从医疗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硬件条件上全面提高县医院的服务能力,还有一些政策上的措施,包括调整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实行基层首诊制等等。
张茅称,目前协和医院等北京大医院的门诊量每天超过一万人,其中可能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疾病可以在基层解决,但是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还不够或者病人还不了解,所以出现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我们在加强基层能力建设的同时,还要促进就医方式的改变。我们逐步完善全科医生制度,比如现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在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负责居民的首诊,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根据病情需要提出逐级转诊建议,这样能分流一部分病人。
有记者问,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现实当中,老百姓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感受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改观,公立医院的改革有哪些进展,未来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在哪些方面?怎样进一步体现它的公益性?另外,直到2011年的医院费用当中,城市医院的费用占到64%,县医院、社区服务中心还有乡镇分别是21%、5%和9%。这个比例是否说明国内医疗卫生资源其实是偏向城市更严重一些?这种不平衡,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张茅称,这也是医改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初步的调查,农村居民对医改的感受要高于城市居民,低收入人群的感受要高于中高收入,老年人的感受要高于年轻人。医改前三年在“保基础、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下,首先是从基层特别是农村入手,医疗工作方针也是以农村为重点。在前三年任务当中,五项任务只有公立医院改革是作为试点提出的。公立医院是广大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随着全民医保制度的基本建立,现在公立医院不仅仅为城市居民、也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张茅表示,同时,相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改革所面临的矛盾也比较复杂,比如,要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医生的利益、医院的利益、药品流通企业的利益等等。所以医改前三年提出公立医院改革先进行试点。经过三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十二五”规划提出公立医院改革要全面推开,先是选择在县级公立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达到群众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的目的。现在一些改革推开的县,都提出了90%的居民生病可以在县级医院内得到解决,这是医改的一个重要目标。
张茅指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首先是取消“以药补医”,也就是取消15%的药品加成。还要改革补偿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六个方面由政府来投入;同时,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总的来看,目前医疗服务价格是比较低的,要适当调整医疗服务的费用。
张茅表示,调整医疗服务费用,并不由居民来负担,而是由医保和新农合来承担,改革“以药补医”,能够降低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同时也避免大处方、大检查、过多使用抗生素等等这些问题,也能够在解决药品流通环节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是主要突破口。现在全国已经有600多家县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在药品上不加价。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挂钩,而不是与药品收入挂钩。
张茅称,在县医院和城市大医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比如预约门诊挂号、假日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同等医院检查结果互认、优化就医流程等等,这些措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成果。
张茅表示,要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共同投入,对于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新一轮建设,现在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更好地满足群众看病的需要。
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比如,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确立了大医院支持基层的措施,目前全国有一千多所三甲医院对口支援两千多所县医院,大医院长期派驻水平比较高的医生到县医院工作,并接收县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培训,很受群众欢迎。就是要从医疗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硬件条件上全面提高县医院的服务能力,还有一些政策上的措施,包括调整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实行基层首诊制等等。
张茅称,目前协和医院等北京大医院的门诊量每天超过一万人,其中可能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疾病可以在基层解决,但是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还不够或者病人还不了解,所以出现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我们在加强基层能力建设的同时,还要促进就医方式的改变。我们逐步完善全科医生制度,比如现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在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负责居民的首诊,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根据病情需要提出逐级转诊建议,这样能分流一部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