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成果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发布时间:2013-02-06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脊髓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信号传递功能极易受损,造成患者肢体瘫痪。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罗卓荆教授领衔完成的《脊髓与周围神经损伤关键修复机制及临床救治新策略》研究项目,推动了该领域临床救治技术的进步,研究成果已在国内35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并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要避免神经组织信号传递功能受损,首先须对伤员进行有效抢救。罗卓荆团队发明了伤员个体化现场固定与转运新装备——创伤急救搬运毯,可快速固定损伤脊柱及四肢,避免因搬运不当导致脊髓与神经二次损伤,为保留和重建受损神经组织的信号传递功能奠定了基础。在汶川地震救援、“120”急救系统中共应用1503例,使脊髓二次损伤的发生率由22.5%降为零。
在治疗方面,罗卓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在脊髓损伤早期,脊髓内微循环障碍是残存神经组织继发损害的主要机制,因此提出“早期髓内髓外联合减压”的治疗新理念,可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残存的神经组织,促进其信号传递功能的恢复。迄今已治疗脊髓损伤患者1578名,术后1个月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得到1级以上恢复的比例达45.4%,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的11.0%。
罗卓荆团队在国际上首创“脊髓伤员行走能力10级评估与康复体系”,采用主动、阶梯康复训练模式,恢复并强化残存神经组织的信号传递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利用该模式,治疗脊髓损伤患者2760名,术后1年全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至能独立行走的比例从2.30%提高至11.45%。
此外,罗卓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电刺激对雪旺细胞的调控作用,并揭示其机制,首创可显著加快周围神经“信号传递功能”重建的电刺激技术,临床应用2430例,术后9个月,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恢复。
要避免神经组织信号传递功能受损,首先须对伤员进行有效抢救。罗卓荆团队发明了伤员个体化现场固定与转运新装备——创伤急救搬运毯,可快速固定损伤脊柱及四肢,避免因搬运不当导致脊髓与神经二次损伤,为保留和重建受损神经组织的信号传递功能奠定了基础。在汶川地震救援、“120”急救系统中共应用1503例,使脊髓二次损伤的发生率由22.5%降为零。
在治疗方面,罗卓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在脊髓损伤早期,脊髓内微循环障碍是残存神经组织继发损害的主要机制,因此提出“早期髓内髓外联合减压”的治疗新理念,可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残存的神经组织,促进其信号传递功能的恢复。迄今已治疗脊髓损伤患者1578名,术后1个月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得到1级以上恢复的比例达45.4%,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的11.0%。
罗卓荆团队在国际上首创“脊髓伤员行走能力10级评估与康复体系”,采用主动、阶梯康复训练模式,恢复并强化残存神经组织的信号传递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利用该模式,治疗脊髓损伤患者2760名,术后1年全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至能独立行走的比例从2.30%提高至11.45%。
此外,罗卓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电刺激对雪旺细胞的调控作用,并揭示其机制,首创可显著加快周围神经“信号传递功能”重建的电刺激技术,临床应用2430例,术后9个月,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