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国—WHO H7N9防控联合考察报告公布

  5月1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中国—世卫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报告》。《报告》强调,H7N9禽流感病毒变得可以在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高于任何其他已知的禽流感病毒,但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发生人际传播。

  ■提高安全风险应急水平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邀请,世界卫生组织召集流感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等领域国际专家与中方专家共同组成联合考察组,对中国H7N9疫情形势进行考察评估。在评估基础上,联合考察组提出了7条纲领性的建议。

  第一,开展更密集、目标更明确的专项调查,确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来源,从而采取紧急行动以防止病毒继续传播。第二,与许多禽流感病毒一样,H7N9病例数可能会在夏天有所下降,但仍应对其保持高度警戒、防范和应对,因为其风险严重且仍有许多基础信息尚未得知。第三,继续在中国所有省份开展并加强人和动物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时发现病毒是否发生更大范围的传播,是否更容易感染人或发生有效人传人等变化。第四,确保卫生、农业和林业部门之间能够频繁地互享信息,保持密切而及时的沟通,以共同应对威胁。第五,继续与世卫组织和国际伙伴开展高级别科学合作,沟通并分享基因序列数据和毒株。第六, 鼓励并加强科学和流行病学研究,以填补关键知识领域的空白。第七,继续开展应急准备规划以及其他加强《国际卫生条例》核心能力的工作,提高卫生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水平。

  ■疫情存在重要不确定因素

  《报告》认为,H7N9疫情目前仍存在着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其一,尚不清楚为何重症病例以老年男性城市居民为主,这可能与他们的行为因素有关,或者和季节性流感一样,H7N9病毒也可能导致了大量未监测到的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其二,尽管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为常规开展,但仍无法排除这些感染已发生了一段时间的可能性。其三,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发生了人传人。其四,未监测到的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存在规模不清楚,并有可能影响对病死率的估计。尽管已制定检测策略和确定多种检测方法,但是某些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没有被检测到。

  ■病毒对哺乳动物适应性增强

  《报告》称,H7N9病毒是由H7的HA基因、N9的NA基因以及甲型H9N2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片段组成的重配病毒。其各基因片段分别与近期东亚地区流行的禽流感病毒相近,但这种基因组成之前从未在禽、人或其他动物中发现过。

  到目前为止,所有来自人、禽和环境标本的H7N9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具有一些位点特征。这些位点提示,该病毒在禽中呈低致病性,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增强,对金刚烷类抗病毒药物耐药。重要的是,多数分离自人的H7N9病毒具有一个哺乳动物适应性的相关突变(PB2基因的E627K),但在分离自其他动物和环境的H7N9禽流感病毒中,并未发现这个突变,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初步分析表明,很多人缺乏针对该病毒的抗体,要生产有效的疫苗必须采用新的H7疫苗候选株。

  ■活禽养殖场很可能为传染源

  《报告》强调,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因素。虽然目前活禽养殖场还没有发现该病毒,但它们很有可能是传染源之所在。

  《报告》提示,由于省际及省内活禽贸易,H7N9禽流感病毒将继续存在。如果禽类的感染得不到控制,该病毒有可能传到中国其他省份,导致人畜共患的威胁加大,从而提高此次暴发演变为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同时它还会加速生成一种对禽类高致病性的病毒。通过对人感染的病毒和禽类感染的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发现,这种H7N9禽流感病毒经过调整,或已具备传染人类的能力。

  《报告》指出,必须看到,H7N9禽流感病毒给人类带来的风险相当严重。该病毒看起来不会导致禽类患病,因而可在禽间“隐形”传播;与任何其他已知的禽流感病毒相比,该病毒在更短时间导致了更多人感染。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