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大肠癌增速超国际 聚焦个体综合治疗

  在举行的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上悉,在中国一些大中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10万增长到目前的56/10万,增速约为每年4.2%,远超2%的国际水平。如今,结直肠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广为中外医学界关注。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逐年升高,尤其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中城市,结直肠癌已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

  在过去二十年里,结直肠癌由低发趋向高发。中华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外科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新裕教授介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和病死绝对数已超过美国;且年轻人比例高,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

  秦新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诱发大肠癌的因素复杂,除了遗传因素外,长期食用致癌食物、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环境污染均为造成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的因素。这位专家认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他建议民众改变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食物,并保持日常运动量,提升肠道活力以减少大肠癌患病风险。

  据悉,第九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普外科协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中国癌症杂志和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等共同主办,旨在促进该领域国内外交流。

  为期一天的会议汇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其中包括八位国外顶级专家。他们分别介绍当今世界上关于结直肠癌外科、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秦新裕说,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热点。此次会议上,结直肠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为众多专家聚焦。秦新裕称,根据近年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的变迁,结直肠癌已经进入了个体化治疗的时代。

  统计数据显示,约有15%到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到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而肝转移灶能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0%。

  秦新裕表示,在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中,多学科诊疗团队模式(MDT)、预防肝转移、扩大肝转移切除适应症、不可切除肝转移转化性治疗等手段大大提高了肝转移的疗效,成为改善大肠癌预后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秦新裕和许剑民领衔的医疗团队,从手术治疗创新、综合治疗的规范以及预防肝转移等多方面入手,开展了系列研究。历经10年攻关,目前中山医院大肠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到欧洲标准,填补了中国内地该领域空白。

  据悉,2009年初,中山医院率先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诊疗团队”,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并利用医院其他科室优势进行个体化的介入治疗、全身化疗或靶向治疗,扩大了肝转移手术适应症,使部分原先失去手术机会的肝转移患者重获生机;近一半患者“带瘤生存”、病情稳定。同时,该院还率先尝试同步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双镜微创治疗,使患者避免两次手术打击,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治疗费用亦下降三分之一。

  在本届论坛上,关于结直肠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话题,众多专家的发言涉及围手术期化疗、微创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手术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多个领域。

  据了解,大会还就去年一年内结直肠癌治疗的热点问题分别设置了结直肠手术专题和直肠癌治疗专题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崔龙教授、哈医大三院大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六院兰平教授等进行专题演讲。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