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医生与厨师

  最近,北京协和医院一位医生到美国学习,居然在一家很小的诊所里,见到了全球知名的妇科专家。他发现,美国医院是不分等级的。无论走到哪里,医生都遵循同样的标准,大城市和小城镇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中国,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协和医院是国家水平,县级医院是县级水平,乡镇医院是乡镇水平。他认为,中美医疗的差距,主要在于医生培养体系。   

  由此联想到中美饮食的差别。在美式快餐连锁店,无论汉堡还是薯条,厨师都执行同一标准。因此,无论走到哪家店,味道都是一样的。中式餐馆则不同,每位厨师都有自己的标准,不同的餐馆,不同的味道。例如,同是鱼香肉丝,有的偏甜,有的偏酸,有的偏辣,名同而味不同。   

  当然,厨师和医生是两个不同的职业,社会对其要求有所不同。厨师不按菜谱做菜,多一把盐,少一把盐,问题还不算大,至多是影响食客的胃口而已。但是,如果西医不按诊疗标准治病,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就很可能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培养医师必须强调标准化,而不能像培养厨师一样个性化。同样的疾病,无论在大医院,还是小诊所,医生的诊治标准必须是统一的,否则就会让病人无所适从。   

  100多年前,美国开始实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并沿袭至今。在美国,一名医学生毕业后,必须经过为期4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再考取医师执照,才能成为一名正式医生。住院医师培训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执业的医师。毕业生考取医师执照后,可以选择到医院工作,也可以选择个人开诊所,还可以进入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继续深造。通过这样的培养体系,美国源源不断地制造“标准化医生”,输送到全国各地的医院和诊所,病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高质量的医生。   

  相比之下,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医生队伍鱼龙混杂。医学生毕业后,没有进过严格的临床实践,就直接进入各级医院。医院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医生的水平。同一院校的毕业生,一个分到“国家队”,一个分到“地方队”。10年之后,两个人的水平就会有天壤之别。由于缺乏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即便是分配到“国家队”的毕业生,在当住院医生期间,其主要工作也是写病历、开化验单等,基本没有独立诊疗的机会。因为在大医院,专家是核心资源,病人奔着专家去,医护围着专家转。住院医师是个“小角色”,很难有独立诊疗的机会。因此,中国医生和美国医生起点大致相同,但成熟期平均晚10年,不仅浪费了医学人才,而且减少了社会收益。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医生离开临床,就像水手离开大海。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国家。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医院,“硕士博士不会看病”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虽然评上了高级职称,但临床经验匮乏,只会纸上谈兵。老百姓看病,一半听名气,一半靠运气。为了避免被误诊误治,很多人宁愿到大医院通宵排队,也不愿意去小医院,从而导致“全国人民上协和”。这说明,我国医生的培养模式与医学规律严重脱节,极大地影响了医疗质量,损害了病人利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走出人才瓶颈的必由之路。今后,“一出校门就当医生”的历史将被改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成为一项刚性制度。当一批又一批的“标准化医生”成长起来后,老百姓看病就不会“撞大运”了。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