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看急诊,以下事必知

    急诊室内,医生的桌上病历越堆越厚,一位男子忽然囔起来:“我老婆都烧到38.7度了,等了快一个小时还没看到病,你们见死不救啊!”话音刚落,边上马上有响应者:“我们也等了好长时间,急死人了!”

    这是急诊室内常能见到的场景。患者和医生的冲突并不少见,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因为就诊等待时间长。

    一位在急诊科工作多年的医生提供建议:急诊不是“快诊”,它遵循“轻重缓急”的顺序。看急诊,你应该了解以下这些事:

    急诊病人就诊最好有人员陪同。

    转院病人或复诊病人请随带既往资料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初到急诊,可询问急诊大厅预检台护士以便能及时分流到专科急诊就诊;诊疗全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均可询问预检台护士。

    急诊病人按挂号顺序就诊,兼顾病情轻重。如有危重病人,医护人员会首先抢救此类病人,此时需要其他就诊患者理解加以配合,所以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别人插队、医生怠慢自己。

    虽然候诊令人心焦,但并不是无所事事。在等待的过程中,发热的病人可以多喝几杯温开水,水可以排毒,可以降温,可以补充血容量,候诊大厅一般都有一次性的杯子和饮用水。腹泻或是尿路感染的病人,可以提前留好标本。心血管疾病或是乏力的病人,可以先安排床位躺下来。马上要打针的病人可以先去洗手间。

    病人送到急诊后,还是最好有家人陪伴,不要只留病人在医院,以免病人病情临时发生变化,或是医师需要家属协助时找不到人。

    到院后,冷静最重要。慌乱的话,病情交代不清,也不能协助医师处理。

    急诊病人经医生诊治后由医生根据病情轻重决定下一步去向:病情较轻者出院;病情较重者建议留院观察或安排住院治疗。

    急诊各处标有显著标识,并提供部分健康宣教知识,敬请就诊时留意查看(包括地面部分标识)。

    如能与一个医师建立长久关系更好,有急需时就可以咨询。但大多数医生工作和学习任务繁重,常上夜班,休息时间有限,除非有紧急情况,否则尽可能利用电话外联系方式如微信、电子邮件、短信、QQ等咨询。

    如果病情紧急,先到邻近的医院,救命要紧。

    急诊病人分四级: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急症病人和非急症病人。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危重病人的病情可能导致严重致残,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急症病人的特点是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而对于非急症病人是指没有急性发病症状的病人,只允许占用一个或一个以下的医疗资源。同时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一是抢救监护区,适用于1级和2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二是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3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三是4级病人诊疗区。分级急诊可以让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