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医师多点执业“输”在哪?

  自试点以来,深圳只有36名医师申请多点执业,江苏全省仅200多人申请且多为退休专家……缘何官方“兼职”遇冷而私下“走穴”繁荣?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有一定资质的医生,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等条件下,在多家医院看病、做手术,其实质就是医生兼职行医。作为医改重大举措之一,多点执业政策的本意是调动医生积极性、提高医生收入,然而它却并不受医生待见。多点执业的推行还需突破哪些束缚?

  现状

  医师多点执业不尽如人意

  2009年的深化医改方案中明确,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此后各地纷纷开展试点。

  政策推行之初,网友们充满期待。可事实却并不尽如人意。北京2011年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截至今年6月,申请注册主动受聘多点执业的医生共1085人,仅占所有医师的1%多一点。

  浙江自2012年2月试行医师多点执业以来,前半年只有几十个医生注册。今年注册人数虽突破2400人,但绝大部分是医院组织的帮扶行为。

  数据

  三成医生自认曾“走穴”

  与不尽如人意的试点情况相对应的,则是“走穴”“飞刀”的暗流涌动。北京一位三甲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每年“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四五百台手术,他说:“我每年跑的医院有三十多家,经常去的也有四五家。”

  作为一家民营医院,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没有争取到一名医生前来多点执业。院长卓永岳说:“现在专家来临时会诊,靠的都是私下交情,一次600-800元出诊费,直接给专家个人。”

  医学论坛“丁香园”网站上一项3000多名医生参与的调查显示,55%的医生认为“所在医院医生‘走穴’现象普遍”,近三成医生表明“本人曾‘走穴’”。

  调查

  什么阻碍了医师多点执业?

  医院 忧“肥水流外人田”

  “允许名医专家多点执业,可能会‘肥水流外人田’。”北京一位三级医院院长坦言,自己希望引进更多的名医,但会“按住”本院专家外流。很多患者是慕名而来,大专家出去会带走一部分患者。

  目前,各地多点执业一般都要通过个人申请、所在医院同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批准,因此所在医院的态度成为能否注册成功的关键因素。

  记者调查发现,公立大医院大多对此不积极。“医院培养医生,给他发工资、奖金,给他发展空间,最后成果却分给了其他医院,这有些不公平。”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说,从人事管理角度来说,医院间很难合理分摊医生的培养费用和待遇。

  人员流动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也是医院担心的问题。“医生多点执业是否还有充足的精力用于本职工作?医生流动性加大,会不会导致医疗事故增多?”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沈华浩说,在国外执业医生只负责在上班时间内的所有诊治,而国内医生随时会被叫到医院救治危重病人或会诊。

  医生 怕“枪打出头鸟”

  不少医生则表示,如果所在医院不同意,自己不会去主动申请多点执业。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张医生说:“工资收入、职称晋升、申请科研等都由医院决定,如果我不安分,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北京某医院科室主任也表示,万一因多点执业留下“不安心工作”的印象,枪打出头鸟,医院可能解聘医生。而一旦失去大医院这座靠山,“光环”也就弱了。

  建议

  多点执业如何成主流?

  “丁香园”网站的调查显示,84%的受访医生支持“‘走穴’行医合法化”。

  多点执业究竟输在了哪里?“多点执业要固定时间在固定的两三个医院行医。相比之下‘走穴’更自由,不改变聘用方式和聘用关系,无需所在单位同意,行医时间和地点更宽松,收入更丰厚。”业内人士指出,“‘走穴’其实是更大范围、更灵活的多点执业,对医患双方都有利,只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这种现实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反思。”专家们认为,要让更多医生主动选择多点执业,首先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政府只需要管住该管的,不该管的一定要放开。”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钟东波说,政府行使好医疗服务监管权,对医师资格和医疗安全质量进行监管,如严格要求医师必须进行执业注册、必须在医疗机构行医。而诸如多点执业应不应该“经所在单位同意”等问题,则不应是政府监管内容。

  此外,专家还建议,推行多点执业还应完善配套政策,如医学生的培训教育分担机制、医生各执业点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划分,以及多点执业带来的医疗责任风险管理等。

  据透露,北京已制定新的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正在报国家卫计委备案,拟在多点执业的注册管理和行医范围等方面进一步放开管制。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