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创新吸痰法可降低吸痰频率

  神经肌肉病很多都可累及呼吸肌,比如肌萎缩侧索硬化。该病患者经常出现球麻痹和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衰竭。由于该病目前尚不能治愈,因此需较强的呼吸支持。除了给予无创或有创的呼吸支持外,及时清理口腔及气道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是首要条件。
  
  血压不稳定者不适用
  
  在此介绍一种反特伦德伦伯卧位-浅垂头仰卧位吸痰法。此法对于分泌物多,尤其是深部痰液黏稠的患者,可以用简单的体位改变帮助深部痰液引出,每次操作可以吸出比常规吸痰法更多的痰液,从而获得更佳的吸痰效果,降低吸痰的操作频率。
  
  该吸痰法的适应证:一、呼吸道分泌物多,需频繁吸痰者(每4小时吸痰6次或更多)。二、痰液黏稠,位置深,不易吸出者。三、有呼吸肌显著无力,或伴有严重球麻痹患者(神经科患者包括ALS、累及呼吸肌肉的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四、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合并感染的患者。
  
  禁忌证:一、伴有严重脑水肿、后颅窝占位等存在脑疝风险的患者。二、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三、血压不稳定,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的患者。四、无有创/无创呼吸支持的条件(包括患者不同意使用)。五、呼吸道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慎用)。
  
  体位变换诱导痰液流出
  
  在具体操作之前,先按照常规吸痰的操作规程做好术前准备。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胃潴留或胃反流情况;鼻饲患者要停止鼻饲;连接指尖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全程监测);给予患者吸纯氧2~3分钟,进行氧储备;检查吸引器和吸痰管的情况。
  
  下面是需要通过体位变换诱导深部痰液流出的方法。首先将患者由原来的体位改变为反特伦德伦伯仰卧位,通过摇床先使患者保持30度半仰卧位,并略向右侧倾斜,如果没有摇床的条件,可以在后背部垫靠垫完成,有气管插管的患者给予5~15ml生理盐水进行气管内灌注,保持该体位3分钟。然后,缓慢地将患者体位改变为浅垂头仰卧位(通过摇床或者在腰臀部垫靠垫使得患者处于头低脚高15度体位),保持两分钟。通过体位的变化,膈肌在重力作用下升降,改变胸腔内压力,同时配合痰液稀释,将深部痰液向气管头侧引流。
  
  之后按照常规吸痰的方法进行,但特别要注意:吸痰前一定要判断患者的呼吸状态及生命体征,并完成准备步骤,符合吸痰要求的状态才能开始进行体位改变。反特伦德伦伯体位的时间要略长于浅垂头仰卧位的等待时间,如果患者耐受性差,可将浅垂头仰卧位的等待时间缩至1分钟左右。由于经过体位引流,痰液可能较多,吸痰管的吸引过程稍长,故应取一般吸痰时间的上限(15秒)。整个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对操作的反应,吸痰后还应听患者呼吸音情况。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如果已经提出气道的吸痰管不可再用,可更换吸痰管继续吸痰,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这项技术可降低需频繁吸痰患者的吸痰频率40%~70%。在实际应用中也降低了护理的工作负荷,经过培训会比较容易掌握。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