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患者变成粉丝并不难”
开篇语
他们就在你我身边,不显山不露水,甚至终其一生做着默默无闻的事情;他们把自己的岗位当作成就梦想的舞台,在日常工作中用一个个让人温暖的举动,释放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健康中国梦,离不开他们的耕耘与付出。
“小吴医生让我们发现,家门口也有好医生。”20位老人联名写了一封表扬信,表扬他们眼中的80后“阳光大男孩”——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医生吴政。
在普陀区卫生计生系统近日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吴政说:“把患者变成粉丝,其实并不难。”
叫得出1500多位老人的名字
做过针灸治疗的人都知道,一般医生都会给一张治疗卡,上面记录次数,患者来一次、勾一次,而吴政却没有这样做。考虑到来社区医院看病的患者普遍年龄较大、记性不太好,有时还会弄丢治疗卡、搞不清自己治疗到哪个阶段,吴政从2011年开始,在工作的电脑上启用电子文档,为每一位患者记录治疗进度,上面有患者的姓名、疾病、治疗方法及每次治疗的日期。不但记在电脑上,吴政还把这些记在了心里。
有人说,那么多患者,让他们来的时候报一下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何苦费那么大劲去记名字和面孔?可吴政认为,许多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平时邻里间的相互称呼都是“张家阿婆”、“李家阿姨”或“201的爷爷”等,很少有人叫全名,久而久之,老人们会有失落感,“如果能在他们就诊时叫出名字,他们一定会因感到受尊重而很高兴吧”。
吴政不知不觉已记录下192页、3100多份就诊信息,同时,他也记住了1500多位老人的名字。这些老人在吴政那里看过一次病、第二次再来时,吴政一见到他们,马上就会喊出他们的名字:“俞春仙阿姨,你颈椎怎么样了?”“蔡晓菊阿姨,你的肩周炎还厉害吗?”
很多老人说,当时真的很惊喜,觉得自己很受医生的重视和尊重。
小事也会留下深深印记
吴政的父亲在他工作第一年的时候患病去世了。后来吴政回想,父亲的病在多年前就有预兆,如果那时就开始干预的话,可能不会这么早过世。他深深感到,教人防病比为人治病更重要。所以,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科人员一起定期下社区,为居民讲解养生保健知识。
有位患者因卒中而半边身体无法动弹,心情低落,不爱说话。每次为他治疗时,吴政都会跟他说说话,说说自己的各种有趣经历。冬季天气寒冷,该患者的一侧肢体不方便洗澡,同时末梢循环较差,脚冰凉冰凉的,脚趾比较僵硬。做推拿治疗时,因为怕按摩不到位,吴政就用双手将这位患者的脚趾捂热,再一一掰开按摩。当时,患者家属都觉得过意不去,让吴政不必这样。可吴政说,只要患者能快点恢复,这算不了什么。
每年夏季最忙碌时,吴政没有食欲,中午只喝一碗粥。居民们得知后,就商量轮流烧好绿豆汤带来给他,甚至为了不影响他看病,他们就挂个号,让他有那么一点时间可以休息一下,还会看着他把汤喝完才安心离去。
“当我把他们看成自己长辈的时候,其实他们早已把我看成他们的小辈了。”吴政说,“我们社区医生是‘家门口的医生’,只要我们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患者就会成为我们的铁杆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