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室间隔穿孔治疗首次用上“降落伞”

  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葛均波及其团队,通过经皮介入手术,创新采用“降落伞”装置(该装置整体呈降落伞状,由聚四氟乙烯薄膜覆盖在一个镍钛合金锥形框架上),成功救治1名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衰及室间隔穿孔患者。此前,该介入装置一直被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此次应用于室间隔穿孔患者治疗,在全球尚属首次。
 
  据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梗患者约50万人。尽管目前国际上在相关疾病治疗药物和器械治疗上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左心室扩张和重构,仍有20%~50%的急性心梗患者会发展为心力衰竭。不仅如此,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预后差,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经皮室间隔封堵术治疗,效果有限。
 
  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伴心功能不全,同时靠近心尖部出现室间隔穿孔。对此,葛均波及其手术团队经过详细术前设计,首先采用局部麻醉,穿刺右股动脉,置入输送鞘管,在体外装载“降落伞” 装置于输送系统,将之经股动脉送至左室心尖部,使用内置的扩张球囊打开装置,将之固定在左室心尖部,在重建左室形态、缩小其体积的基础上,封堵室间隔穿孔。
 
  葛均波表示,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为急性心梗患者伴发室间隔穿孔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