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一位医生的故事 客座教授

  1998年11月,我被香港大学医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郑裕彤奖学金的支持下,对香港玛丽医院做为期一个月的工作访问。 
  香港玛丽医院是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和优秀医院,其妇产科在肿瘤、生殖内分泌等方面领先于世界。著名学者马钟可璣、何伯松、黄玲翠、颜婉嫦等不仅是医术高明的专家,也在国际妇产科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 

  我的任务是参加门诊、查房、手术,开展学术讨论,做两次报告以及研究双方的科研合作等,都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语言。在那里,工作语言是英语,生活语言是粤语。我的英语还过得去,但广东话是一窍不通。虽然我自觉语言能力不错,上海话、四川话、山东话都无大碍,广东话却还是学不来。 

  香港的大夫收入可观、热情好客,请吃是主要标志。中午如无手术,是要到外面吃的,晚上也必定有人请吃饭。香港的饮食文化闻名遐迩,但每天吃海鲜,却也难过了。周日又相约去浅水湾露天烧烤,颇有情趣,却又是海鲜为主。家人来电询问:“怎么样?”我答:“很累。”又问:“累什么?”答:“吃饭。” 

  当时的香港玛丽医院妇产科主任马钟可璣以严厉著称。几年前,协和宋鸿钊大夫去香港,随他查房。当时,马钟可璣见一位大夫大衣纽扣未系好,厉声说:“怎能衣冠不整?快把衣服整理好!”宋大夫忙不迭地看自己的衣服,发现纽扣也没系好,有点不好意思。 

  他们每月一次的全科月报会很好,我回来后便在科内施行,定于每月第一周的周三下午组织全科各专业组、各病房报告上个月工作情况、成绩和问题,交流经验,相当于主任大查房。这一制度坚持10余年不辍,雷打不动,甚至吸引了本市及外埠同道参会。 

  (郎景和)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