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关键驱动基因被捕获
发布时间:2014-07-13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我国学者多方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揭示了胆囊癌相关的体细胞突变图谱和关键的肿瘤驱动基因。专家认为,该研究为胆囊癌患者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早预测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此项研究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颖斌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刘赟副教授等合作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胆囊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多数胆囊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极易与胆结石相混淆,同时胆囊癌缺乏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率很低,一旦确诊,多属于中晚期。由于胆囊癌具有恶性程度高、对放化疗不敏感等特征,目前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总体预后很差。因此,明确胆囊癌的分子分型、寻找早期高敏靶标,对有效预防和治疗胆囊癌极为重要。
科研人员对57位胆囊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和283个肿瘤相关靶基因深度测序,首次发现了胆囊癌ERBB信号通路,特别是ERBB基因高频突变在病人中最为显著,在57份样本中有21例存在该信号通路突变,与病人不良预后呈显著正相关。
科研人员还采用RNA干扰和点突变过表达技术,评估了ERBB基因在细胞存活中的作用,证实ERBB基因家族蛋白赋予胆囊癌细胞生长和浸润能力,而来源于肿瘤患者的突变体能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这提示,胆囊癌ERBB信号通路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由于ERBB受体及相关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中异常活跃,因此是较为理想的抗癌药物靶标。
此项研究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颖斌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刘赟副教授等合作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胆囊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多数胆囊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极易与胆结石相混淆,同时胆囊癌缺乏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率很低,一旦确诊,多属于中晚期。由于胆囊癌具有恶性程度高、对放化疗不敏感等特征,目前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总体预后很差。因此,明确胆囊癌的分子分型、寻找早期高敏靶标,对有效预防和治疗胆囊癌极为重要。
科研人员对57位胆囊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和283个肿瘤相关靶基因深度测序,首次发现了胆囊癌ERBB信号通路,特别是ERBB基因高频突变在病人中最为显著,在57份样本中有21例存在该信号通路突变,与病人不良预后呈显著正相关。
科研人员还采用RNA干扰和点突变过表达技术,评估了ERBB基因在细胞存活中的作用,证实ERBB基因家族蛋白赋予胆囊癌细胞生长和浸润能力,而来源于肿瘤患者的突变体能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这提示,胆囊癌ERBB信号通路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由于ERBB受体及相关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中异常活跃,因此是较为理想的抗癌药物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