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改:今后首诊就到大医院将全自费
发布时间:2014-08-13
发布人:
青年时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浙江医改今年又有大动作——近日,省卫生计生委与省人力社保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制定了《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方案》要求,我省9月底前部分市县将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王桢表示,分级诊疗主要运用医保差别化支付、医疗价格杠杆和规范转诊程序等手段引导有序就医。目的是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模式。他表示,试点结束后,将会考虑首诊到大医院自费的可能性。
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推行后,市民就医会出现哪些变化?
现场调查
新医改实施5年依然“看病难”
分级诊疗简单来说,就是看病要分级,小病先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看,大病再转诊到大医院,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
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就提出建立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但5年过去了成效并不明显。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公布的一季度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显示,全国三级医院出院人数同比增长17.5%,而社区、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同比下降1.9%,这一升一降表明,城市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有加剧的趋势。
“社区医院主要是看小病、慢病,其他疾病还是要去大医院。”享受市级医保的白领陈玲说,“对于退休职工来说,三级医院看病自费比例为16%,社区医院是8%,但对上班族来说,自费比例差不多,节省时间更重要。”
社区尝试分级诊疗陷入困局
前两年,杭州市部分社区医院就开始尝试分级诊疗。昨天,记者陪景芳社区居民93岁的陈国民(化名),体验了转诊的全过程。
15:15,陈爷爷因发热及扁桃体发炎到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全科医生蔡小琴接诊后,怀疑是细菌感染,通过转诊平台将陈大伯转到邵逸夫医院,上传了病情信息并替他挂号。15:40,陈爷爷到达邵逸夫医院,医生简单了解病情后,他被送入急诊。
蔡小琴介绍,需要转诊的病人多是骨折、心脏病急性发作、慢病控制不好以及急危重病。目前转诊的并不多,社区每月大概转诊180人次。
在凯旋街道,分级诊疗尝试遇到不少问题。比如目前转诊没有明确标准,主要靠医生的经验;把病人转诊,只能帮他挂号,却不能保证床位。
“我们可以转诊给8家大医院,这是一家社区医院对多个大医院的模式,但目前没有反馈评价体系,我们不知道转诊病人的用药情况。再加上医保政策和诊治水平没有吸引力,分级诊疗尝试有困难。”凯旋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扈峻峰说。
采取三大手段推行分级诊疗
《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列出了分级诊疗试点时间表——
今年9月底前,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文成县、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海盐县启动试点分级诊疗;12月底前,温州市、绍兴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试点,义乌市也同时启动。明年3月底前,在更大范围市县启动。
关于分级诊疗,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提出两个问题:医保政策和诊治水平。他说,在社区医院看病报销的比例和大医院差不多,老百姓自然往大医院挤;另外,同一个病,不同级别医院诊治水平相差很大。
而《方案》在这两个问题上下足了功夫。王桢表示,将运用医保差别化支付、拉开价格差距、强化医疗机构间转诊服务平台建设等手段,把分级诊疗推行开来。
首诊去大医院或将全部自费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要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除危急病人、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如在外地工作等)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常住的县(市、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
“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医保报销,来拉开不同等级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王桢表露,“拉开的差距会比较大。”
医疗服务价格也会有差别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将实施不同起付标准。这意味着,市民到大医院看病会明显感到比社区贵。
王桢说,医保报销比例和价格拉开,会引导病人到基层就医,“不是说市民首诊或小病不能去大医院,而是去大医院看病成本将会增加。我们计划两三年内完成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试点工作。等到这个体系完善后,市民首诊去大医院甚至可能要全自费了。”
但时间表里,三批试点市县并没有包括杭州,这是因为杭州市民包含省市医保,情况比较复杂,试点时间相对偏后。
医疗资源下沉推行分级诊疗
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也很关键。《方案》指出,分级诊疗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深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主要措施是推动多点执业、提高基层医生待遇。
为了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杭州建立了省级、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市属医院每托管一家医院,市政府就给予每年100万元经费支持。
“分级诊疗还要加强转诊平台的建设。以后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信息完全打通,病人的病史、病历、诊治情况都可以共享。”王桢表示,将来还要给到基层就诊的病人优惠。比如,优先获得转入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服务,“信息平台打通后,基层医院就能知道大医院的床位情况。如果有床位,他们开出的住院单拿到大医院直接能用。”
●问答
社区“三缺”会影响新政推行吗
分级诊疗推行后,预计可能有大批病人分流到基层医院,社区医院的诊治压力明显变大。
扈峻峰表示,基层医疗还需要“练内功”,缺医生、缺床位、缺设备等问题都亟待解决,“现状就是医疗资源都是在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优质资源下沉能否落到实处很难说,而且现在全科医生非常难招。社区现有的医疗条件能否负担也存疑。”
关于这个问题,王桢表示,分级诊疗会逐步推行,病人增加有个过程,基层医疗资源、设备都会逐步跟上。通过多点执业、提高基层医生待遇,来解决基层医院的人才问题。
分级诊疗会不会沦为一种形式
杭州市属医院一位肛肠科主任表示,从一些地方总结出的经验来看,以明确的规定来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比如到大医院必须持有基层医院的“转诊证明”等,这些“硬规定”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基层医院一直没有吸引力,分级诊疗可能就会沦为一种形式。
“虽然没有办法建立一个明确的转诊标准化路径,但这次政策里列出了一些转诊标准。转诊平台完善后,病情都能共享,社区医生也能参与到大医院的诊治过程中。通过医保、医疗、价格手段,逐渐改变市民就医习惯后,分级诊疗还是能扎扎实实做起来的。”王桢说。
社区用药能像大医院一样自由吗
另外,病人还担心用药问题。一些市民表示,虽然目前的社区医院已多放开了二百多种药,但还是会有二三十种药的缺口,像肠营养剂,很多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用到,三级医院可以报销但社区不行,还有三代以上的抗生素,以及一些专科用药会受到限制。
对此王桢说,在不久的将来,社区药品将和大医院一样多,“一方面,我们会扩大基层药物的目录增加药品;另一方面,鼓励大医院多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随着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社区和大医院的药品基本会相同。但同种药品,在社区和大医院购买的医保报销比例将不同,从而来引导病人到基层就医。”
《方案》要求,我省9月底前部分市县将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王桢表示,分级诊疗主要运用医保差别化支付、医疗价格杠杆和规范转诊程序等手段引导有序就医。目的是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模式。他表示,试点结束后,将会考虑首诊到大医院自费的可能性。
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推行后,市民就医会出现哪些变化?
现场调查
新医改实施5年依然“看病难”
分级诊疗简单来说,就是看病要分级,小病先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看,大病再转诊到大医院,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
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就提出建立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但5年过去了成效并不明显。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公布的一季度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显示,全国三级医院出院人数同比增长17.5%,而社区、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同比下降1.9%,这一升一降表明,城市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有加剧的趋势。
“社区医院主要是看小病、慢病,其他疾病还是要去大医院。”享受市级医保的白领陈玲说,“对于退休职工来说,三级医院看病自费比例为16%,社区医院是8%,但对上班族来说,自费比例差不多,节省时间更重要。”
社区尝试分级诊疗陷入困局
前两年,杭州市部分社区医院就开始尝试分级诊疗。昨天,记者陪景芳社区居民93岁的陈国民(化名),体验了转诊的全过程。
15:15,陈爷爷因发热及扁桃体发炎到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全科医生蔡小琴接诊后,怀疑是细菌感染,通过转诊平台将陈大伯转到邵逸夫医院,上传了病情信息并替他挂号。15:40,陈爷爷到达邵逸夫医院,医生简单了解病情后,他被送入急诊。
蔡小琴介绍,需要转诊的病人多是骨折、心脏病急性发作、慢病控制不好以及急危重病。目前转诊的并不多,社区每月大概转诊180人次。
在凯旋街道,分级诊疗尝试遇到不少问题。比如目前转诊没有明确标准,主要靠医生的经验;把病人转诊,只能帮他挂号,却不能保证床位。
“我们可以转诊给8家大医院,这是一家社区医院对多个大医院的模式,但目前没有反馈评价体系,我们不知道转诊病人的用药情况。再加上医保政策和诊治水平没有吸引力,分级诊疗尝试有困难。”凯旋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扈峻峰说。
采取三大手段推行分级诊疗
《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列出了分级诊疗试点时间表——
今年9月底前,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文成县、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海盐县启动试点分级诊疗;12月底前,温州市、绍兴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试点,义乌市也同时启动。明年3月底前,在更大范围市县启动。
关于分级诊疗,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提出两个问题:医保政策和诊治水平。他说,在社区医院看病报销的比例和大医院差不多,老百姓自然往大医院挤;另外,同一个病,不同级别医院诊治水平相差很大。
而《方案》在这两个问题上下足了功夫。王桢表示,将运用医保差别化支付、拉开价格差距、强化医疗机构间转诊服务平台建设等手段,把分级诊疗推行开来。
首诊去大医院或将全部自费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要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除危急病人、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如在外地工作等)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常住的县(市、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
“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医保报销,来拉开不同等级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王桢表露,“拉开的差距会比较大。”
医疗服务价格也会有差别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将实施不同起付标准。这意味着,市民到大医院看病会明显感到比社区贵。
王桢说,医保报销比例和价格拉开,会引导病人到基层就医,“不是说市民首诊或小病不能去大医院,而是去大医院看病成本将会增加。我们计划两三年内完成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试点工作。等到这个体系完善后,市民首诊去大医院甚至可能要全自费了。”
但时间表里,三批试点市县并没有包括杭州,这是因为杭州市民包含省市医保,情况比较复杂,试点时间相对偏后。
医疗资源下沉推行分级诊疗
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也很关键。《方案》指出,分级诊疗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深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主要措施是推动多点执业、提高基层医生待遇。
为了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杭州建立了省级、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市属医院每托管一家医院,市政府就给予每年100万元经费支持。
“分级诊疗还要加强转诊平台的建设。以后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信息完全打通,病人的病史、病历、诊治情况都可以共享。”王桢表示,将来还要给到基层就诊的病人优惠。比如,优先获得转入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服务,“信息平台打通后,基层医院就能知道大医院的床位情况。如果有床位,他们开出的住院单拿到大医院直接能用。”
●问答
社区“三缺”会影响新政推行吗
分级诊疗推行后,预计可能有大批病人分流到基层医院,社区医院的诊治压力明显变大。
扈峻峰表示,基层医疗还需要“练内功”,缺医生、缺床位、缺设备等问题都亟待解决,“现状就是医疗资源都是在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优质资源下沉能否落到实处很难说,而且现在全科医生非常难招。社区现有的医疗条件能否负担也存疑。”
关于这个问题,王桢表示,分级诊疗会逐步推行,病人增加有个过程,基层医疗资源、设备都会逐步跟上。通过多点执业、提高基层医生待遇,来解决基层医院的人才问题。
分级诊疗会不会沦为一种形式
杭州市属医院一位肛肠科主任表示,从一些地方总结出的经验来看,以明确的规定来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比如到大医院必须持有基层医院的“转诊证明”等,这些“硬规定”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基层医院一直没有吸引力,分级诊疗可能就会沦为一种形式。
“虽然没有办法建立一个明确的转诊标准化路径,但这次政策里列出了一些转诊标准。转诊平台完善后,病情都能共享,社区医生也能参与到大医院的诊治过程中。通过医保、医疗、价格手段,逐渐改变市民就医习惯后,分级诊疗还是能扎扎实实做起来的。”王桢说。
社区用药能像大医院一样自由吗
另外,病人还担心用药问题。一些市民表示,虽然目前的社区医院已多放开了二百多种药,但还是会有二三十种药的缺口,像肠营养剂,很多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用到,三级医院可以报销但社区不行,还有三代以上的抗生素,以及一些专科用药会受到限制。
对此王桢说,在不久的将来,社区药品将和大医院一样多,“一方面,我们会扩大基层药物的目录增加药品;另一方面,鼓励大医院多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随着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社区和大医院的药品基本会相同。但同种药品,在社区和大医院购买的医保报销比例将不同,从而来引导病人到基层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