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机构整合蕴藏医改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4-08-15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随着北京市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尘埃落定,北京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思路也随之浮出水面。日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医改将着重在规划调控、医疗资源疏解、医联体建设等方面发力,改革也将进一步向深水区迈进。
■医疗资源规划布局成首要任务
对于拥有2000余万常住人口的北京市来讲,资源规划尤其是医疗资源的布局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方来英说,机构调整之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将卫生规划和医药卫生协调职能合并,成立发展规划处,医疗资源的规划布局被列为首要任务。
北京市90%的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导致城市功能过度聚集。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市在中心城区之外、五环路周边规划了清河集团、北苑集团、酒仙桥集团、东坝集团等10个城市功能组团,并确定发展昌平、大兴等11个新城区,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
方来英表示,随着城市功能调整、范围扩大、中心城区人口逐步向外疏解,优质医疗资源也应调整布局,更好地适应市民的就医需求。“五环路内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严格控制政府举办医院向社会提供特需服务的数量和比例,把更多的增量交给社会资本来举办,社会资本办医也要遵循资源设置规划。”方来英说。
2013年年底,北京市在五环路周边地区初步规划了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环五环医疗服务带,推动城市发展和人口疏解。
方来英说,考虑到三级医院整体搬迁成本高、影响涉及面广、配套设施需求大、历史文化留存等因素,仅对极少部分医院实施整体搬迁,主要通过三级医院举办分院、提升扩大分院服务能力和规模、压缩中心城区院区规模等步骤,逐步实现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外疏解,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布局。
医联体建设也是北京市在资源布局调整中积极推行的举措。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市已组建23个医联体。方来英说,北京还将细化分级诊疗制度,比如通过医联体内部的挂号系统实现转诊优先,医院只有在满足医联体内部需求之后才能外放号源等。
■深水区的医改不“翻烧饼”
医药分开是北京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头戏。2012年7月1日,北京市首先在北京友谊医院试水医药分开改革,取消15%的药品加成,增收42元、60元、80元不等的医事服务费。当年,这一新政陆续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5家医院推开。
但2012年后的两年间,北京的医药分开改革却迎来了“闭关”期。北京的医药分开是不是收不抵支?试点医院是不是出现了药品价格洼地?两年来,这些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
对此,方来英表示,机构调整之后,北京医药分开还要继续推进,不存在“翻烧饼”的问题,医药分开改革单兵突进很难进行,要跟医保制度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结合起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但价格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北京调整了水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可能会缓一缓,要根据物价水平和老百姓的接受能力进行评判。”
方来英说,北京医疗卫生改革就像是下棋,不仅环环相扣,而且每一步都埋有伏笔。他举例说,北京试图构建一个平等的医务人员管理体系,这必然要推动医生电子执业注册,政府部门要“跳出大院长的职责,更多地强调行业管理职责”,才能为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打下基础,继而推进医疗责任险投险主体的改变。
北京市医生电子执业注册的改革设想还隐藏着另一条改革思路,即推进医师电子处方,继而取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房。“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之后,药房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社区医生开的药方能不能在零售药店取药?”方来英认为,紧接着的问题是医保要不要跟进零售药店的报销,如果跟进,医保如何依据电子处方进行支付。“所以要研究的另一项举措是医生电子签名,这就牵扯到全市统一的医生身份识别,必须进行电子注册。”
在此次机构调整中,北京市还把拟定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相关政策的工作职能放在医政处。“北京市很快将出台健康服务业实施意见,届时将允许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展开合作。”方来英说。
■突出全行业监管
位于北京市的60多家三级医院,分别隶属于军队、武警、大学、北京市、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如何把这些行政隶属关系复杂的大医院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对此,北京市提出的思路是突出强调全行业监管。
方来英说,此次机构调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成立了综合监督处,将原由法制监督处承担的公共卫生监督职能,原由康复医疗护理监管处承担的医疗监督职能,原由计生委有关处室承担的计生监督职能,原由卫生局办公室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管、保卫工作协调指导等职能,统一划归综合监督处。综合监督处统筹协调国家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委办局交办的与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保卫工作密切相关的法规制度落实情况,并通过对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机构依法执业、依法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力求实现对卫生计生行业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另外,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新的“三定”规定提出设立公众权益保障处,是此次机构调整的最大亮点。
方来英说,公众权益保障处要围绕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公众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和评价政府工作,增强公众对医疗卫生高技术、高风险、高难度特点与卫生工作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引导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和卫生计生工作者的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在出台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政策前,要认真开展公众咨询工作,充分吸纳民意。
方来英解释说,围绕公众权益保障,北京将通过机构改革,重塑包括公益性、群众满意度、质量水平等在内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管理的抓手。评价体系将体现两个特点,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强调对区(县)政府卫生工作的绩效评价;二是加强对医院的评价,建立淡化所有制结构的评价制度和体系。
■医疗资源规划布局成首要任务
对于拥有2000余万常住人口的北京市来讲,资源规划尤其是医疗资源的布局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方来英说,机构调整之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将卫生规划和医药卫生协调职能合并,成立发展规划处,医疗资源的规划布局被列为首要任务。
北京市90%的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导致城市功能过度聚集。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市在中心城区之外、五环路周边规划了清河集团、北苑集团、酒仙桥集团、东坝集团等10个城市功能组团,并确定发展昌平、大兴等11个新城区,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
方来英表示,随着城市功能调整、范围扩大、中心城区人口逐步向外疏解,优质医疗资源也应调整布局,更好地适应市民的就医需求。“五环路内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严格控制政府举办医院向社会提供特需服务的数量和比例,把更多的增量交给社会资本来举办,社会资本办医也要遵循资源设置规划。”方来英说。
2013年年底,北京市在五环路周边地区初步规划了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环五环医疗服务带,推动城市发展和人口疏解。
方来英说,考虑到三级医院整体搬迁成本高、影响涉及面广、配套设施需求大、历史文化留存等因素,仅对极少部分医院实施整体搬迁,主要通过三级医院举办分院、提升扩大分院服务能力和规模、压缩中心城区院区规模等步骤,逐步实现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外疏解,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布局。
医联体建设也是北京市在资源布局调整中积极推行的举措。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市已组建23个医联体。方来英说,北京还将细化分级诊疗制度,比如通过医联体内部的挂号系统实现转诊优先,医院只有在满足医联体内部需求之后才能外放号源等。
■深水区的医改不“翻烧饼”
医药分开是北京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头戏。2012年7月1日,北京市首先在北京友谊医院试水医药分开改革,取消15%的药品加成,增收42元、60元、80元不等的医事服务费。当年,这一新政陆续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5家医院推开。
但2012年后的两年间,北京的医药分开改革却迎来了“闭关”期。北京的医药分开是不是收不抵支?试点医院是不是出现了药品价格洼地?两年来,这些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
对此,方来英表示,机构调整之后,北京医药分开还要继续推进,不存在“翻烧饼”的问题,医药分开改革单兵突进很难进行,要跟医保制度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结合起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但价格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北京调整了水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可能会缓一缓,要根据物价水平和老百姓的接受能力进行评判。”
方来英说,北京医疗卫生改革就像是下棋,不仅环环相扣,而且每一步都埋有伏笔。他举例说,北京试图构建一个平等的医务人员管理体系,这必然要推动医生电子执业注册,政府部门要“跳出大院长的职责,更多地强调行业管理职责”,才能为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打下基础,继而推进医疗责任险投险主体的改变。
北京市医生电子执业注册的改革设想还隐藏着另一条改革思路,即推进医师电子处方,继而取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房。“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之后,药房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社区医生开的药方能不能在零售药店取药?”方来英认为,紧接着的问题是医保要不要跟进零售药店的报销,如果跟进,医保如何依据电子处方进行支付。“所以要研究的另一项举措是医生电子签名,这就牵扯到全市统一的医生身份识别,必须进行电子注册。”
在此次机构调整中,北京市还把拟定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相关政策的工作职能放在医政处。“北京市很快将出台健康服务业实施意见,届时将允许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展开合作。”方来英说。
■突出全行业监管
位于北京市的60多家三级医院,分别隶属于军队、武警、大学、北京市、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如何把这些行政隶属关系复杂的大医院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对此,北京市提出的思路是突出强调全行业监管。
方来英说,此次机构调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成立了综合监督处,将原由法制监督处承担的公共卫生监督职能,原由康复医疗护理监管处承担的医疗监督职能,原由计生委有关处室承担的计生监督职能,原由卫生局办公室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管、保卫工作协调指导等职能,统一划归综合监督处。综合监督处统筹协调国家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委办局交办的与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保卫工作密切相关的法规制度落实情况,并通过对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机构依法执业、依法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力求实现对卫生计生行业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另外,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新的“三定”规定提出设立公众权益保障处,是此次机构调整的最大亮点。
方来英说,公众权益保障处要围绕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公众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和评价政府工作,增强公众对医疗卫生高技术、高风险、高难度特点与卫生工作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引导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和卫生计生工作者的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在出台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政策前,要认真开展公众咨询工作,充分吸纳民意。
方来英解释说,围绕公众权益保障,北京将通过机构改革,重塑包括公益性、群众满意度、质量水平等在内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管理的抓手。评价体系将体现两个特点,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强调对区(县)政府卫生工作的绩效评价;二是加强对医院的评价,建立淡化所有制结构的评价制度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