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北京两周三医生倒下 六成曾连干36时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充满了悲伤的气氛:最近两周,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接连倒下了三名医生: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10月24日,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发现时已无呼吸,CT检查显示其脑干出血30毫升,宣武医院、天坛医院的专家会诊后认为预后极差,最好的结果就是植物人,昌医生今年只有42岁,现在仍然住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的骨肿瘤专家丁易在泰国参加亚太骨科年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  
  
  近年来,北京的医生猝死事件屡有发生。去年11月,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奇连续五天做手术抢救患者,做完最后一台手术,他感觉不舒服,准备回家休息,结果晕倒在家门口。从昏迷中醒来,王奇预感自己情况不好,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明天把我的手术停了吧!”半个月后,王奇因脑出血经抢救无效逝世,年仅49岁。2008年在全国多家医疗机构中进行的《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显示,近八成医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时;67%的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83%的医生称同事中有人患了癌症;37%的人周围有同事猝死。 
  
  很多人听闻医生特别是中青年医生突然离世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医生怎么也会猝死?”实际上,在健康面前,医务工作者并没有豁免权,他们的患病风险并不比普通人群低,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一群体精神紧张度高、压力大、体力活动少,伴随着医生自身年龄的增长,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也会让“医生”逐渐成为“病人”。无休息的学习,高强度的工作,纠结的医患关系……种种因素,也让很多医生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感到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投射到他们对子女择业的倾向上。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对北京、河北、广东、海南、云南、甘肃等11个省市的6000余位各层级的医师进行的执业状况调查问卷显示:近8成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近5成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甚至不少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恐惧和不安。很多目前的主力医生都非常担忧:在国外,学医的是最顶级的学生;但在国内,最优秀的高中生已经不愿意选择当医生了,“等到我们老的时候,给我们看病的医生还能信得过吗?”现在,不仅仅是下一代医生的来源堪忧,而是主力军也面临着过重的工作压力。 
  
  在得知丁易猝然离开后,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写了一篇文章缅怀他的学弟。田伟写道:我特别喜欢丁易大夫,喜欢他的善良,喜欢他的博学,喜欢他的天赋,喜欢他的热情,喜欢他总是对我说:“院长,我还得和您说说这件事。”以及之后的没完没了的说明。现在我真想说: 你别走,再来和我接着说吧,多长都没关系!据说烧伤科的张普柱医生突然辞世的时候,丁易医生说过:“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作为医院的明日之花,竟然就如此突然凋谢了。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