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走近德国医生

  2012年6月到8月,我赴德国巴符利亚州纽伦堡的KLINIKEN DR. ERLER骨科医院进修3个月。在德国,您能感受到以坚毅、认真为代表的德意志民族精神。进入医院前,所有人先经由地下室更换全身服装,出现在工作区域时大家已经是整齐划一的白T恤、白裤子和白大褂,一群医生匆匆走过时煞是好看。德国医生客观、守时是最突出的体现,6:55空无一人的晨会会议室,7:00已经坐满,交班结束大家起立时不约而同的动作堪比军队。我主要谈谈在德国进修让我体会最深的几点。 

  手术器械精良 绝不“将就” 

  国外手术器械非常精良,做一个常规PLIF手术器械就可以摆满7~8个器械桌。单手术刀就几种式样,切不同的组织或是不同个体的同种组织,会选择不同的型号。骨科常用的骨凿也是不同厚度、宽度、弧度的型号一应俱全,在使用时会慎重选择,绝不将就。术中各种类型的拉钩系统是德式手术主要特色之一,无论是颈前路、胸腰前方侧前方和常规的腰椎后入路,均有设计合理、固定牢靠、暴露充分的自动拉钩系统,在不需要任何一个助手人工扶持的情况下提供给术者一个清晰、稳定、持久、安全的操作条件。在这种利用工具的风格下,国外进修医生的主要难点在于摆脱国内那种“将就”的作风,要不厌其烦地细心观察他们如何选择和利用工具,这些不仅能规范我们的手术,甚至会给您带来改良国内手术器械的灵感。 

  团队配合高效 摆脱冗长的接台程序 

  工具再精良也离不开利用工具的人,在国外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习欧美医疗系统严谨的管理和团结的团队配合。 

  每间手术室都与麻醉室、洗手室、护士工作兼转出通道室相联。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师己在麻醉室安排好了患者,器械护士已经将手术需要的无菌物品准备好,医生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摆放体位,定位后手术立即开始。上一台手术接近尾声时,麻醉师已经把下一个患者接进麻醉室插好了管、置好了深静脉,一切就绪,手术一结束,原本似乎安静的巡回护士、麻醉师和清洁工们马上活跃起来,麻醉拔管时间非常迅速,基本上是贴好切口敷贴,翻身到运输床上的同时,气管插管已经拔掉了,病人已经平稳地清醒了。所以所谓的手术衔接时间,如果除去打扫和消毒的5分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交班一气呵成 没一句废话 

  由于国家医疗资质的设置差异,进修医生应尽快了解所赴国家科室人员配置状况。例如,德国采用三级医生制度,由上到下分别为:主任、主诊医生和普通医生。主诊医生已经是独挡一面,各有所长,普通医生的轮转期限为5~6年,除了骨科各专业外还包括ICU和康复,值班一次就是一周,观察处理所有病人的病情变化。医生们一大早就会在办公室电脑前整理交班材料,交班一气呵成,听起来感觉像准备了好几个月的稿子,上级医生的点评也是简短精悍,直切要害,除了极少数病人从外院带来的X线片外,所有影像资料均是实时由汇报者在叙述的同时操纵电脑,经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每个需要审视的MRI和CT的层面均动态展示,随时进行必要的细节放大。国内医生赴德进修就非常有必要掌握一些必备的英文和德文专业方面的书面和口头交流,否则会造成互动的缺乏,影响学习效果。 

  操作如同流水线 有明确的规范 

  在技术交流方面,应力排国内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干扰,例如国内医生喜好追求所谓“个人技术”,但在国外,手术操作有明确的规范,就像一条流水线,生产出的是标准件。一个科室的医生从主任到主诊医生,到下面的普通医生,乃至因此影响的咱们来自中国的访问医生,每一步的基本操作都似出自同一双手,要理解的是,在西方工业文化传承下的现代西方医学,团队中不断无保留沟通改进后的“规范”,恰恰是有效地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关键,非常值得我国学习。 

  生活感悟: 

  在德国每天需要很早起床,坐长时间的公交和电车来到医院,要克服生活上不便,尽量在超市购获必需的食物。同时,不要放弃晚上的时间,白天积累的大量照片、备忘录音要利用此时认真整理并记录心得。相信只要大家刻苦努力,赴外学习虽然是艰苦的,但一定会给您带来巨大的收获。 
  
   (作者为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医师)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