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会群诉中国医师协会案 医生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5-01-19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2015年1月12日,记者柴会群诉中国医师协会、央视王志安、律师邓利强侵权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起因于中国医师协会网站转载并刊登了3篇涉及柴会群的文章,质疑柴在“产妇被缝肛门”和“走廊医生”等报道中犯了低级错误,炮制虚假新闻。据此,柴的律师认为,这些文章和言论损害了柴会群的名誉权。庭审结束后,法院宣布择期继续审理。
医生们关注这场官司吗?他们的关注点在哪?如何看待媒体的监督和公众对自己的批评?本版邀请医生朋友谈谈看法。
媒体监督须遵守规则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医师卫燕: 我一直在默默关注相关事件的进展。之所以是默默地关注,是因为与绝大多数医护人员一样,繁重的日常工作以及长年累月面对疾苦状态造成的身心疲惫,使得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之余,不愿再开口辩白。作为近年来社会的焦点,医护人员在听到歪曲事实的报道时,看到在救死扶伤的场所同道倒在血泊中,目睹医学院的毕业生纷纷远离医院,在听到家长们不约而同地劝告孩子不选择医疗护理专业时,内心的煎熬以及对中国未来医疗状况的忧虑很难向别人说清楚。
恰恰也是在今天,2015年1月14日,我读到了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给穆斯林兄弟的公开信。这封信不仅令我感动,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很希望大家——作为负责任的公民,能够认真读一读这封公开信。其中说到:“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不幸之上。这既不符合基督教,也不符合犹太教,也不符合穆斯林的教义。这只是自私,这种自私把我们的社会和地球带入了深渊。这才是我们要面对的事情。”借用吕克贝松的话来结束我的感受:“把握住权力,用规则来游戏。用民主的方式把握住权力,帮助所有的兄弟。”
欢迎真实、尊重科学的监督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教授张承宗: 不可否认医疗界存在很多问题,欢迎媒体的监督。监督使医疗界的行为更加规范,有利于推动医改进程。但不能因为医疗界有诸多问题,虚假不实的医疗报道就有存在的合理性,这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我认为,职业道德对于记者如同医德对于医生,一样重要。记者不可以为了吸引眼球捕风捉影,随意发挥。错了就是错了,知错认错,消除影响。如果错了却不认错,还强词夺理、文过饰非,则令人反感。另外,欢迎对医务界提出批评,揭发不良现象,但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出于善意地引导,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是医生的问题还是政策、体制或官员领导的问题,而不能打击一大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王小沙: 其实遇到与医疗相关的新闻,记者咨询一下相关领域的专家,听听专业人员的意见看法,并不是一件难事。毕竟医学是严谨的科学,分科之细、发展之快,连医生之间都有隔专业如隔山的感觉,更何况不是学医出身的记者。
公众人物批评不应以偏概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宫大鑫: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社会监督,善意批评和合理建议值得提倡,但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先入为主的言论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从网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言论并不鲜见。
例如,演员孙海英曾发微博:“西医是一八三五年由基督徒带进中国的。可现在的医院完全不能同那时的医院相提并论;现在的医院完了!医务人员不学无术,胡搅蛮缠,毫无爱心,无人能管。上帝开创的医病救人的医院,成了流氓无赖集聚的场所,成了混世魔王的乐园!”此条微博被转发上万次,足见杀伤力之大。可是这位公众人物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用职业和行业来划分每个人的道德水平,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去年广东卫视知名主持人王牧笛陪女友去打点滴,因为护士连扎四针才找准血管,便发微博称“我也想拿刀砍人”。后因舆论反映强烈,才以王牧笛道歉收场。
孙海英、王牧笛都是公众人物,且在微博上实名认证,他们发表的缺乏正确价值观、是非观的言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觑。应有监督机制对这些人的不当言辞进行监督,必要时予以惩戒,否则他们随便说话的杀伤力太大了。
这场官司会带来深远影响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张玉琪: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官司的意义已超出事件本身,可能会为近年来沸沸扬扬的医患故事结个善果。究竟媒体、医生、患者之间需要构建基于道德的自觉关系,还是基于法律的制约关系?也许二者都不可或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张海澄: 高度关注这次诉讼。一直以来,相对于处于舆论监督强势地位的传统媒体,医护是弱势。这场官司将有助于推动媒体从业人员反思,推动建立媒体监督机制。试想,如果媒体从业人员拒绝监督,将批评意见视为对记者的打压,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失控状态?正如医护当中有害群之马一样,记者中间也会有害群之马,这些害群之马损害的是整个行业和社会风气。
希望大家维护行业声誉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施琳玲:这起事件正从追责虚假报道向媒体该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转变,但对医生群体来说更实际层面的是行业声誉维护问题。
在以前较长一段时间里,形象与声誉并没有受到医院管理者、医生们的足够重视,认为那是公共资源,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但是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医患关系蒙上阴影,而那些阴影与一些缺乏理性的报道不无关系,频繁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从某种程度上也与此有关系。为此,不少医生开始反思,有些医生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发声,这至少在舆论传播中避免总是处于被动。
柴会群状告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侵权案的起因是,中国医师协会举报柴会群在数篇涉医报道中存在虚构事实的情况。在我看来,举报本身就有重要意义——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即医生如再遭遇涉医虚假报道,不应再沉默。
医生们关注这场官司吗?他们的关注点在哪?如何看待媒体的监督和公众对自己的批评?本版邀请医生朋友谈谈看法。
媒体监督须遵守规则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医师卫燕: 我一直在默默关注相关事件的进展。之所以是默默地关注,是因为与绝大多数医护人员一样,繁重的日常工作以及长年累月面对疾苦状态造成的身心疲惫,使得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之余,不愿再开口辩白。作为近年来社会的焦点,医护人员在听到歪曲事实的报道时,看到在救死扶伤的场所同道倒在血泊中,目睹医学院的毕业生纷纷远离医院,在听到家长们不约而同地劝告孩子不选择医疗护理专业时,内心的煎熬以及对中国未来医疗状况的忧虑很难向别人说清楚。
恰恰也是在今天,2015年1月14日,我读到了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给穆斯林兄弟的公开信。这封信不仅令我感动,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很希望大家——作为负责任的公民,能够认真读一读这封公开信。其中说到:“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不幸之上。这既不符合基督教,也不符合犹太教,也不符合穆斯林的教义。这只是自私,这种自私把我们的社会和地球带入了深渊。这才是我们要面对的事情。”借用吕克贝松的话来结束我的感受:“把握住权力,用规则来游戏。用民主的方式把握住权力,帮助所有的兄弟。”
欢迎真实、尊重科学的监督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教授张承宗: 不可否认医疗界存在很多问题,欢迎媒体的监督。监督使医疗界的行为更加规范,有利于推动医改进程。但不能因为医疗界有诸多问题,虚假不实的医疗报道就有存在的合理性,这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我认为,职业道德对于记者如同医德对于医生,一样重要。记者不可以为了吸引眼球捕风捉影,随意发挥。错了就是错了,知错认错,消除影响。如果错了却不认错,还强词夺理、文过饰非,则令人反感。另外,欢迎对医务界提出批评,揭发不良现象,但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出于善意地引导,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是医生的问题还是政策、体制或官员领导的问题,而不能打击一大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王小沙: 其实遇到与医疗相关的新闻,记者咨询一下相关领域的专家,听听专业人员的意见看法,并不是一件难事。毕竟医学是严谨的科学,分科之细、发展之快,连医生之间都有隔专业如隔山的感觉,更何况不是学医出身的记者。
公众人物批评不应以偏概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宫大鑫: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社会监督,善意批评和合理建议值得提倡,但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先入为主的言论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从网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言论并不鲜见。
例如,演员孙海英曾发微博:“西医是一八三五年由基督徒带进中国的。可现在的医院完全不能同那时的医院相提并论;现在的医院完了!医务人员不学无术,胡搅蛮缠,毫无爱心,无人能管。上帝开创的医病救人的医院,成了流氓无赖集聚的场所,成了混世魔王的乐园!”此条微博被转发上万次,足见杀伤力之大。可是这位公众人物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用职业和行业来划分每个人的道德水平,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去年广东卫视知名主持人王牧笛陪女友去打点滴,因为护士连扎四针才找准血管,便发微博称“我也想拿刀砍人”。后因舆论反映强烈,才以王牧笛道歉收场。
孙海英、王牧笛都是公众人物,且在微博上实名认证,他们发表的缺乏正确价值观、是非观的言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觑。应有监督机制对这些人的不当言辞进行监督,必要时予以惩戒,否则他们随便说话的杀伤力太大了。
这场官司会带来深远影响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张玉琪: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官司的意义已超出事件本身,可能会为近年来沸沸扬扬的医患故事结个善果。究竟媒体、医生、患者之间需要构建基于道德的自觉关系,还是基于法律的制约关系?也许二者都不可或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张海澄: 高度关注这次诉讼。一直以来,相对于处于舆论监督强势地位的传统媒体,医护是弱势。这场官司将有助于推动媒体从业人员反思,推动建立媒体监督机制。试想,如果媒体从业人员拒绝监督,将批评意见视为对记者的打压,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失控状态?正如医护当中有害群之马一样,记者中间也会有害群之马,这些害群之马损害的是整个行业和社会风气。
希望大家维护行业声誉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施琳玲:这起事件正从追责虚假报道向媒体该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转变,但对医生群体来说更实际层面的是行业声誉维护问题。
在以前较长一段时间里,形象与声誉并没有受到医院管理者、医生们的足够重视,认为那是公共资源,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但是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医患关系蒙上阴影,而那些阴影与一些缺乏理性的报道不无关系,频繁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从某种程度上也与此有关系。为此,不少医生开始反思,有些医生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发声,这至少在舆论传播中避免总是处于被动。
柴会群状告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侵权案的起因是,中国医师协会举报柴会群在数篇涉医报道中存在虚构事实的情况。在我看来,举报本身就有重要意义——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即医生如再遭遇涉医虚假报道,不应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