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非常累”医生怎么想
发布时间:2015-02-16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人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八成人没有双休日的概念;超九成人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近五成人感觉“非常累”。多数单位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分得很开,但医生没有;很多单位休假有保证,但医生没有。医生更像一只陀螺,转个不停,工作是重心。也因此很多医生陷入过“家里有情况或身体出问题医院又需要自己时怎么办”的两难选择。现实情况是,医生多会无怨无悔地选择为患者服务。
“牺牲自己的时间”
北京地坛医院 陈明莲
我院神经外科冯恩山医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两张图片和一段文字。画面是一名男医生身穿短袖灰色刷手服,赤脚躺在一个乒乓球台子上,后面墙上的挂钟显示7∶40,墙上还有人体解剖图、人体神经分布图。两张图角度不同,内容一样。文字是这样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通宵急诊手术,医生办公室。”随后,不少同事、朋友关切地回复:“盖上点儿,小心着凉!”不少同事点赞、送花。对于大家的关心和赞扬,冯大夫发出慨叹:“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如何平衡?”
2014年12月13日是星期六。凌晨3时24分北京地坛医院消化科小林大夫(网名)在微信中发了这样的消息:“刚入睡,又被电话吵醒。平均一小时一次的仰卧起坐。”对第二天早上同事“辛苦啦”的回复,他继续写道:“今天还要出门诊。我们都是下周六、周日的夜班,继续白天的门诊。”经了解,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避免好不容易周六、周日轮到休息的同事,再从家里赶到医院上班。
其实,每位医生都有这样的困惑,白班、夜班颠三倒四,生活作息极不规律,病房、门诊两边都要照应,临床、科研哪边都不能放弃,专业职称、教学职称哪个都不能落下,因此,从当初的本科五年就比别的专业多学了一年,工作以后住院医苦逼的命运,把瘦子整成胖子(压力性肥胖)、胖子练成瘦子,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后来硕士、博士不念就意味着晋职称的砝码不够重;在医疗工作中,他们又要拼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控制费用增长,完成这指标那绩效。可面对一个个渴望健康的病人、特别是危重病患急需抢救时,他们总以牺牲自己健康、付出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作为代价,去抢救他人的生命,去换取他人的健康。冯恩山医生发出“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如何平衡”的疑问,他自己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牺牲自己的时间、付出自己的健康。因为在地坛医院神经外科,“24小时全天候医生”的绰号就是同事送给他的。医生,面对将生命托付给自己的患者,他们选择的答案就是这样。
聪明的读者,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给医生松绑、还他们的时间给家人、还他们时间去健身、还他们时间去旅行?谢谢各位智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医生会感谢你,患者也会感谢你,因为医生有了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才能造福更多患者。
“尽己所能减压”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刘瑞清
对于医生而言,下夜班之后,内科系统的医生要早交班,三级医生查房甚至是教学查房,之后必须要完成查房记录,有更改的医嘱要仔细核对后下达,一忙一上午。手术科室更是超负荷运转:就像我们医院的产科,一晚上急诊剖宫产加阴道分娩十几例是常有的事,有时达到20例;妇科医生下夜班后还必须完成所管床位的相关手术,手术结束时往往已是中午或下午了。而二线、三线医生节假日也要查房,即使是晚上,不管是刚刚睡下还是已经熟睡,只要电话铃一响,都义无反顾地直奔医院投入抢救。
这样的工作状态,如果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进行合理的放松和调节,人是会崩溃的。近年来,多家医院的医生英年早逝,令人扼腕。除此极端情况外,在工作需要与家庭需要相冲突的时候挺身而出选择工作,是医生无奈的选择,但这绝不应该是全社会讴歌、颂扬进而道德绑架、所有人都去效仿的行为。无私奉献应是自愿的,而不是被要求的。一名医生的成长历程,需要个人的努力,需要家人的帮助,更需要体制上的保证。
我认为,改变现状需要增加编制配给,培养人才梯队,合理安排一线、二线、三线工作,每一个级别都有轮替的余地,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随时都会有人顶替上来。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医生忙碌过后有真正生活的时间,而不是草草填饱肚子、睡一觉,再去迎接下一次值班。
虽然我也同样不能休年假,不能有双休日,夜晚不定时被叫到班上抢救,但仍然期待体制的真正转变;我也将在新的一年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己所能改变模式,合理搭配科内人员,让梯队有序运转,人尽其才,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医者仁心,医生要是成为工作机器,怎么可能还有精力传递温暖的服务呢?
“愿病人能回家过年”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廖光华 董 兰
2015年1月26早上7时半,心外科医生罗勇上班刚出家门不久,就不慎跌倒,扭伤左脚踝。他心里清楚,如果给爱人打电话必会阻止他上班。可当天是星期一,作为科主任,科里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且上午安排了手术,下午还有专家门诊……想到这些,他忍痛选择了坚持。
到科室后,骨科同事看过认为左踝严重扭伤,最好制动,休息一周以上,以免留下后遗症。此时离春节还有10多天,10多位病人等待手术。科里病人和家属得知其受伤,也纷纷赶到办公室看望他。有的拿来家里珍藏多年的药酒,有的说给他介绍最有名的骨科医师……病人的关心让他感动,也让他进退两难,因为他从病人和家属的眼里看到真诚也看出了焦虑。临近年关,大家都想在春节前做完手术与家人团团圆圆过个好年!想到这些,罗勇请骨科医师做了简单的局部固定后在病房坚持上班,下午的专家门诊改在了病房。
晚上回到家,爱人心痛的同时也抱怨道:“平时上班忙,下班没准点,有时因为抢救病人几天都不回家,家里所有大小内外的事情都是我一手操办。一句话——上班充英雄,回家当狗熊。当他的家属除了心痛、担心就是委屈。”
像罗勇这样的医生不在少数。我院乳腺外科医生吴剑常年被颈椎病折磨,可是经常连台手术一做就是七八个小时甚至达到10个小时,一天下来脖子疼得几乎撑不起头。
其实,医生们怎么会不懂得珍惜身体、保护健康,但是每每面临选择时,医生的本能让他们推翻所有对自己的关怀。病房还有那么多病人等着手术,而且有的病人如果不马上手术还有生命危险;还有不少病人是从外地来的,多等一天就意味着多增加一天的生活成本。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就选择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当病人及其家属对你充满了信任与期待,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你的时候,你又怎能说“不”呢!
要让医生们做到安心休息、减少工作量真的很难,因为他们总是无法拒绝那一双双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眼神。
“牺牲自己的时间”
北京地坛医院 陈明莲
我院神经外科冯恩山医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两张图片和一段文字。画面是一名男医生身穿短袖灰色刷手服,赤脚躺在一个乒乓球台子上,后面墙上的挂钟显示7∶40,墙上还有人体解剖图、人体神经分布图。两张图角度不同,内容一样。文字是这样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通宵急诊手术,医生办公室。”随后,不少同事、朋友关切地回复:“盖上点儿,小心着凉!”不少同事点赞、送花。对于大家的关心和赞扬,冯大夫发出慨叹:“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如何平衡?”
2014年12月13日是星期六。凌晨3时24分北京地坛医院消化科小林大夫(网名)在微信中发了这样的消息:“刚入睡,又被电话吵醒。平均一小时一次的仰卧起坐。”对第二天早上同事“辛苦啦”的回复,他继续写道:“今天还要出门诊。我们都是下周六、周日的夜班,继续白天的门诊。”经了解,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避免好不容易周六、周日轮到休息的同事,再从家里赶到医院上班。
其实,每位医生都有这样的困惑,白班、夜班颠三倒四,生活作息极不规律,病房、门诊两边都要照应,临床、科研哪边都不能放弃,专业职称、教学职称哪个都不能落下,因此,从当初的本科五年就比别的专业多学了一年,工作以后住院医苦逼的命运,把瘦子整成胖子(压力性肥胖)、胖子练成瘦子,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后来硕士、博士不念就意味着晋职称的砝码不够重;在医疗工作中,他们又要拼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控制费用增长,完成这指标那绩效。可面对一个个渴望健康的病人、特别是危重病患急需抢救时,他们总以牺牲自己健康、付出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作为代价,去抢救他人的生命,去换取他人的健康。冯恩山医生发出“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如何平衡”的疑问,他自己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牺牲自己的时间、付出自己的健康。因为在地坛医院神经外科,“24小时全天候医生”的绰号就是同事送给他的。医生,面对将生命托付给自己的患者,他们选择的答案就是这样。
聪明的读者,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给医生松绑、还他们的时间给家人、还他们时间去健身、还他们时间去旅行?谢谢各位智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医生会感谢你,患者也会感谢你,因为医生有了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才能造福更多患者。
“尽己所能减压”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刘瑞清
对于医生而言,下夜班之后,内科系统的医生要早交班,三级医生查房甚至是教学查房,之后必须要完成查房记录,有更改的医嘱要仔细核对后下达,一忙一上午。手术科室更是超负荷运转:就像我们医院的产科,一晚上急诊剖宫产加阴道分娩十几例是常有的事,有时达到20例;妇科医生下夜班后还必须完成所管床位的相关手术,手术结束时往往已是中午或下午了。而二线、三线医生节假日也要查房,即使是晚上,不管是刚刚睡下还是已经熟睡,只要电话铃一响,都义无反顾地直奔医院投入抢救。
这样的工作状态,如果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进行合理的放松和调节,人是会崩溃的。近年来,多家医院的医生英年早逝,令人扼腕。除此极端情况外,在工作需要与家庭需要相冲突的时候挺身而出选择工作,是医生无奈的选择,但这绝不应该是全社会讴歌、颂扬进而道德绑架、所有人都去效仿的行为。无私奉献应是自愿的,而不是被要求的。一名医生的成长历程,需要个人的努力,需要家人的帮助,更需要体制上的保证。
我认为,改变现状需要增加编制配给,培养人才梯队,合理安排一线、二线、三线工作,每一个级别都有轮替的余地,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随时都会有人顶替上来。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医生忙碌过后有真正生活的时间,而不是草草填饱肚子、睡一觉,再去迎接下一次值班。
虽然我也同样不能休年假,不能有双休日,夜晚不定时被叫到班上抢救,但仍然期待体制的真正转变;我也将在新的一年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己所能改变模式,合理搭配科内人员,让梯队有序运转,人尽其才,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医者仁心,医生要是成为工作机器,怎么可能还有精力传递温暖的服务呢?
“愿病人能回家过年”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廖光华 董 兰
2015年1月26早上7时半,心外科医生罗勇上班刚出家门不久,就不慎跌倒,扭伤左脚踝。他心里清楚,如果给爱人打电话必会阻止他上班。可当天是星期一,作为科主任,科里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且上午安排了手术,下午还有专家门诊……想到这些,他忍痛选择了坚持。
到科室后,骨科同事看过认为左踝严重扭伤,最好制动,休息一周以上,以免留下后遗症。此时离春节还有10多天,10多位病人等待手术。科里病人和家属得知其受伤,也纷纷赶到办公室看望他。有的拿来家里珍藏多年的药酒,有的说给他介绍最有名的骨科医师……病人的关心让他感动,也让他进退两难,因为他从病人和家属的眼里看到真诚也看出了焦虑。临近年关,大家都想在春节前做完手术与家人团团圆圆过个好年!想到这些,罗勇请骨科医师做了简单的局部固定后在病房坚持上班,下午的专家门诊改在了病房。
晚上回到家,爱人心痛的同时也抱怨道:“平时上班忙,下班没准点,有时因为抢救病人几天都不回家,家里所有大小内外的事情都是我一手操办。一句话——上班充英雄,回家当狗熊。当他的家属除了心痛、担心就是委屈。”
像罗勇这样的医生不在少数。我院乳腺外科医生吴剑常年被颈椎病折磨,可是经常连台手术一做就是七八个小时甚至达到10个小时,一天下来脖子疼得几乎撑不起头。
其实,医生们怎么会不懂得珍惜身体、保护健康,但是每每面临选择时,医生的本能让他们推翻所有对自己的关怀。病房还有那么多病人等着手术,而且有的病人如果不马上手术还有生命危险;还有不少病人是从外地来的,多等一天就意味着多增加一天的生活成本。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就选择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当病人及其家属对你充满了信任与期待,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你的时候,你又怎能说“不”呢!
要让医生们做到安心休息、减少工作量真的很难,因为他们总是无法拒绝那一双双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