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那些深入骨髓的难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事司委托,近日,健康报社携手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在沪举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研讨会”,医疗、财政、医保等管理者及理论界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研讨。本期我们就详尽呈现与会官员和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和思考与建议。 

  医院收入差距越大 

  改革难度越大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现行薪酬制度存在多年,且大环境仍处于改革和调整期,有些措施虽然在理论上成立且看上去可行,但在当下,执行起来可能要采取更加柔和变通的方式。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吴正一提到,现在上海公立医院的情况是,哪个医院收入差距越大,哪个医院改革难度越大,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对公立医院来说,不得不承认在此项改革之前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多年来不同医院之间,同一个医院不同科室之间,薪酬实际上存在很大差距。收入差距不能一下子改变,如果触动了的话,可能对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对此,吴正一的建议是,在保基数、稳增长基础上稳步推进,当推进到一定程度后,各医院间的差距缩小了、医院内部间差距也缩小了,再参照其他事业单位工资线改革,推出一个全市薪酬水平,可能比较容易。就吴正一所在的医院来讲,他们保留了原来医务人员的基数,仅调整了分配方式,并对增量部分,做了限高托底。 

  编辑部在2014年赴各地一线调研的时候,很多公立医院管理者就已经谈到了这一问题。广东一家运用美国RBRVS工具进行绩效改革多年的医院副院长曾表示,该院薪酬改革多年来顺利稳步推行的最主要原因,是坚持增量改革,且差距不太大,在不触动大家已有利益的前提下,再调节。 

  事实上,不仅是医院个体,即便是一个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在薪酬改革中也对“差距”二字谨慎对待。以上海为例,申康医院管理中心在推进薪酬改革的方案中有6个字非常重要:保基数、稳增长。在一些专家看来,正是因为保基数和稳增长,目前上海的公立医院并没有参照其他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如果现在就走这一步的话,那么上海医务人员改革的积极性肯定会下降。 

  相比较医院内部差距的调节,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的收入差距如何调整,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上海市财政局社保处副处长杜云峰强调,医院现在收入差距太大了,尤其是产科、儿科等专科医院与一些比较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相比,差距相当大。对于怎样避免这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杜云峰站在财政部门的角度认为,财政能够起到纠偏作用,也就是说财政跟医保联动,平衡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而不是任由某些收入低的医疗机构萎缩。 

  此外,行业系统收入如何避免失衡也需要仔细斟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医改办主任付晨特别指出,要避免基层与区级医院、三级医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过去的创收分配 

  少一个工资总额核定 

  “过去的创收分配缺少一个工资总额核定,没有一个有效调控的标准,其政策导向是刺激创收,容易造成过度医疗,所以老百姓往往对费用极度不满意”,付晨说。 

  在总额核定问题上,上海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各位顶层设计者们,有着一样的默契。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郭永谨指出,上海的改革不仅仅是改分配制度,也要跟内部绩效考核结合起来,要求医院建立一套全新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然后根据此体系建立相配套的分配制度,根据考核的结果来进行分配。同时这项改革上面有一个帽子,就是我们给每家医院核定一个工资总额。每家医院能够分配的总额,是由申康中心按照市财政、人保局的要求进行总额核定。同时,申康中心实行了严格的双控双降,严格核定工资总额预算,医院不得突破。同步推进审计,对医务人员每年核定的工资总额的实际发放情况,进行严格审计,而且把总额控制情况纳入院长绩效考核。 

  据了解,申康下属的医院在改革第一年的时候,院长绩效考核中有6家医院因为双控双降不通过,6家医院降等。所以,从2013年开始,大家都有意识严格执行,没有一家医院突破。 

  如何进行总额核定,付晨说,希望通过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新型分配模式,也就是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按绩效分配的新模式,确定科学而明确的核定依据,按绩效来提取分配总额,通过工作量和成本、绩效来决定分配,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政策导向,使得医院的行为能够更加合理,老百姓能够从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收费合理和规范的医疗服务,发挥薪酬制度改革对于整个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推动作用。 

  郭永谨也特别强调,此项改革的难点在于,因为有了工资总额核定,所以在改革中并不是所有的收入分配都是提升的,有很多科室的收入分配是持平或者下降的,所以改革压力实际上非常大。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教授提醒,如果整个公立医疗机构按总额预算,那么工资总额肯定需要每年进行测定。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