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发展需要捏指成拳
发布时间:2015-05-05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这是我的新办公室,窗外不远处就是甬江。”已从事临床病理诊断20多年的俞文英主任医师眼里满是欣喜。时隔3年4个月,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从暂时过渡的原慈城保黎医院住院部正式迁入了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环城北路东段685号的新大楼。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是由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建设的全国首家区域性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它整合了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宁波市妇儿医院、宁波市中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的病理资源,实行集约化运作,为宁波市14家医院提供病理服务,力争覆盖全市。该中心是自收自支单位,现有86个编制。
与过去不同的是,该中心在这6家医院设立分中心,配备高年资医师完成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同时收集各类病理标本。这些病理标本被装入统一的塑胶瓶,由物流车从各大医院运送到中心。从联网的各家医院医生开出病理申请单起,中心电脑通过每个标本瓶内安装的射频识别器,便可以实时监控病理标本的采集、运输、制片、读片和报告等全过程,并据此统筹安排人员与设备。切片的病理诊断报告由宁波、上海的病理专家三级阅片并电子签名后,各大医院在医生工作站就可实时共享。
在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成立之前,宁波市病理诊断力量整体薄弱,但投入重复、效率低。这不仅是宁波市各家医院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全国性难题。业内有关人士称,宁波市有30家县级及以上医院都设有病理科,大家各自为政的结果是给患者带来一大困惑——病理诊断报告文本一家医院一个样,换家医院看病,还得再来一次取样,做一次病理诊断。另一方面,由于医院投入不足,宁波在相关的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细胞病理等先进病理诊断技术上均较为落后。
该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杜祥说,区域病理中心实现了集约化运作,这是临床病理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年有6万多个病例标本,而宁波市病理中心一年已有30万个病例标本,这么庞大的数字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在这里,10年难见一例的罕见病例也能见到,这就是捏指成拳的效果。因此,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显现了三方面效应——
1. 提质:病理诊断实现从“常规武器”向“尖端武器”跨越。过去很多新技术由于标本量不足和人手紧无法开展,患者只能拿着病理标本跑到上海、杭州去做。现在,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技术相结合的诊断平台用一年多的时间即建成,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与国内外同步的诊断技术。
2. 增效:设备利用率提高,病理诊断力量有效集中。如今该中心平均每天完成的病理诊断例数是整合前各家医院总和的1.45倍。
3.提速:组织病理出报告时间平均4.7天,内镜小标本等出报告时间平均2.4天,冰冻快切出报告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比整合前分别提前3.1天、1.2 天、10分钟。
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仁元告诉记者,成立区域病理中心符合医改精神,是宁波市近年推出的六项主要医改举措之一。该中心接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托管,并挂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波中心,目前来看成效明显。借鉴这一模式,宁波还将实行多种尝试,以县、市、区为单位,依托县医院组建区域病理中心,鼓励优质资源和优质人员“双下沉”,让病理不拖医疗发展的后腿。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是由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建设的全国首家区域性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它整合了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宁波市妇儿医院、宁波市中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的病理资源,实行集约化运作,为宁波市14家医院提供病理服务,力争覆盖全市。该中心是自收自支单位,现有86个编制。
与过去不同的是,该中心在这6家医院设立分中心,配备高年资医师完成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同时收集各类病理标本。这些病理标本被装入统一的塑胶瓶,由物流车从各大医院运送到中心。从联网的各家医院医生开出病理申请单起,中心电脑通过每个标本瓶内安装的射频识别器,便可以实时监控病理标本的采集、运输、制片、读片和报告等全过程,并据此统筹安排人员与设备。切片的病理诊断报告由宁波、上海的病理专家三级阅片并电子签名后,各大医院在医生工作站就可实时共享。
在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成立之前,宁波市病理诊断力量整体薄弱,但投入重复、效率低。这不仅是宁波市各家医院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全国性难题。业内有关人士称,宁波市有30家县级及以上医院都设有病理科,大家各自为政的结果是给患者带来一大困惑——病理诊断报告文本一家医院一个样,换家医院看病,还得再来一次取样,做一次病理诊断。另一方面,由于医院投入不足,宁波在相关的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细胞病理等先进病理诊断技术上均较为落后。
该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杜祥说,区域病理中心实现了集约化运作,这是临床病理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年有6万多个病例标本,而宁波市病理中心一年已有30万个病例标本,这么庞大的数字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在这里,10年难见一例的罕见病例也能见到,这就是捏指成拳的效果。因此,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显现了三方面效应——
1. 提质:病理诊断实现从“常规武器”向“尖端武器”跨越。过去很多新技术由于标本量不足和人手紧无法开展,患者只能拿着病理标本跑到上海、杭州去做。现在,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技术相结合的诊断平台用一年多的时间即建成,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与国内外同步的诊断技术。
2. 增效:设备利用率提高,病理诊断力量有效集中。如今该中心平均每天完成的病理诊断例数是整合前各家医院总和的1.45倍。
3.提速:组织病理出报告时间平均4.7天,内镜小标本等出报告时间平均2.4天,冰冻快切出报告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比整合前分别提前3.1天、1.2 天、10分钟。
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仁元告诉记者,成立区域病理中心符合医改精神,是宁波市近年推出的六项主要医改举措之一。该中心接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托管,并挂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波中心,目前来看成效明显。借鉴这一模式,宁波还将实行多种尝试,以县、市、区为单位,依托县医院组建区域病理中心,鼓励优质资源和优质人员“双下沉”,让病理不拖医疗发展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