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养老照护和医养结合需求强烈

  5月15日是第22个国际家庭日,主题是“重视家庭建设,促进家庭健康”。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指出,我国家庭发展存在7个特点:家庭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明显;城乡养老照护和医养结合需求较大;父亲在照料和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角色陪伴、教育不足;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状况总体好于非计划生育家庭;流动家庭与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和功能差异明显。2014年10月~2015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家庭追踪调查。《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依据此次调查编写而成。  
  
  六成老年人确诊慢性病 

  智能终端有助综合养老服务 

  据悉,本次家庭追踪调查涉及1624个样本村(居),覆盖大陆所有省份、70%的地级市、11%的区县以及4%的乡镇,实际有效调查32494个家庭。 

  《报告》指出,此次调查显示,老年人所面对困难的前4位依次为:身体病痛多(38%),生活难自理(7.6%),生病时无人照顾(4.4%),住房缺少无障碍设施(2.9%)。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于健康医疗,具体表现依次为身体健康检查或咨询、上门看病、中医保健服务。26.7%的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没有得到相应照料。 

  《报告》显示,58.1%的老年人患有经医生确诊的慢性病,以高血压、关节炎等为主,且城镇老年人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比例高于农村老年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陆杰华教授指出,目前社会化养老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年将上升0.4个百分点,农村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高于城镇。  

  《报告》建议出台促进医养业务融合发展的政策,一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基于家庭和社区的养老服务平台和智能终端,为老年人提供集监看咨询、数据管理、慢病防控、紧急救助及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统筹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支持养老机构增加医疗服务功能,鼓励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加快培养和培训专业人才。 

  家庭平均3.35人 

  父亲照料教育子女不足 

  《报告》指出,我国家庭平均规模3.35人,核心家庭(由已婚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占六成以上。单人家庭、空巢家庭等家庭形态不断涌现。在50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中,其子女或子女配偶不在本户居住的空巢家庭占40.3%。 

  《报告》指出,父亲照料、教育子女不足,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儿童日常生活的只占7.5%,共同教育的只占11.7%,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父亲的角色发挥不足。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说,应逐步建立符合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趋势的支持政策,例如探亲、建立父亲与母亲同样享受产假的政策;建立家中有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成年人带薪假期政策;建立家中有0~5岁儿童的成年人带薪假期政策,促进父母特别是父亲在儿童抚育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流动家庭接近20% 

  留守儿童患病率相对较高 

  《报告》显示,流动家庭与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目前,流动家庭的比例接近20%,流动家庭平均户规模为2.59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比例超过1/3,留守妇女占比超过6%,留守老人接近1/4。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评估数据部部长庄亚儿表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料、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隔代抚养,抚养人文化程度往往偏低,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意识淡薄,因此,这些儿童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农村儿童因生病或受伤住院比例占13.9%,留守儿童这一比例为15%。 

  《报告》建议,推动流动家庭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以居住年限、社会保证参保年限作为获得基本公共服务和落户条件,推动流动家庭市民化进程。构建农村留守家庭综合服务网络,创办留守儿童托管所、留守妇女帮扶组织和留守老人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 

  青少年初次性行为时平均不到16岁 

  青春期教育引导有待加强 

  根据《报告》,在调查的15岁~17岁青少年中,性行为发生率为4.1%,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5.9岁,初次性行为避孕的比例为53.3%,表明我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青春期教育引导有待加强。曾有性行为经历的青少年中,本人或女朋友曾怀孕的比例为25%,而且其中26.7%是曾经采取了避孕措施,说明青少年避孕知识及能力严重缺乏。此次调查的6岁~17岁青少年共有10083名,男女所占比例为54.3%和45.7%。 

  《报告》显示,青少年对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知识了解程度相对较好,但与异性相处知识和避孕知识缺乏,约1/3青少年表示不了解与异性相处知识,3/5的青少年不了解有关避孕知识。青少年获得有关青春期知识主要依托学校课程、同学朋友、网络报刊。父母在子女青春期教育中的作用有待加强。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