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别中了检测的圈套
发布时间:2015-06-01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要让孩子茁壮成长。”“要赢在起跑线上。”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做天赋基因检测、微量元素检测、智力检测等,尽管有不少检测早已被证实是忽悠,有的还被明令禁止。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采访发现,这些五花八门的检测并没有消停。
别被天赋基因检测忽悠了
“小孩教育要结合天赋,这样更容易成功。”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天赋基因检测一片火热。只需千元左右就可以得到一份孩子的基因报告,其中包括是否有“多情基因”“害羞基因”“酗酒基因”“网瘾基因”等。记者随机登录一家基因中心的网站,与在线客服交流。对方介绍,4800元就可检测19个基因位点,预测孩子在音乐、绘画、舞蹈、体育等6方面的天赋潜能。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到底有无科学依据,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论证。”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张嵘表示,孩子的成长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的作用甚至更大。比如,孩子即便有音乐天赋、艺术天赋,也需要有人“领进门”,需要刻苦练习。
北京某妇幼保健机构的一位遗传学专家提醒家长,带孩子做基因检测要谨慎。目前,人类基因中研究得较为透彻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完全解读天赋基因的奥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已经被一些机构商品化,不仅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难以评估,培养方案的效果也难以验证。”
“基因检测的意义是帮助诊断某些疑难和罕见的疾病,不提倡在全人群中推广,成为普查项目。若以此迎合一些不当的教育观念,则属于科学技术的误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汤亚南说,作为母亲,自己不会带孩子做这种检测。
微量元素并不是人人都需要检测
张女士的孩子1岁了,看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补钙、补铁、补锌广告,张女士不甘落后。“大家都补,我的孩子要补什么才好?”
“去做个微量元素检测吧,可以及时发现孩子需要补什么。”张女士的同事说,“我家小孩每年做一次微量元素检测,每次都合格,要是不合格可就得抓紧补起来。”
“孩子吃得好、睡得香、生长发育正常,就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戴耀华教授说,不能把微量元素检测当成体检。当患儿是早产儿,或生长发育迟缓,或患有慢性疾病、异食症,医生怀疑患儿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才建议做相关检测,为临床诊断作参考。
戴耀华介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对象主要包括钙、锌、铜、镁、铁(钙与镁是宏量元素,即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即使检测发现微量元素缺乏,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微量元素。否则,钙补多了会引起便秘,某一种微量元素多了会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戴耀华说。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明令禁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非诊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检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属医疗行为,只有部分科研机构、国家级及部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数大型医疗机构具有微量元素检测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理事长颜崇淮教授说,“市面上一些低端仪器的检测结果不一定准确,加上一些机构把检测与保健品销售等挂钩,甚至可能误导家长。”颜崇淮说,在正规医疗机构,微量元素检测的推荐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还有近年普及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微量元素检测方法没有国际统一标准,不同医院的试剂、仪器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检测结果也可能有差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刘喜红提醒。
智力检测结果只能供参考
“表现不好、学习吃力,老师让我带孩子测智力。”一位父亲在诊室外告诉记者,其孩子的检测结果是76分。“我相信孩子就是多动,不是智商问题。我需要医生推荐药物,帮助孩子提高考试成绩。”
“从临床情况看,多数来医院做智力检测的学龄儿童都是老师推荐来的。”汤亚南介绍,智力检测方法多样,有标准化的量表和工具,如DDST筛查量表、ASQ量表、韦氏量表等。目前,世界上使用广泛的是韦氏量表。检测结果由医生解释,供临床参考。
“大脑功能复杂,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很难用某种量表客观、全面衡量所有人的智力水平。如孤独症的孩子,因为语言沟通障碍,用韦氏量表测量得分会很低,但是这些孩子的特殊才能,如数字记忆、音乐领会能力等无法用普通量表体现。”汤亚南说。
戴耀华也表示,智力检测并不能百分之百反映孩子智商的高低,其结果只是医生判断孩子病情的一种参考。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并不推荐测智商。
依据韦氏量表,人群智商得分大部分在90分~100分,70分以下被认为是智力低下。“对于得分在70分左右、处于边缘状态的孩子,希望家长和老师不要急于给其戴上‘智力低下’的帽子,而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耐心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同时,要鼓励孩子发展特长和爱好,不要单纯以考试分数高低衡量孩子。”汤亚南指出,想靠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提高孩子智商是不太现实的。任何药物都不能取代持续的教育和训练。
别被天赋基因检测忽悠了
“小孩教育要结合天赋,这样更容易成功。”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天赋基因检测一片火热。只需千元左右就可以得到一份孩子的基因报告,其中包括是否有“多情基因”“害羞基因”“酗酒基因”“网瘾基因”等。记者随机登录一家基因中心的网站,与在线客服交流。对方介绍,4800元就可检测19个基因位点,预测孩子在音乐、绘画、舞蹈、体育等6方面的天赋潜能。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到底有无科学依据,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论证。”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张嵘表示,孩子的成长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的作用甚至更大。比如,孩子即便有音乐天赋、艺术天赋,也需要有人“领进门”,需要刻苦练习。
北京某妇幼保健机构的一位遗传学专家提醒家长,带孩子做基因检测要谨慎。目前,人类基因中研究得较为透彻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完全解读天赋基因的奥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已经被一些机构商品化,不仅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难以评估,培养方案的效果也难以验证。”
“基因检测的意义是帮助诊断某些疑难和罕见的疾病,不提倡在全人群中推广,成为普查项目。若以此迎合一些不当的教育观念,则属于科学技术的误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汤亚南说,作为母亲,自己不会带孩子做这种检测。
微量元素并不是人人都需要检测
张女士的孩子1岁了,看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补钙、补铁、补锌广告,张女士不甘落后。“大家都补,我的孩子要补什么才好?”
“去做个微量元素检测吧,可以及时发现孩子需要补什么。”张女士的同事说,“我家小孩每年做一次微量元素检测,每次都合格,要是不合格可就得抓紧补起来。”
“孩子吃得好、睡得香、生长发育正常,就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戴耀华教授说,不能把微量元素检测当成体检。当患儿是早产儿,或生长发育迟缓,或患有慢性疾病、异食症,医生怀疑患儿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才建议做相关检测,为临床诊断作参考。
戴耀华介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对象主要包括钙、锌、铜、镁、铁(钙与镁是宏量元素,即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即使检测发现微量元素缺乏,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微量元素。否则,钙补多了会引起便秘,某一种微量元素多了会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戴耀华说。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明令禁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非诊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检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属医疗行为,只有部分科研机构、国家级及部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数大型医疗机构具有微量元素检测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理事长颜崇淮教授说,“市面上一些低端仪器的检测结果不一定准确,加上一些机构把检测与保健品销售等挂钩,甚至可能误导家长。”颜崇淮说,在正规医疗机构,微量元素检测的推荐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还有近年普及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微量元素检测方法没有国际统一标准,不同医院的试剂、仪器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检测结果也可能有差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刘喜红提醒。
智力检测结果只能供参考
“表现不好、学习吃力,老师让我带孩子测智力。”一位父亲在诊室外告诉记者,其孩子的检测结果是76分。“我相信孩子就是多动,不是智商问题。我需要医生推荐药物,帮助孩子提高考试成绩。”
“从临床情况看,多数来医院做智力检测的学龄儿童都是老师推荐来的。”汤亚南介绍,智力检测方法多样,有标准化的量表和工具,如DDST筛查量表、ASQ量表、韦氏量表等。目前,世界上使用广泛的是韦氏量表。检测结果由医生解释,供临床参考。
“大脑功能复杂,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很难用某种量表客观、全面衡量所有人的智力水平。如孤独症的孩子,因为语言沟通障碍,用韦氏量表测量得分会很低,但是这些孩子的特殊才能,如数字记忆、音乐领会能力等无法用普通量表体现。”汤亚南说。
戴耀华也表示,智力检测并不能百分之百反映孩子智商的高低,其结果只是医生判断孩子病情的一种参考。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并不推荐测智商。
依据韦氏量表,人群智商得分大部分在90分~100分,70分以下被认为是智力低下。“对于得分在70分左右、处于边缘状态的孩子,希望家长和老师不要急于给其戴上‘智力低下’的帽子,而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耐心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同时,要鼓励孩子发展特长和爱好,不要单纯以考试分数高低衡量孩子。”汤亚南指出,想靠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提高孩子智商是不太现实的。任何药物都不能取代持续的教育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