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管理 赢在清晨
发布时间:2015-11-19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从有效监测
清晨血压做起
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高血压防治工作面临很多困难。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制订更加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控制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专家介绍,高血压疾病的一个特点是患者的24小时血压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早上6点~10点,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绝大多数人会达到一天内的最高水平。而恰巧清晨,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小时~6小时内。缺血性脑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在早7点~9点间比其他的时段增加70%。
“遗憾的是,清晨血压升高虽然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然而却最易被人们所忽视。目前,即使在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中,也有60%的患者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控制。”专家说。
“清晨服药前血压是血压管理的抓手。”专家强调,清晨时段的血压异常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把清晨血压作为一个切入点,对于提高高血压整体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来说,控制好清晨血压对于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管好清晨血压首先要从有效监测清晨血压做起。
选择真正
长效降压药物是王道
专家指出,很多高血压患者会在晨起服药后再测量血压,此时服用的降压药物已经开始起效,测出的血压值并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控制情况。如果患者服用的是短效降压药,药效并不能持续24小时,在第二天清晨服药前药物浓度已经很低,药效很弱,常不能很好控制血压,因此清晨服药之前测得的血压值才能真实反映当前的降压方案是否能控制好全天的血压,是有效进行血压管理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点。
Roberto Ferrari教授指出,从治疗角度来说,选择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物是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的关键。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可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苯磺酸氨氯地平
半衰期长达35小时~50小时
专家介绍,国内外专家都认为选择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物是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的关键。因此,降压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和药物的半衰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点。
一项针对389项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钙拮抗剂(CCB)可降低收缩压变异性:变异比为0.81;与其他药物相比,CCB减少收缩压波动的作用最显著。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二氢吡啶类CCB。与第一代二氢吡啶类CCB硝苯地平相比,其在分子结构上有显著改进,即氯离子取代了硝基,且在二氢吡啶环侧链上有一个氨基。苯磺酸氨氯地平分子侧链带正电荷,可以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缓慢结合与解离,因此药物半衰期长达35小时~50小时。
离体药理试验表明,清洗6小时后仍有50%以上苯磺酸氨氯地平与L-型钙通道结合,所以能持久发挥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钙通道的作用。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平稳持久,能有效控制全天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可以每日1次服药控制24小时血压,发挥长效作用,而且直接作用于血管,扩张血管,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降低血压在一天中和较长时间内的变异或波动,从而更加平稳地控制24小时血压及长期血压。
在一项观察降压药物对第2天清晨血压影响的研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89%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另一研究显示,经8周~12周治疗,与其他CCB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更显著降低清晨血压。VALUE动态血压分支研究结果充分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服药后第21小时~24 小时降低收缩压作用明显优于缬沙坦组,差别达2.7mmHg,具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以推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在VALUE研究中减少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等终点事件方面的优势可能与其更平稳、更长效控制血压密切有关。其他结果也显示,在控制清晨血压以及24小时血压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效果优于对照组。
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在平稳控制24小时,尤其是清晨血压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是高血压患者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的基础选择。
清晨血压做起
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高血压防治工作面临很多困难。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制订更加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控制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专家介绍,高血压疾病的一个特点是患者的24小时血压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早上6点~10点,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绝大多数人会达到一天内的最高水平。而恰巧清晨,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小时~6小时内。缺血性脑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在早7点~9点间比其他的时段增加70%。
“遗憾的是,清晨血压升高虽然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然而却最易被人们所忽视。目前,即使在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中,也有60%的患者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控制。”专家说。
“清晨服药前血压是血压管理的抓手。”专家强调,清晨时段的血压异常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把清晨血压作为一个切入点,对于提高高血压整体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来说,控制好清晨血压对于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管好清晨血压首先要从有效监测清晨血压做起。
选择真正
长效降压药物是王道
专家指出,很多高血压患者会在晨起服药后再测量血压,此时服用的降压药物已经开始起效,测出的血压值并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控制情况。如果患者服用的是短效降压药,药效并不能持续24小时,在第二天清晨服药前药物浓度已经很低,药效很弱,常不能很好控制血压,因此清晨服药之前测得的血压值才能真实反映当前的降压方案是否能控制好全天的血压,是有效进行血压管理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点。
Roberto Ferrari教授指出,从治疗角度来说,选择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物是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的关键。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可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苯磺酸氨氯地平
半衰期长达35小时~50小时
专家介绍,国内外专家都认为选择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物是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的关键。因此,降压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和药物的半衰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点。
一项针对389项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钙拮抗剂(CCB)可降低收缩压变异性:变异比为0.81;与其他药物相比,CCB减少收缩压波动的作用最显著。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二氢吡啶类CCB。与第一代二氢吡啶类CCB硝苯地平相比,其在分子结构上有显著改进,即氯离子取代了硝基,且在二氢吡啶环侧链上有一个氨基。苯磺酸氨氯地平分子侧链带正电荷,可以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缓慢结合与解离,因此药物半衰期长达35小时~50小时。
离体药理试验表明,清洗6小时后仍有50%以上苯磺酸氨氯地平与L-型钙通道结合,所以能持久发挥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钙通道的作用。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平稳持久,能有效控制全天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可以每日1次服药控制24小时血压,发挥长效作用,而且直接作用于血管,扩张血管,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降低血压在一天中和较长时间内的变异或波动,从而更加平稳地控制24小时血压及长期血压。
在一项观察降压药物对第2天清晨血压影响的研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89%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另一研究显示,经8周~12周治疗,与其他CCB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更显著降低清晨血压。VALUE动态血压分支研究结果充分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服药后第21小时~24 小时降低收缩压作用明显优于缬沙坦组,差别达2.7mmHg,具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以推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在VALUE研究中减少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等终点事件方面的优势可能与其更平稳、更长效控制血压密切有关。其他结果也显示,在控制清晨血压以及24小时血压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效果优于对照组。
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在平稳控制24小时,尤其是清晨血压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是高血压患者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的基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