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疟疾流行区要警惕巴贝虫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研究员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同行,由于田鼠巴贝虫红细胞内形态与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相似,所致疾病临床症状也很相似,尤其在低度感染和混合感染情况下,巴贝虫病与疟疾不易区分,因此需加强对疟疾流行区巴贝虫感染的研究。  
  
  巴贝虫病是一种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田鼠巴贝虫为感染人体的最主要虫种,也是输血感染巴贝虫病的最主要虫种。新近研究表明,在我国黑龙江和新疆等地尚有猎人感染巴贝虫病例,其中在黑龙江报道的48个猎人巴贝虫感染病例中的32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报道的1例为确诊病例,另有16个黑龙江病例为可疑感染病例。 
  
  今年7月,周晓农与苏州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周霞共同在《寄生虫与媒介》上,发表了题为《中缅边境新发蜱媒巴贝虫病流行情况》的论文,结合我国2010年~2014年疟疾流行情况,分析了我国主要疟疾流行区云南省中缅边境的田鼠巴贝虫感染现状。 
  
  周晓农介绍,巴贝虫与疟原虫形态相似,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均表现为寒战发热周期性发作等症状,给巴贝虫病和疟疾的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但巴贝虫病与疟疾治疗药物不同,巴贝虫病首选阿托伐醌加阿奇霉素或克林霉素加奎宁两种组合应用药物方案,而疟疾首选青蒿素和氯喹等抗疟药。因此,针对部分抗氯喹或青蒿素的临床疟疾病例,医生应排除是否有巴贝虫感染。若有,则需要联合应用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等抗巴贝虫药物。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巴贝虫病感染人体后,可能不造成发病。当这些巴贝虫携带者作为供体捐献血液或器官等时,可将巴贝虫病传播给供体并引起严重的巴贝虫病,因此需要加速研究出更好的快速筛查方法。 
  
  相关链接 
  
  巴贝虫病经蜱虫或输血、血制品途径传播,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均有分布。潜伏期一般为1周~9周。轻型患者有低热或体温正常,略有疲惫和不适感、轻微头痛、虚弱乏力以及食欲缺乏等。中型患者起病急骤,高热达39摄氏度~40摄氏度,恶寒战栗,大汗不止,头痛剧烈,肌痛,甚至周身关节疼痛。危重患者溶血性贫血发展迅速,伴发黄疸、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障碍等。 
  
  预防巴贝虫病应避免媒介蜱类活动季节进入疫区,进入者应注意从衣服上检蜱,穿着防护衣袜,使用杀蜱和驱蜱剂。对疫区的献血者,应做认真检查,任何有疑似病史及久住疫区者不宜献血。对家畜要定期灭蜱,加强畜间检疫。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