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自由流动将实现多赢
发布时间:2016-01-19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从2016年起,浙江省的教师、医护人员跳槽更容易了,在公办与民办学校、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将不受限制,相应的人才流动体制机制障碍予以破除,旨在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记者也了解到,儿科医生跳槽最为普遍,比如浙江省中医院一年走了4位儿科骨干,让医院措手不及,留下的医生每个月要上6个夜班来缓解压力。
浙江省出台鼓励医护人员流动政策后,公立大医院的医生会不会集中出走,从而加剧医生的紧缺程度呢?特别是儿科等工作辛苦、压力大、收入相对低的科室,人手本来就不足,再把医生放走,“医生荒”难免会加剧。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从长远来看,医生可自由流动,势必提升儿科等科室医生的身价,从而鼓励更多人从事这项工作。因此,相信只要熬过了一个瓶颈期,儿科医生不足等难题将得到缓解。且流出去的医疗骨干可发挥出种子的作用,一位骨干带出一支好队伍,在医疗系统十分常见,从全局看,这有利于社会整体医疗资源的提升。
这几年,为了推行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许多地方都出台了鼓励医生走出体制的政策,但由于医生不愿舍弃体制内的各种好处,真正走出去的医生还不多。若浙江省出现医生集中跳槽,无疑是一个可喜现象。
医生不愿从公立医院流出,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公立医院属事业单位,在退休制度并轨之前,医生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一旦离职,就意味着将失去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多年的努力等于白费。退休制度并轨后,事业单位人员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这为医生走出体制创造了条件。而在措施上,不仅医院不能阻拦医生跳槽,而且要配合做好离职医生的养老保险转接,医生没有后顾之忧,当然愿意走出去。
浙江省的鼓励措施中,最难得的一点,是跳走的医生还可以跳回,这与过去的用人机制大不相同。以前,只要舍弃了编制,再想回来就很难了。但现在不同,只要经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后,就可直接考核聘用,跳槽出去的医生再次回到原医院成为现实,如此双向流动,医生走出去更加没有顾忌。
医生能进能出,也有利于破解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困局,也是突破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等改革瓶颈的一个有效方法。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并轨、针对民营医院发展的优惠政策、医疗重心下移等举措,无不有利于医生走出体制,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医生自由流动的时机就会慢慢成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这盘棋就走活了。
浙江省出台鼓励医护人员流动政策后,公立大医院的医生会不会集中出走,从而加剧医生的紧缺程度呢?特别是儿科等工作辛苦、压力大、收入相对低的科室,人手本来就不足,再把医生放走,“医生荒”难免会加剧。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从长远来看,医生可自由流动,势必提升儿科等科室医生的身价,从而鼓励更多人从事这项工作。因此,相信只要熬过了一个瓶颈期,儿科医生不足等难题将得到缓解。且流出去的医疗骨干可发挥出种子的作用,一位骨干带出一支好队伍,在医疗系统十分常见,从全局看,这有利于社会整体医疗资源的提升。
这几年,为了推行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许多地方都出台了鼓励医生走出体制的政策,但由于医生不愿舍弃体制内的各种好处,真正走出去的医生还不多。若浙江省出现医生集中跳槽,无疑是一个可喜现象。
医生不愿从公立医院流出,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公立医院属事业单位,在退休制度并轨之前,医生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一旦离职,就意味着将失去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多年的努力等于白费。退休制度并轨后,事业单位人员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这为医生走出体制创造了条件。而在措施上,不仅医院不能阻拦医生跳槽,而且要配合做好离职医生的养老保险转接,医生没有后顾之忧,当然愿意走出去。
浙江省的鼓励措施中,最难得的一点,是跳走的医生还可以跳回,这与过去的用人机制大不相同。以前,只要舍弃了编制,再想回来就很难了。但现在不同,只要经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后,就可直接考核聘用,跳槽出去的医生再次回到原医院成为现实,如此双向流动,医生走出去更加没有顾忌。
医生能进能出,也有利于破解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困局,也是突破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等改革瓶颈的一个有效方法。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并轨、针对民营医院发展的优惠政策、医疗重心下移等举措,无不有利于医生走出体制,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医生自由流动的时机就会慢慢成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这盘棋就走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