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寨卡病毒会闯入国门吗

    近日,一种名为寨卡的病毒肆虐巴西等南美诸国,并持续蔓延,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1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尚未发现病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存在病例输入风险。但鉴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冬季,蚊媒密度较低,即使出现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较低。 
    什么是寨卡病毒?它会造成哪些危害?在地球村时代,我国又该如何防控?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小头症患儿显著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介绍,此次疫情期间,巴西小头症患儿显著增加。“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是胎儿在子宫内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孩子出生时头部异常小,造成智障、发育迟缓和癫痫发作等终身损伤。”自2015年上半年至今,巴西小头症患儿达到3800名,而往年同期则不超过200名。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在患儿的大脑及孕妇的羊水中发现了寨卡病毒。 
    李德新表示,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多年来仅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发现过人间病例,2007年太平洋雅浦岛发生了有数万人感染的寨卡病毒疫情。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出现大规模寨卡病毒疫情,感染了该地大约11%的人口。“患者表现为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症状通常不到1周即可消失。然而,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将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截至目前,24个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国家中有22个在美洲。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介绍,寨卡来自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1947年,科学家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猴子,准备用于黄热病的研究,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症状。科学家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病毒。 
    未出现死亡病例 
    卢洪洲介绍,虽然接触药物、酒精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等因素同样会导致小头症,但目前已经确定此次巴西小头症患儿快速增加与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直接相关。 
    “与同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相比,寨卡病毒引发的寨卡热症状较为温和,也未出现死亡病例。”卢洪洲说,目前并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防治感染的最佳途径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从而消除蚊虫孳生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出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正着手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进行该病的识别和对症治疗知识培训。卢洪洲透露,我国的寨卡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正在起草中,“目前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美国近日发布的临床指南”。卫生计生部门将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等沟通,同时向我国外交、商务、质检、公安、旅游等部门通报中国疾控中心风险评估结果。 
    南方省份需格外警惕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并不建议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但寨卡病毒的快速蔓延已引起各国高度警惕。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近日发布拉美和加勒比海14国旅行警告,称公民应慎重前往上述地区,孕妇尤须警惕。中国政府网也于近日发布通知说,鉴于中国同美洲国家的劳务合作密切,人员货物往来频繁,检验检疫部门将加强口岸防控,同时提醒出国旅行的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而言,寨卡病毒并不陌生,它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已经存在了好几年。”卢洪洲说,就在今年1月19日,中国台湾地区报告了一例寨卡病毒感染者。这名男子来自泰国,而不是拉美国家。 
“我国大陆目前尚无相关病例报告。”李德新说,这与我国目前处于冬季,不具备蚊虫大量孳生条件有关。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全国大范围极寒天气也“帮了忙”,消灭了不少蚊虫。但随着气候逐渐回暖,到了春夏季,广东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 
    卢洪洲认为,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蚊虫生活并孳生的环境逐渐扩大,因此很可能在大城市引发寨卡病毒疫情。“寨卡病毒是由伊蚊传播的,这种蚊子在我国南方省份极为常见,因此我们也是逃不掉的。”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