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沉两提升” 补民生短板
发布时间:2016-03-20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好民生短板,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基层人才短缺严重、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就是一块短板。”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浙江省将继续以“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为突破口,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向农村流动。
依次梯度下沉格局形成
2012年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郑继伟介绍,目前,浙江省省级三甲医院已实现对26个加快发展县合作办医的全覆盖;15家省级医院、39家市级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已实现对全省90个县(市、区)的全覆盖。自2014年以来,该省共有7个市、47个县(市、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县域内就诊率上升3.09%,7家省级医院门急诊量出现明显下降。
郑继伟告诉记者,不仅省市大医院的人才、资源要向县级医院下沉,县级医院还要通过建立影像、心电等共享中心,采取技术合作协作等多种形式,将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而且60%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已经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依次梯度下沉的格局已经形成”。
县域皆有名院 医院皆有专家
“‘双下沉’大大方便了基层群众看专家、看名医,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城市大医院的专家,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郑继伟介绍,优质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下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基层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2014年,该省选派人员在县级医院长驻1年(含)以上的有43人,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有152人,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有367人;2015年,15家省级医院累计下沉医务人员1990人次。
郑继伟说,“双下沉、两提升”有利于快速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自工作开展以来,该省县级医院业务水平和学科建设明显加强,危重症患者诊治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Ⅲ类、Ⅳ类手术台次增加了61.5%,微创手术从几乎未开展到全面开展,平均每家医院建立了4个相关专科、亚专科。
“城市医院普通门诊、简单手术数量的减少,必然会使城市医院专注于疑难重症的诊治和医学教学科研、医务人员培养,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城市医院合理功能的回归。”郑继伟说,“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有利于城市医院改变观念、突出主业,倒逼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
调查显示,在浙江省合作办医地区,县域内就诊率在2014年同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15年又上升了3个百分点。郑继伟介绍,该省不久前作出规定,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合计派出医生人数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医生人数的5%;选派人员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比不低于80%;“要巩固全省县域皆有名院、全县医院皆有专家的良好局面”。
引导大医院为基层服务
郑继伟表示,该省将继续鼓励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全面托管式合作办医模式,实现城市医院的人、财、物向下流动,条件成熟的进一步进行纵向整合,探索医院集团化运营模式。同时,注重县级医院“造血”功能的提升。
郑继伟建议,改革完善现有的医院分级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划分;强化医院专业等级概念,弱化省级、市级、县级医院行政级别概念,促进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特别是要改变医院的评价标准,淡化床位数、门诊量、出院率、论文数等量化指标,引导大医院更好地为基层和农村服务”。
郑继伟强调,应从制度上强化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资源配置的效益。同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偏远地区以及妇科、儿科等紧缺岗位医务人员培养力度,“要完善基层绩效工资制度,调整和加大基层医务人员高级职称比例,不要让基层医务人员为评职称再去写论文”。
依次梯度下沉格局形成
2012年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郑继伟介绍,目前,浙江省省级三甲医院已实现对26个加快发展县合作办医的全覆盖;15家省级医院、39家市级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已实现对全省90个县(市、区)的全覆盖。自2014年以来,该省共有7个市、47个县(市、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县域内就诊率上升3.09%,7家省级医院门急诊量出现明显下降。
郑继伟告诉记者,不仅省市大医院的人才、资源要向县级医院下沉,县级医院还要通过建立影像、心电等共享中心,采取技术合作协作等多种形式,将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而且60%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已经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依次梯度下沉的格局已经形成”。
县域皆有名院 医院皆有专家
“‘双下沉’大大方便了基层群众看专家、看名医,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城市大医院的专家,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郑继伟介绍,优质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下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基层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2014年,该省选派人员在县级医院长驻1年(含)以上的有43人,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有152人,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有367人;2015年,15家省级医院累计下沉医务人员1990人次。
郑继伟说,“双下沉、两提升”有利于快速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自工作开展以来,该省县级医院业务水平和学科建设明显加强,危重症患者诊治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Ⅲ类、Ⅳ类手术台次增加了61.5%,微创手术从几乎未开展到全面开展,平均每家医院建立了4个相关专科、亚专科。
“城市医院普通门诊、简单手术数量的减少,必然会使城市医院专注于疑难重症的诊治和医学教学科研、医务人员培养,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城市医院合理功能的回归。”郑继伟说,“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有利于城市医院改变观念、突出主业,倒逼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
调查显示,在浙江省合作办医地区,县域内就诊率在2014年同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15年又上升了3个百分点。郑继伟介绍,该省不久前作出规定,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合计派出医生人数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医生人数的5%;选派人员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比不低于80%;“要巩固全省县域皆有名院、全县医院皆有专家的良好局面”。
引导大医院为基层服务
郑继伟表示,该省将继续鼓励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全面托管式合作办医模式,实现城市医院的人、财、物向下流动,条件成熟的进一步进行纵向整合,探索医院集团化运营模式。同时,注重县级医院“造血”功能的提升。
郑继伟建议,改革完善现有的医院分级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划分;强化医院专业等级概念,弱化省级、市级、县级医院行政级别概念,促进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特别是要改变医院的评价标准,淡化床位数、门诊量、出院率、论文数等量化指标,引导大医院更好地为基层和农村服务”。
郑继伟强调,应从制度上强化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资源配置的效益。同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偏远地区以及妇科、儿科等紧缺岗位医务人员培养力度,“要完善基层绩效工资制度,调整和加大基层医务人员高级职称比例,不要让基层医务人员为评职称再去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