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创伤性骨髓炎 新技术疗效更佳

  创伤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因是开放性骨折的术后感染,其次为闭合骨折切开复位或其他骨关节术后出现感染,再者,骨折附近的皮肤、肌肉坏死感染,使失去血供的骨折段暴露于空气中而干燥坏死伴发感染。其特点是感染主要局限于骨折处,同时伴有软组织和骨的缺损,其致病菌往往同时存在多种,且大部分耐药。创伤性骨髓炎因病情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软组织瘢痕及缺损、感染性骨不连和骨缺损、相邻关节僵硬、肢体不等长畸形、多种耐药菌感染等,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临床治疗极为棘手,严重时只能无奈截肢,是骨科的疑难杂症。 

  根据临床经验,我们总结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充分引流,有效的抗生素应用控制感染,建立正常软组织覆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稳定骨折,消灭死腔,恢复骨的连续性。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局部药物缓释系统的出现以及显微外科皮瓣技术的发展,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已经有了重大突破。近30年来,各种肢体软组织缺损创面基本可通过各种皮瓣进行修复,从而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感染的控制。骨感染、骨缺损也可应用吻合血管的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最常用的是髂骨皮瓣和腓骨皮瓣,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技术要求高,必须熟练掌握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对创伤性骨髓炎骨不连骨缺损范围小于4cm同时伴有软组织缺损的病例,曾经主要的方法是一期开放植骨,或者先清创控制感染、组织瓣移植消灭创面再二期植骨。但其住院周期长、费用高,需多次手术,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并且开放植骨局部血运差,骨缺损骨不连愈合时间长。 

  自从上世纪70年代药物缓释系统应用于临床以来,对骨感染的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要的原理是将抗生素混载于药物缓释载体中,植入扩创后的骨感染病灶内,使其在局部持续缓慢释放高浓度抗生素,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目的。因为抗生素是在局部释放,全身血药浓度极低,避免了长期全身系统应用抗生素的药物毒副作用。最早的以庆大霉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珠链为代表,临床应用广泛,但需二次手术取出并植骨修复骨缺损。随后,大量以可吸收材料为载体的药物缓释系统不断出现,例如硫酸钙、磷酸钙等。我们应用载抗生素硫酸钙结合皮瓣技术一期治疗了大量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仅治疗了骨缺损骨感染,而且修复了软组织缺损,缩短了治疗周期,可使患肢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当然,这一技术主要针对骨缺损小于4cm的患者,若缺损大于4cm,目前主流的观点是用骨搬移的方法进行治疗。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