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是健康最大杀手
发布时间:2016-08-17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寿命延长 却是带病生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疾病谱、死因谱随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由生活行为方式引发的疾病已占到了60%以上,80%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不良行为因素引发的。可以说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已成为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对健康的危害已明显超过病原微生物引发的急性传染病。
《柳叶刀》2015年就全球疾病负担及人口预期寿命等问题陆续发表论文,深度分析了1990年~2013年来自188个国家的35620个流行病学数据及所有主要疾病和残疾的调查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全球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1.5岁,比1990年增加了6岁;但全球人口健康预期寿命仅比1990年增加了5.4年,落后于预期寿命的增幅,这说明人们带病生存或忍受病痛的时间延长了。该研究还显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前十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盐饮食、水果吃太少、大气颗粒物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高体质指数(BMI)、高空腹血糖、饮酒、吃粗粮太少。
2015年全球死亡质量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71位(80个国家或地区),这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在医疗环境、医疗护理的可负担程度、资源状况以及公众对生命及临终关怀的认知和参与情况等方面存在不足。
世卫组织2015年公布,懒得运动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据估算,全球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20万,且逐年增长。我国有半数以上劳动者在工作中以坐和站为主,行走时间短,以车代步,不爬楼梯乘电梯。许多人把业余时间用在久坐活动上,看电视、上网等已成为不少人闲暇时的主要消遣,参加锻炼的比例仅为14.1%,其中城市居民为24.6%,农村居民为10%;经常锻炼的中青年人比例最低,老年人较高。
纵观现状,不良行为已成为健康的最大危险因素。面对此种困境,单靠现行的防治模式恐怕难以解除。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让健康文化承担起社会的教化功能、劝善作用。
健康行为可减少70%人过早死亡
健康理念的最高境界应是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对生命过程全面呵护,终极目的是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当今的医疗改革,除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体质,减少疾病。高超的医术,只能减少10%的人过早死亡;而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不用花多少钱就能减少70%的人过早死亡。我国研究表明,1元钱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约医疗费8.59元。因此21世纪健康的新主题、新概念就是要贯彻预防为主,提高行为决定健康的意识,这是“上医治未病”“大医治世”的崇高境界。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灵魂,行为健康是健康的基石,行为决定健康。
例如,擦屁股也是一门技术活,擦不对痔疮找上门。据英国贝斯罗姆皇家学院的肛肠科专家佩普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人们使用厕纸的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患痔疮的几率。在研究中,佩普对超过2000名英国人进行了长达3年的追踪调查。他寻找了大量健康、无痔疮的受试者,并要求他们分别使用叠一次和叠两次的厕纸擦屁股。在3年调查结束时,那些在如厕后将厕纸折叠两次的人患痔疮的几率要远远小于折叠一次的人。数据显示,那些叠两次的人患痔疮的几率降低了17.53%。这是因为,当使用叠两次的厕纸擦屁股时,额外的厚度对于肛门周围的微血管来说,相当于一个柔软的“床”。而这种厚度也会对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促进微循环,将痔疮扼杀在摇篮中。
行为是人和动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复杂反应,也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明智的健康行为,胜过医学上的新突破和大量的临床医学服务,更是健身防病的关键。所以,在全民健康问题上应深刻理解“治未病”的思想,着力增强健康意识和推进文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强化积极、正向的健康生命内涵,对促进人类健康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
“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关重要。”我提出“行为决定健康”,就是藉此理念提高全民素养,为“健康中国”助力。
应遵守知行合一的健康之道
当前,民众对自身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尚缺乏足够重视,更没有因现代社会健康文化的熏陶而调整个人不良生活方式。现实中,行为问题不仅比生物学问题更易引发疾病和难以控制,且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最简单的生活行为方式或习惯,往往最难改变和调整,如大家都知道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过饱等均有害健康,真正改变这些不良行为并持之以恒,则需要恒心和毅力。
人体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决定着它的生理功能极限,若能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及的法则,可能会使其发挥最大功能。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良;多么勤奋的登徒子,他的床笫之乐也必须有节制,否则会肾虚。正像现代社会“富贵病”的发病率如此居高不下一样,明摆着就是有关器官不堪重负。由此可见,不为物役,不仅能保持心灵的自由,亦可避免肉体受害;不为物役,才能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不为物役,才能看清物质快乐的有限,照看好自己的心灵,才能活得更优雅幸福。
健康大厦是由自己建造的,其间的任何敷衍都会影响质量和寿命。在健康问题上不能完全依赖高端的医疗设备,而应提升健康理念,调整和消除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大道至简。健康之道既不复杂,也不难做到,难的是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为决定健康,健康依靠行动。践行行为决定健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真正动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将健康行为方式贯穿于生命的始终。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疾病谱、死因谱随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由生活行为方式引发的疾病已占到了60%以上,80%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不良行为因素引发的。可以说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已成为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对健康的危害已明显超过病原微生物引发的急性传染病。
《柳叶刀》2015年就全球疾病负担及人口预期寿命等问题陆续发表论文,深度分析了1990年~2013年来自188个国家的35620个流行病学数据及所有主要疾病和残疾的调查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全球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1.5岁,比1990年增加了6岁;但全球人口健康预期寿命仅比1990年增加了5.4年,落后于预期寿命的增幅,这说明人们带病生存或忍受病痛的时间延长了。该研究还显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前十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盐饮食、水果吃太少、大气颗粒物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高体质指数(BMI)、高空腹血糖、饮酒、吃粗粮太少。
2015年全球死亡质量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71位(80个国家或地区),这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在医疗环境、医疗护理的可负担程度、资源状况以及公众对生命及临终关怀的认知和参与情况等方面存在不足。
世卫组织2015年公布,懒得运动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据估算,全球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20万,且逐年增长。我国有半数以上劳动者在工作中以坐和站为主,行走时间短,以车代步,不爬楼梯乘电梯。许多人把业余时间用在久坐活动上,看电视、上网等已成为不少人闲暇时的主要消遣,参加锻炼的比例仅为14.1%,其中城市居民为24.6%,农村居民为10%;经常锻炼的中青年人比例最低,老年人较高。
纵观现状,不良行为已成为健康的最大危险因素。面对此种困境,单靠现行的防治模式恐怕难以解除。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让健康文化承担起社会的教化功能、劝善作用。
健康行为可减少70%人过早死亡
健康理念的最高境界应是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对生命过程全面呵护,终极目的是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当今的医疗改革,除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体质,减少疾病。高超的医术,只能减少10%的人过早死亡;而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不用花多少钱就能减少70%的人过早死亡。我国研究表明,1元钱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约医疗费8.59元。因此21世纪健康的新主题、新概念就是要贯彻预防为主,提高行为决定健康的意识,这是“上医治未病”“大医治世”的崇高境界。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灵魂,行为健康是健康的基石,行为决定健康。
例如,擦屁股也是一门技术活,擦不对痔疮找上门。据英国贝斯罗姆皇家学院的肛肠科专家佩普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人们使用厕纸的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患痔疮的几率。在研究中,佩普对超过2000名英国人进行了长达3年的追踪调查。他寻找了大量健康、无痔疮的受试者,并要求他们分别使用叠一次和叠两次的厕纸擦屁股。在3年调查结束时,那些在如厕后将厕纸折叠两次的人患痔疮的几率要远远小于折叠一次的人。数据显示,那些叠两次的人患痔疮的几率降低了17.53%。这是因为,当使用叠两次的厕纸擦屁股时,额外的厚度对于肛门周围的微血管来说,相当于一个柔软的“床”。而这种厚度也会对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促进微循环,将痔疮扼杀在摇篮中。
行为是人和动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复杂反应,也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明智的健康行为,胜过医学上的新突破和大量的临床医学服务,更是健身防病的关键。所以,在全民健康问题上应深刻理解“治未病”的思想,着力增强健康意识和推进文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强化积极、正向的健康生命内涵,对促进人类健康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
“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关重要。”我提出“行为决定健康”,就是藉此理念提高全民素养,为“健康中国”助力。
应遵守知行合一的健康之道
当前,民众对自身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尚缺乏足够重视,更没有因现代社会健康文化的熏陶而调整个人不良生活方式。现实中,行为问题不仅比生物学问题更易引发疾病和难以控制,且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最简单的生活行为方式或习惯,往往最难改变和调整,如大家都知道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过饱等均有害健康,真正改变这些不良行为并持之以恒,则需要恒心和毅力。
人体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决定着它的生理功能极限,若能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及的法则,可能会使其发挥最大功能。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良;多么勤奋的登徒子,他的床笫之乐也必须有节制,否则会肾虚。正像现代社会“富贵病”的发病率如此居高不下一样,明摆着就是有关器官不堪重负。由此可见,不为物役,不仅能保持心灵的自由,亦可避免肉体受害;不为物役,才能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不为物役,才能看清物质快乐的有限,照看好自己的心灵,才能活得更优雅幸福。
健康大厦是由自己建造的,其间的任何敷衍都会影响质量和寿命。在健康问题上不能完全依赖高端的医疗设备,而应提升健康理念,调整和消除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大道至简。健康之道既不复杂,也不难做到,难的是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为决定健康,健康依靠行动。践行行为决定健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真正动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将健康行为方式贯穿于生命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