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互联网医院盈利之“奇思妙想”

2016年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互联网医院元年,各地的互联网医院爆发般地增长,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经扩充到约36家,其中31家是2016年成立的。已经实现落地运营(已提供PC端或者App端服务入口)的共有25家,其他11家在2016年已经公开宣布签约在建,相信进入2017年,将有更多的互联网医院正式落地提供服务。那么,建立这么多的互联网医院,未来的盈利模式会是怎样的呢?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邀请了两位业内人士聊一聊他们实践和探索的互联网医院盈利模式,这些“奇思妙想”或能给未来的互联网医疗一点启发。

收费有五种模式三个点
健客网独立董事、首席战略官 周 峰
由于发起人以及合作医院的背景差异,互联网医院建立的形式有一定的不同,有直接的网络平台(2C),包括远程医疗等,也有先建了一个平台,然后把病人以及医生拉到这个平台上,也有和药店合作(2B2C)等方式。它们的收费模式也有一定的差别,大部分互联网医院是完全免费的,如广东省网络医院、贵州互联网医院等,这符合互联网过去的习惯;也有一些医院是分级、分层次收费的,如乌镇互联网医院;还有一种是低价惠民的方式,如阿里健康网络医院,收费在5元左右。
我们大概总结了一下,对于互联网医院来说,可能产生收入的盈利模式大概有这么5种:
第一种是药品销售,通过处方的药品销售,与参与合作方进行利润分成。这是非常顺理成章的,即便是在今天医药要分开的情况下,医院如果只凭诊疗费用的收入是很难盈利、很难存活下去的。因此,一定会有一部分收入是从药品销售中而来。
第二种是医院引流,为合作医院引导合适、高质量的患者并收费。这是互联网医院经常使用的方法。
第三种是平台入驻,向合作入驻的医生或医生集团收费。在互联网医院的大平台上,有其他个体或团体想入驻其中,获取一定的患者资源,可向其收取一定的入驻费用。
第四种是广告盈利,向网站、App、自媒体的广告收费。假设互联网医院的流量非常大,就可以采取像互联网广告一样的盈利方法,来收取费用。
第五种是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后台的医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向药厂或科研单位提供数据报告并收费。对于一些药厂和医疗机构来说,患者的健康医疗数据对他们非常有价值。
除了上述5种盈利模式外,互联网医疗还有这么几个盈利点。
首先是远程诊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远程诊疗是两家医院之间能够进行合作的方式,比如说边远地区,他们的医疗条件未必非常好,医疗资源未必那么齐整。如果患者希望享受一线城市或者比较好的医院、医生的治疗服务,两个地区的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或其他的IT解决方案连接服务。
除了国家发布的宏观政策外,一些省份和地区发布了各自的支持政策。比如今年11月,四川省发改委、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自上而下地从政策层面打破互联网医疗的项目价格、医保结算、收费标准等问题。对于互联网医院常见的远程会诊、网络门诊,也作出了明确的收费规定。从这里可以看到,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来说,在收费被政府管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确定互联网医院的收费标准、收费方式。
其次,除了上述收取远程医疗服务费的方式外,还有一个比较流行或常见的,类似医院药房的方式,即药品交易。在普通医院,大家看完病后缴费拿药;而在互联网医院,患者在拿到处方的情况下,可以在互联网医院下单,获得一定的药品配送机会,在这中间,医院和药房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利润分成。现在很多互联网平台,也在尝试走这条路。
第三个盈利点是健康管理。这也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慢病管理是治疗已经发生的病,而健康管理是在一个人没有生病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健康关怀或指导。在我们看来,国家推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并不是单纯地想让大家看好病或及时看病,而是希望把健康管理做起来,将管理理念、方法以及具体的健康知识传递到家庭中来。这也是现在一些机构探索的健康管理模式。从医生的角度来讲,一位医生很难实地深入到千家万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但通过互联网平台就能实现。医生们希望在这样的平台上有很多健康管理的模块或模板,能够让他们被更多的患者或者家庭所知晓,从而进行更多的健康管理,获得更多的报酬。同时,他们也会将随诊等信息进行反馈,与互联网医院进行沟通。
在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上,医患之间、医医之间、医院之间都可以有很好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付费的管理方式可被挖掘。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盈利模式逐步被发现,或者说这些盈利模式会有一定组合和侧重,这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以技术为核心提供有偿服务
东软集团副总裁、医疗IT事业部总经理 姚 勇
目前,对于为医院或者互联网医院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业来说,可操作的商业模式大概有3种:
一种是提供软件技术服务。这样的服务可能部署在云端,私有云或者公有云中,一家医院或者一位医生,通过付费来购买这种服务。在过去,这种服务更多的是购买软件,但系统是有生命周期的,软件需要和人的思想一起不断进步,需要经常更新,因此如果买的是这样一种软件技术服务,这个逻辑就对了。比如,使用方可以每年向服务提供方交一定数额的使用费,当不再购买这种服务的时候,使用方把数据还给服务提供方。
第二种是提供管理服务。未来,医院或互联网医院可以把非核心治疗业务,如健康管理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IT系统、健康教育等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功能外包。比如,美国政府把汽车年审等外包给IBM公司,IBM公司在其IT系统中,把服务器、组机、软件,包括工作人员,都包含进去,为顾客提供服务。政府通过调查顾客的满意度,进行考核。有了管理的约束力,服务的效果将更显著,老百姓的感受会更强。
第三种,租赁业务,如第三方检测中心。很多大型医院要承担各种检查工作,很多时候都忙不过来,原因有两种,一是医生不够,二是设备不够。在一些医院里,挂号不用排队,但是检查还是需要排队。未来,可以在医院周边,开第三方检验检测中心,与大医院合作,承载大医院接不过来的活,变成社会良性互动。这背后需要医改的跟进,以及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配套。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