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小时挨饿大时补回易血脂异常

  研究发现,在婴幼儿时期经历1959-1961饥荒时期的中国女性更容易患血脂异常,而男孩子好像没有收到影响。 
  BMC公共卫生研究报告称,在婴幼儿时期经历1959-1961饥荒时期的中国女性更容易患血脂异常。 
  该研究来自于中国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所长马军教授表示,这种性别差异的结果,可能来源于中外的文化差异。在中国,男性儿童的饮食待遇等普遍优先于女性,这种性别偏见可能导致男性儿童在饥荒中得到更多的营养供应。 
  研究入选了2752名45岁以上并且幼儿时期暴露在饥荒中的受试者。分为胎儿期暴露(n = 797;平均年龄51岁)、婴儿期暴露(n = 536;平均年龄53岁)、学龄前阶段暴露(n = 597;平均年龄55岁)和非暴露组(n = 822;平均年龄47岁)。 
  血脂障碍被定义为:甘油三酯与LDL的比值高于5、使用降脂药物或自我报告血脂异常。 
  在胎儿期组中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3.1%,在婴儿期组中为22%,在幼儿期组中为18.6%,而在未暴露组中为15.7%。调整家庭经济状况及性别等因素后,胎儿期暴露者(OR 1.58;95% CI,1.23-2.03)和婴儿期暴露者(OR 1.52;95% CI,1.15-2)与未暴露组相比,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更高。校正年龄因素后,生命早期暴露于饥荒的受试者在成年后LDL浓度就会增加。 
  按照性别来看,生命早期暴露于饥荒的女性与未暴露的相比,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更高。胎儿期(OR = 1.8; 95% CI, 1.26-2.57)、婴儿期(OR = 1.75; 95% CI, 1.17-2.62)、学龄前期(OR = 1.63; 95% CI, 1.1-2.42)。而男性没有显示出这种差异。 
  Darlene Dobkowski教授在对该研究结果进行述评中表示:我认为造成这种“饥荒对男性的影响不大”的偏差性结果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与女性受到饥荒的影响相比(无论长期短期),男性更容易受到胎儿期损害,但死亡率更高。所以幸存下来的男性比女性更健康。 
  总的来说,该研究结果显示:小时候挨过饿的女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发生血脂异常,而男孩子好像没有受到影响,虽然马军教授以及Darlene Dobkowski教授都对这种差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果能够证明。 
  由于导致这种结果的机制也还没有公布,所以原因是否可能如标题所说的来自于“报复性”饮食也未可知。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