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村结核潜伏感染发病率摸清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国家“十二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队列研究”新近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首次报道了我国农村结核潜伏感染人群的发病率数据,其年发病率为0.87%,并提出针对既往结核病史者开展潜伏感染干预将有利于我国农村结核病发病率的快速下降。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传染病》。 
  
  项目负责人高磊研究员介绍,结核潜伏感染者中有5%~10%可能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国外研究显示,针对高风险的潜伏感染者开展预防性治疗,保护效果可达60%~90%,这是欧美国家结核病防控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现今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缓慢,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布指南,倡导中国等130多个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的国家,开展高危人群检测和预防性治疗。但我国在该领域尚未形成完善的防治策略,干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该课题组首次报道了我国农村结核潜伏感染人群研究结果,即2013年基线调查确定的4455名潜伏感染者中有75人在两年随访过程中发生活动性肺结核。其中,男性和既往结核病患者从潜伏感染发展到疾病阶段的风险,分别是女性和无结核病史人群的2.36倍和5.40倍。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医科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研究员介绍,在世卫组织2014年发布的指南中,尚未建议对既往结核病史人群进行潜伏感染干预,主要原因是证据尚不充分。但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相关指南建议,在影像学出现纤维化病灶的既往肺结核患者中开展预防性治疗。我国此次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结果再次支持,既往肺结核患者如果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其发病风险显著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和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等单位共同参与了该研究。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