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医院发展有章可循
发布时间:2017-09-27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已经到了第9个年头,触及了更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临的都是更难啃的“硬骨头”。日前,在《健康报》社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2017城市医院苏州峰会上,与会官员和专家学者,基于对深化医改制度建设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分享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思考和实践。
从需求出发补短板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意味着政府要在放权的同时对公立医院形成有效约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指出,人民群众应当是卫生投资的主要受益者。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要求城市医院尽可能地提供相对高质量、低费用、高满意度的医疗服务,实现技术目标、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张宗久表示,正当理解“适当技术”原则是制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意味着医院要推行可靠有效、适应实际需要、简易可行的技术,为大多数人民带来健康福利,而不是脱离国情与人民需要的实际,耗费大量资金购置与推行一些精尖医疗技术和措施,满足少数人需求或解决极其有限的问题,并产生不堪负担的医疗费用。
与会专家表示,眼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质量也有待提高;尤其是贫困地区诊治能力比较弱,县域外转诊率高。因此,“补短板”仍是“十三五”时期的任务之一。为此,城市医院应进一步积极释放优质资源,支持县域服务能力缺口较大的县级医院建设;对基层医院妇产、儿科、中医、精神、老年病等领域加大帮扶力度;谋划在医疗资源短缺、覆盖人口多、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地区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等。
厘清政府和医院权力清单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庄宁表示,从2009年起,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从试点起步到全面推开,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公立医院收支结构和费用增幅优化。但不可否认,一些地区还存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界限不清,政府举办、监管缺位、越位,公立医院自主权未能有效落实及管理粗放等问题。
庄宁指出,政事分开,核心是厘清政府和医院的权力清单,即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到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上来,医院享有自主经营管理权。管办分开,核心是将政府的举办权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医院的监管权分开,并将举办权集中。而权责明晰、权责一致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包括决策、执行、监督3个层面。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郭永瑾表示,政府要通过战略规划管理,引导公立医院科学回答“办什么样的医院”和“把医院办成什么样”两个问题,将医院发展纳入战略规划管理轨道,让医院“对发展心里有谱”。同时,将医院发展规划与院长任期目标紧密结合,使其既成为全院职工的共同目标,也成为院长的任期责任。
在申康,院长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设计坚持以公益性为核心、兼顾运行绩效;考核结果“落地”,与院长的年度绩效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以及医院工资总额预算核定等挂钩。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则切断临床科室经济收入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之间的直接挂钩关系,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处方、检查、耗材等收入之间的直接挂钩关系,转变以科室收减支结余提成分配的模式,围绕岗位工作量、医疗质量、病种及手术难易度、患者满意度、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控制、临床科研教学、医德医风8个核心要素来开展考核分配。
科学评价不能缺位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提出,在医联体建设中,核心与龙头医院应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这就要看它是否进行了管理方面的输出,是否带动了学科发展与团队建设,是否进行了质量安全标准的输出,是否建立了合适的上下级的连接纽带。
王虎峰进一步表示,对医联体进行考核与评价,不仅要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还要考察医联体内部机构之间的互动效果和分工合作情况,看医联体是否结成了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看财政、医保、价格部门的配套政策完善程度与支持力度;看医联体运行的整体效果是否提升了基层就医占比,减轻了患者负担,改善了居民健康状况。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提出,大学附属医院面临在满足医疗需求和科研创新之间难以平衡的发展痛点,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能力不足,与院校相互支撑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综合性学科的优势发挥尚不明显。为此,他建议应尽快完善对附属医院的考核评价“标尺”,在办院理念、治理结构、机构设置等方面,强调附属医院的诊治性、教学性、研究型,尤其在考核权重上突出人才培养功能,促使附属医院明确定位使命,权衡好医教研的关系,积极推进医教协同发展。
近年来,无论是业界人士还是社会公众,对于各类医院排行榜的关注度都始终居高不下。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介绍,艾力彼版排行主要以客观数据指标采集为主,衡量地市级医院竞争力的指标主要包括诊疗人次、住院人次、床位数等规模指标,手术量、高级职称人数占比、医疗设备资产、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数等技术指标。5年间,百强医院规模要素都有所增长,其中出院人数上升最快,技术要素中,住院手术量和设备资产迅猛增长,而人才增速相对较低。
从需求出发补短板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意味着政府要在放权的同时对公立医院形成有效约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指出,人民群众应当是卫生投资的主要受益者。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要求城市医院尽可能地提供相对高质量、低费用、高满意度的医疗服务,实现技术目标、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张宗久表示,正当理解“适当技术”原则是制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意味着医院要推行可靠有效、适应实际需要、简易可行的技术,为大多数人民带来健康福利,而不是脱离国情与人民需要的实际,耗费大量资金购置与推行一些精尖医疗技术和措施,满足少数人需求或解决极其有限的问题,并产生不堪负担的医疗费用。
与会专家表示,眼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质量也有待提高;尤其是贫困地区诊治能力比较弱,县域外转诊率高。因此,“补短板”仍是“十三五”时期的任务之一。为此,城市医院应进一步积极释放优质资源,支持县域服务能力缺口较大的县级医院建设;对基层医院妇产、儿科、中医、精神、老年病等领域加大帮扶力度;谋划在医疗资源短缺、覆盖人口多、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地区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等。
厘清政府和医院权力清单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庄宁表示,从2009年起,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从试点起步到全面推开,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公立医院收支结构和费用增幅优化。但不可否认,一些地区还存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界限不清,政府举办、监管缺位、越位,公立医院自主权未能有效落实及管理粗放等问题。
庄宁指出,政事分开,核心是厘清政府和医院的权力清单,即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到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上来,医院享有自主经营管理权。管办分开,核心是将政府的举办权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医院的监管权分开,并将举办权集中。而权责明晰、权责一致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包括决策、执行、监督3个层面。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郭永瑾表示,政府要通过战略规划管理,引导公立医院科学回答“办什么样的医院”和“把医院办成什么样”两个问题,将医院发展纳入战略规划管理轨道,让医院“对发展心里有谱”。同时,将医院发展规划与院长任期目标紧密结合,使其既成为全院职工的共同目标,也成为院长的任期责任。
在申康,院长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设计坚持以公益性为核心、兼顾运行绩效;考核结果“落地”,与院长的年度绩效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以及医院工资总额预算核定等挂钩。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则切断临床科室经济收入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之间的直接挂钩关系,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处方、检查、耗材等收入之间的直接挂钩关系,转变以科室收减支结余提成分配的模式,围绕岗位工作量、医疗质量、病种及手术难易度、患者满意度、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控制、临床科研教学、医德医风8个核心要素来开展考核分配。
科学评价不能缺位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提出,在医联体建设中,核心与龙头医院应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这就要看它是否进行了管理方面的输出,是否带动了学科发展与团队建设,是否进行了质量安全标准的输出,是否建立了合适的上下级的连接纽带。
王虎峰进一步表示,对医联体进行考核与评价,不仅要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还要考察医联体内部机构之间的互动效果和分工合作情况,看医联体是否结成了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看财政、医保、价格部门的配套政策完善程度与支持力度;看医联体运行的整体效果是否提升了基层就医占比,减轻了患者负担,改善了居民健康状况。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提出,大学附属医院面临在满足医疗需求和科研创新之间难以平衡的发展痛点,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支撑能力不足,与院校相互支撑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综合性学科的优势发挥尚不明显。为此,他建议应尽快完善对附属医院的考核评价“标尺”,在办院理念、治理结构、机构设置等方面,强调附属医院的诊治性、教学性、研究型,尤其在考核权重上突出人才培养功能,促使附属医院明确定位使命,权衡好医教研的关系,积极推进医教协同发展。
近年来,无论是业界人士还是社会公众,对于各类医院排行榜的关注度都始终居高不下。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介绍,艾力彼版排行主要以客观数据指标采集为主,衡量地市级医院竞争力的指标主要包括诊疗人次、住院人次、床位数等规模指标,手术量、高级职称人数占比、医疗设备资产、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数等技术指标。5年间,百强医院规模要素都有所增长,其中出院人数上升最快,技术要素中,住院手术量和设备资产迅猛增长,而人才增速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