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防猝死 你我都要行动起来

  近年来,我们关注到一些人们熟知的演艺界明星、科技精英、医务工作者或马拉松爱好者等发生猝死事件,给人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为此,猝死不可不防。 
  心源性猝死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猝死”定义为平常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突发自然疾病而死亡。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心源性猝死(SCD)是指心脏原因引起的迅速自然死亡,其在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之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既往可有或无心脏病史,猝死发生的时间和方式无法预知。 
  超过80%的心源性猝死是由心动过速、室颤或者是心脏骤停引起的。据报道美国SCD人数每年是20万~45万不等,欧洲的发生率与美国类似。2015年9月17日第15届世界心律失常大会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心律失常患者约有2000万人,每年约5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即每天有近1500人,而院外抢救成功率不到1%。由此可见,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而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必要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迄今仍是一个现代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由于心源性猝死中超过80%是因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骤停,因此识别心脏骤停的高危对象尤为重要。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康复期及其后的慢性过程中,心脏骤停的危险性较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前72小时内,心脏骤停的潜在危险可高达15%~20%。在心肌梗死康复期(自第3天起至第8周内)有室速或室颤病史者,其心脏骤停的危险性非常大,如仅予一般性治疗措施,在6~12个月内猝死的发生率甚至可达25%~40%。只有积极干预才能改观预后,在18个月内死亡率可降至15%~20%以下。 
  减少猝死牢记7点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与心脏有关的体检应包括血压心率、血液生化、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项目。 
  2.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服药治疗。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甚至刺激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不仅会使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还会损伤血管内皮,并且会直接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血管腔,一旦斑块破裂还会形成血栓,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糖尿病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人的两倍,血液中增高的血糖会逐渐侵蚀血管,使血管内皮不再光滑平整连贯,出现损伤,高血糖还会刺激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因此糖尿病和心脑疾患的伴随率非常高。由此可见控制“三高”的重要性。一定要保证血压、血糖、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医生建议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减少心梗及猝死的发生。 
  3.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减少压力,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4.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吸烟饮酒会直接损伤人体的血管内皮,提高冠心病的发生率;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往往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患的高发人群;缺乏运动会使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0%,因为一旦缺乏运动,摄取的食物所转化的能量无法消耗,就变成脂肪储存下来,造成体重增加,血压、血糖、血脂等也会逐渐随之升高。另外,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脂肪摄入过多,蔬菜水果不足也会影响心血管的健康。 
  5.注意由专业医生对已有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进行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SCD风险,做出治疗决策。既不要对常见的心律失常草木皆兵,过度关注,也不要对严重的心律失常听之任之,毫无防范。 
  6.注意加强心梗后SCD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心脏性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频发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在10~30 次/小时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者。若伴有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LVEF≤30%),则年死亡率达20%。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积极治疗是预防猝死的主要有效措施,对心肌梗死后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狭窄的患者,积极予以介入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猝死发生。 
  7.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