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双十一抢购 谨防不良心理作祟

  11月11日原本是一年中平常的日子,却因为网购时代的“运作”,变成了大家的购物狂欢节。 
  购物是人类正常活动的必需环节。首先,购物解决人们的生活实际需要。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通过“购物”来得以实现。其次,购物行为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购物行为”使我们保持和外部的互动关系,获得心理上的各种满足。即使“网购”也是一样具备这样的社会活动功能。另外,随着人类经济富裕程度的提高,“购物行为”还产生了满足人类虚荣心,缓解心理压力等作用。而这些作用,正成为隐蔽在各种购物狂欢中的隐患。 
  “购物狂” 
  是典型的心理疾病 
  购物狂(Shopaholic)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对人类的心理行为影响和酗酒、吸毒等心理行为成瘾一样,会对人的精神心理功能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其社会功能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对个体和社会都具破坏性的行为。这种病人热衷各种购物,所购物品多数与自己的外型装饰有关,如服装、鞋袜、化妆品、金银珠宝首饰等。其重视购物过程远胜于购物结果,所购物品总是超过自己生活的实际需要,甚至是不需要的商品。严重者更不惜债台高筑,也要完成疯狂购物行为,否则整日焦虑烦躁、寝食难安。心理学认为其潜在的病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空虚等导致,而又不能以合理良好的方式应对,只得用购物的方式来缓解精神心理困境,却不断陷入更深痛苦中的精神心理异常状态。 
  这类人多数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精神心理状态。如:1.感情脆弱、富于幻想、过于浪漫而又不切实际,过度依赖外在物质满足自己。2.嫉妒虚荣、缺乏自信,常出于攀比心态而购物,也更容易受各种商品宣传诱惑而购物。3.精神心理压力过大或心灵空虚,通过购物缓解压力,获得放松和充实感。常事后发觉买的东西其实并不需要而后悔不已。4.错误的生活理念、内心缺乏安全感,对物品的过度占有心理,不管所买物品实际需要。 
  不良购物心理 
  与个人成长环境有关 
  不良购物心理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远期个人成长环境和现实不良因素等的影响。可能心灵遭受创伤,成人后内心缺乏关爱和安全感,造成人格缺陷。面对现实生活压力时,不能获得良好地社会支持,不自觉地以疯狂购物来缓解内心的不安与不满。 
  另一方面,因为自身心理的脆弱,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压力时,也会让人陷入过度购物行为,企图对抗缓解心理压力的困境。病态购物依赖并不只是金钱与物质“浪费”的问题,更不是简单的个人习惯不良,而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心理异常疾病,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等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笔者的患者中就常有因夫妻一方疯狂购物,导致家庭经济破产,婚姻感情破裂的案例。其中许多患者或是早年生活心理有创伤,或是现实压力等不利因素,致使情绪焦虑抑郁障碍等疾病发生,而继发的病态购物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及时治疗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病态购物”的认识理解还不足,所以周围相关者往往以批评、指责、阻扰,甚至暴力等方式应对,却不能改变病态行为,而转发出更激烈家庭冲突和矛盾。 
  购物要理智 
  与自己的需求匹配 
  诚然,购物行为本身是满足人们实际生活需求,也能令人类大脑兴奋产生愉悦情绪的行为,所以不是所有喜欢购物者都是“购物狂”,而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和经济发展,日益改善的购物环境,让大多数人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强烈购物的冲动欲望。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样的“购物行为”是病态行为。突出而言,首先病态购物者多表现为不切实际的购物,以各种理由购买实际根本用不上的东西,或超出自己经济能力而喜欢的东西。其次,买完东西后又不断后悔、自责、苦恼,并因此久久不能释怀。第三,无论是自我克制还是外部压力,都无法阻止购物欲的冲动,无法停止不必要的购物行为。 
  以上三点都均反映出购物行为的过度。无论是在传统商场还是新式的网上购物,是否能依据自我的实际能力,购买生活需要又能令我们愉快的东西的行为,就是合理的。反之就可能是病态的心理行为。 
  和其他精神心理疾病一样,面对病态的购物行为,首先应该积极自省和自我调节,争取家人朋友的理解帮助。如果存在严重的精神心理与人格因素的影响,更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才能避免严重后果。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