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症状的高血压还吃不吃药呢?
发布时间:2017-11-30
发布人:
搜狐网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生活中遇到不少被诊断出高血压多年却不肯坚持服药的患者,他们不吃药的理由很简单:隔壁老王也是高血压,没吃药,照样活得好好的……但他们不知道,全国各地医院每天都会接诊因为血压控制不好而导致中风的患者。找隔壁老王的例子来给自己当借口,其实是一叶障目。很多高血压患者,平时即使血压升高也没有任何症状,很少一部分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可怕之处就在于此,没有异常感觉,容易忽视病情的存在。可是,高血压对于血管的损害却一直都在,它对于血管的损害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过程,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高血压可能引发动脉硬化、眼底病、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甚至猝死。
血的教训:看不见的危机才可怕
为什么有的高血压患者终身未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而有的却反复发生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这就是有无规律用药、平稳降压的差别。下面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老陈,刚过50岁没多久,突发昏迷被家人送到医院。在急诊照了CT,确诊为右侧基底节区急性出血。入院时测量时,老陈的血压竟高达200/110mmHg(正常人的血压应在140/90mmHg以下)。医生当机立断,赶紧给老陈做了手术。做完急诊手术,万幸的是老陈醒过来了。经过数月的康复,老陈还是遗留下了左侧肢体偏瘫的疾病,拄拐可以勉强行走。性格好强的他,看到基本的生活都需要他人帮助,时常痛哭流涕。
其实,老陈8年前就曾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病。老陈也曾经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坚持了几个月,嫌长期吃药太麻烦,加上也没有什么不适,于是找来“是药三分毒”、“隔壁老王”等借口,便自行停药,也没有复查。这才酿成了今天的不幸。
像老陈这样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导致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不在少数,他们几乎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不知道高血压的危险性或存在侥幸心理。目前,高血压吃药存在的四大误区,看看自己有没有?
误区一
没有不舒服就不用吃药
有人认为,虽然自己血压高,但是好吃好喝没什么不舒服,不用吃药,等有症状了再吃药也不迟。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
实际上,一般说的高血压在医学上叫做“原发性高血压病”,这种疾病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偶有头晕、头疼、疲劳、心悸等不典型症状,很容易导致诊断延迟,常常在测量血压时才发现。但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却十分巨大,倘若血压长期处于增高的水平,则全身多个器官无时无刻不在遭受损伤。过高的血压要求心脏更卖力地工作,久而久之则诱发心脏衰竭;高血压破坏脑部的血管,引起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病;高血压还长期损伤肾脏血管,加重肾脏负担,造成肾脏纤维化、萎缩、功能衰竭;高血压还诱发视网膜小动脉发生痉挛、硬化、破裂出血,引起不可逆的视力减退。由此可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十分重要,切莫等并发症降临在头上才追悔莫及。
误区二
能不吃就不吃,实在不行少吃药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不无道理,几乎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但是药物,特别是西药都是经过完整的4期临床试验,其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的种类和发生率都经过严格的测评,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服药应是安全的。
诚然,高血压病经过验证也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因此调节血压越来越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如合理饮食,每天吃盐总量不超过6g,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每天坚持30分钟身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着实可以改善病情。如果通过这些方式使血压降到合理的水平,避免使用药物是值得鼓励的,如若不行,还是要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
误区三
血压正常了就不用吃药了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个缓慢发生,持续进展,几乎不可逆转的疾病,常常伴随患者终生。医学发展至今,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直接病因还没完全搞清楚,还没有根除病因,更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目前,医学界采用的办法是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血压,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即使没有明显的不适也不能随意擅自停药。 但是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是必须的,患者宜在家定期监测血压,并把结果反馈给医生,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调整药物。
误区四
超量服用
有一些朋友过于热衷于矫正血压,认为降压药物不仅要吃,而且要多吃几片,多选几种。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合理服用药物是安全的,但超量吃药不但不能治疗疾病,还会带来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就真的成为“是药亦是毒”了。目前,降压药物分为五大类,分别有不同的作用原理。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合用将使降压作用变得更强,可能带来低血压的风险;相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合用将累积体内的成分剂量,超过一定水平后会产生毒副作用。药得吃,但不能乱吃,服用降压药要把握好按医嘱服药、不随意更改处方、不随意停药、实时监测血压、多和医生沟通这几个原则,控制好血压,远离并发症!
血的教训:看不见的危机才可怕
为什么有的高血压患者终身未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而有的却反复发生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这就是有无规律用药、平稳降压的差别。下面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老陈,刚过50岁没多久,突发昏迷被家人送到医院。在急诊照了CT,确诊为右侧基底节区急性出血。入院时测量时,老陈的血压竟高达200/110mmHg(正常人的血压应在140/90mmHg以下)。医生当机立断,赶紧给老陈做了手术。做完急诊手术,万幸的是老陈醒过来了。经过数月的康复,老陈还是遗留下了左侧肢体偏瘫的疾病,拄拐可以勉强行走。性格好强的他,看到基本的生活都需要他人帮助,时常痛哭流涕。
其实,老陈8年前就曾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病。老陈也曾经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坚持了几个月,嫌长期吃药太麻烦,加上也没有什么不适,于是找来“是药三分毒”、“隔壁老王”等借口,便自行停药,也没有复查。这才酿成了今天的不幸。
像老陈这样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导致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不在少数,他们几乎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不知道高血压的危险性或存在侥幸心理。目前,高血压吃药存在的四大误区,看看自己有没有?
误区一
没有不舒服就不用吃药
有人认为,虽然自己血压高,但是好吃好喝没什么不舒服,不用吃药,等有症状了再吃药也不迟。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
实际上,一般说的高血压在医学上叫做“原发性高血压病”,这种疾病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偶有头晕、头疼、疲劳、心悸等不典型症状,很容易导致诊断延迟,常常在测量血压时才发现。但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却十分巨大,倘若血压长期处于增高的水平,则全身多个器官无时无刻不在遭受损伤。过高的血压要求心脏更卖力地工作,久而久之则诱发心脏衰竭;高血压破坏脑部的血管,引起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病;高血压还长期损伤肾脏血管,加重肾脏负担,造成肾脏纤维化、萎缩、功能衰竭;高血压还诱发视网膜小动脉发生痉挛、硬化、破裂出血,引起不可逆的视力减退。由此可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十分重要,切莫等并发症降临在头上才追悔莫及。
误区二
能不吃就不吃,实在不行少吃药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不无道理,几乎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但是药物,特别是西药都是经过完整的4期临床试验,其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的种类和发生率都经过严格的测评,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服药应是安全的。
诚然,高血压病经过验证也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因此调节血压越来越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如合理饮食,每天吃盐总量不超过6g,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每天坚持30分钟身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着实可以改善病情。如果通过这些方式使血压降到合理的水平,避免使用药物是值得鼓励的,如若不行,还是要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
误区三
血压正常了就不用吃药了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个缓慢发生,持续进展,几乎不可逆转的疾病,常常伴随患者终生。医学发展至今,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直接病因还没完全搞清楚,还没有根除病因,更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目前,医学界采用的办法是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血压,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即使没有明显的不适也不能随意擅自停药。 但是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是必须的,患者宜在家定期监测血压,并把结果反馈给医生,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调整药物。
误区四
超量服用
有一些朋友过于热衷于矫正血压,认为降压药物不仅要吃,而且要多吃几片,多选几种。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合理服用药物是安全的,但超量吃药不但不能治疗疾病,还会带来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就真的成为“是药亦是毒”了。目前,降压药物分为五大类,分别有不同的作用原理。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合用将使降压作用变得更强,可能带来低血压的风险;相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合用将累积体内的成分剂量,超过一定水平后会产生毒副作用。药得吃,但不能乱吃,服用降压药要把握好按医嘱服药、不随意更改处方、不随意停药、实时监测血压、多和医生沟通这几个原则,控制好血压,远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