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引导式教育”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近日,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示范社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干预技术及临床研究公共平台技术研究”得出结论:对社区卒中患者进行多形式的卒中健康知识宣传以及实施社区康复适宜技术教育,可显著改善卒中患者行为习惯和功能恢复。这项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完成的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中国卒中杂志》上。 
  
  这项课题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北京市东城区两个社区(均大于5万人群),按照国家疾病诊断标准,干预社区选取卒中患者109名,对照社区选取卒中患者110名,应用以“引导式教育”为内容的康复治疗和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措施,先后对干预社区患者开展3个月的卒中康复治疗以及6个月的危险因素自我管理干预,然后通过随访并与对照社区患者进行比较,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显示,干预社区卒中患者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从57.0分提高到70.5分,社会功能活动问卷评分从11.6±8.3分降低到10.1±8.4分。经过6个月自我管理,干预社区卒中患者对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遗传等)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社区;对5项预警症状的知晓、康复治疗知识知晓以及服用降压药物、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和坚持康复训练知晓情况,干预社区均显著高于对照社区。 
  
  据课题负责人王文志教授介绍,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卒中后患者生存状况除了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康复技术,更需要患者终生良好的自我管理。“引导式教育”是依据现代康复医学原理,采用集体训练结合家庭训练为基本形式,以意向性节律为基本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师负责,对社区全人群的卒中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康复知识技能宣传教育,其内容包括制订康复治疗计划等。 
  
  王文志说,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能保证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卒中发病及复发,减少院前延误,又能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预后。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